朱玉鳳
摘 要:小學階段是人一生學習發(fā)展的基礎階段,而小學語文則是所有學習的基礎科目,其基礎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靈活運用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興趣;增加師生互動,活躍課堂氛圍;注重差異,分層教學;教學思想要與時俱進,不斷創(chuàng)新。
關鍵詞:教學方法;師生互動;注重差異;不斷創(chuàng)新
小學語文作為一門語言學科內容本就較為繁雜,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不斷學習、探尋新的教學方法,充分運用多媒體等教學設施,將故事、游戲等融入教學當中,充分激發(fā)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構建高效的語文課堂。
一、靈活運用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興趣
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一成不變,缺乏趣味性和吸引力,單獨運用教師口授和黑板教學難以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對于課堂氛圍和課堂質量提升也有消極影響。
比如,在教學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蟋蟀的住宅》一課時,許多學生可能對蟋蟀沒有認知,簡單的講述教學小學生是無法深入理解的。在這里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提前做好課件,設置關于蟋蟀的圖片和簡單的相關知識幫助學生理解,甚至可以帶蟋蟀到課堂讓學生觀摩,還可以做一些蟋蟀的頭套,通過讓學生扮演蟋蟀的角色結合設置好的課件進行情景表演,學生身臨其境,生動形象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充分激發(fā)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還能提高課堂效率,有助于完成教學目標。
二、增加師生互動,活躍課堂氛圍
小學生的思維模式較為機械化,教師的指引和教導是小學生獲取知識和自我發(fā)展的主要途徑。課堂的高效性和活躍的課堂氛圍與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密不可分的,若是一味以教師為主導進行授課而忽略學生,學生可能會對課堂產生抵觸,出現(xiàn)厭學心理。為了避免出現(xiàn)這種情況,師生互動的增加和活躍的課堂氛圍的構建是很有必要的。一些簡單的小游戲或是知識問答之類的互動都可以增加師生之間的聯(lián)系,促進高效課堂的構建。
例如,五年級上冊《憶讀書》一課,教師可以問學生:“我們班誰喜歡讀書呀,請舉手”,這時候肯定有一部分學生舉手,接著進行深度提問:“大家平時都喜歡看什么書呀?”引入之后進行課文講解讓學生了解冰心的讀書故事,接著學生討論和分享自己的讀書小故事,最后可以加上一個簡短的關于讀書的詞語接龍,師生的共同參與不僅有利于師生關系的構建,更有利于課堂的高效率和高質量。
三、注重差異,分層教學
為何要進行分層教學?這里的分層不是指不公平,而是根據(jù)學生特點的因材施教。實際上小學階段的學生無論是思維還是人格的發(fā)展都較為迅速,不同環(huán)境中的小學生具有不同的個性和人格特質,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應“一視同仁”,而要因材施教,促進學生不同程度上的共同進步。
例如,在學習了《觀潮》這一課之后,教師需要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基礎水平較高、偏理性化的學生,寫作的邏輯性比較好,在指導時應注重學生的措辭和文筆的培養(yǎng),教會學生注意細節(jié)、積累詞句。而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就可以將標準稍微降低,鼓勵學生進行仿寫,體會生活中的風景,結合自身的真情實感,寫出一篇完整的文章就是一個進步。因此從學生的不同需要出發(fā)因材施教,對于語文教學效率的提升和高效課堂的構建是大有裨益的。
四、與時俱進,不斷創(chuàng)新
在制定一定的教學目標、改良教學模式、促進學生共同發(fā)展的基礎上,教師還應緊跟時代潮流,深刻把握新課程標準的要求,與時俱進,不斷創(chuàng)新,根據(jù)不同的要求來探尋新的教學模式,轉變思想觀念,積極利用新型多媒體和科技教學,大膽實驗新的教學方法,對于高效課堂構建有很大益處。
1.語文的可塑性
筆者認為,在所有學科的學習中,語文學習最具有可塑性,語文教學自然也是如此??伤苄灾饕憩F(xiàn)在語文教學方法以及內容上的靈活多變,語文教學會有一個重點,只要不離開重點,所有的教學都是自由的,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學會創(chuàng)新是一個很大的課題。創(chuàng)新就是動力,既是學生學習的動力,也是教師教學的動力,因為人總是會對一些新奇的事物充滿好奇心,有好奇心就會有驅動力。
2.充分利用教材
教材是學習的根本,尤其是對小學以及中學的學生來說。這種情況的出現(xiàn)主要還是要歸咎于現(xiàn)當代的教育制度,考試已經成為中小學生的家常便飯,而考試考的就是教材,因此對于中小學生來說,學好教材才是最主要的,其次才是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通讀其他的文本。而教師要講的就是教材,不僅要講,而且要講細,讓學生能夠掌握其中的內容,這才是充分利用了教材、用好了教材。在剩余時間學生可以拓展一些課外知識,讓學生能夠在有限的學習時間內學到更多的知識。
比如,在學習《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的時候,就可以把這一篇文章和后一篇文章《有的人——紀念魯迅先生有感》結合起來講解,讓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教材的重點,也就是對魯迅先生能有一些了解。在講解文本的時候,回歸教材是最主要的。教師如果沒有把文章內容講完,最好不要對魯迅先生的其他事跡作深入講解,因為魯迅先生的一生是極為豐富多彩的一生,太過于深入講解而忽略了課文,最后也會適得其反,不僅不能起到教學作用,很有可能還會讓小學生稀里糊涂的,不知道老師講的是什么,教學效率自然也就不會理想。因此,在進行創(chuàng)新教學的過程中,無論方法如何改變,最后都不應該離開課本進行講解,否則一切到最后有可能都是徒勞。
小學語文是所有的課程中可塑性最強的科目,生活處處有語文這話一點兒也不差,因此,在進行創(chuàng)新教學的時候就要放心大膽地嘗試,只要會嘗試,就會有結果。而筆者在進行創(chuàng)新教學的時候發(fā)現(xiàn)小學生對一些活動類的學習方式往往比較感興趣,不僅如此,還可以在進行學科類小活動的時候滲入一些獎懲制度,因為小學生年紀尚小,好勝心會強一些,加入獎懲制度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在教學過程中,還需要不斷改進教學方式,因為每一種新生的創(chuàng)新類教學方式總會有它們的缺點,不斷完善才能讓新式的教學方法更加高效。但是在完善的時候也需要注意一定的頻率,學生的接受能力有限,太過頻繁只會更加分散學生的注意力,結果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