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薈春
摘 要:文言文是初中語文課程教學的重點部分,是提高初中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關鍵渠道。為了能夠適應當下課程教學的形勢,教師應當簡化文言文的內容,降低學習的難度,培養(yǎng)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并且能夠正確指導學生展開分析。在課堂教學當中,初中語文教師應當發(fā)揮出主導的作用,深挖教材資源,確保課程教學的完整性。文章先說明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的重難點,再敘述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現(xiàn)狀,最后對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的有效策略進行探討,以期可以讓初中文言文教學詩意綻放。
關鍵詞: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
一、 引言
隨著中國教育改革不斷地推進,部分初中語文教師開始注重文言文的教學,由于文言文的作品當中不僅涵蓋著古人智慧,而且其還蘊含中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精神,這對提高初中學生人文素養(yǎng),促進學生全面地發(fā)展具有非常重要意義。但在實際教學活動當中,文言文教學的效果并不能盡如人意。因此,怎樣有效開展語文文言文的教學,才是廣大教育工作者非常關注的話題?;诖?,筆者將粗淺地探析初中文言文教學,希望可以為文言文教學提供一些基本思考,并且嘗試提供基本教學的方法。
二、 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的重難點
初中文言文涉及的文章大部分為歷史經(jīng)典,初中語文教師應當抓住重點的內容,來梳理文章結構的脈絡,以此來幫助初中學生了解作者思想感情。文言文具備復雜句式結構,能夠表現(xiàn)出作者內心豐富的情感,這就是初中文言文教學重點,教師需要對其著重規(guī)劃設計,指導學生能夠有計劃地學習,提升他們的文化素養(yǎng)。此外,除去一般句式結構和文章的層次之外,文言文難點還能夠體現(xiàn)在通假字、古今異義詞以及虛擬詞等,在翻譯句式以及詞語方面需要與整個段落相聯(lián)系,正確地理解文章的內容,深挖和探索詞語在文章當中的含義。同時,因為文言文的句式結構類型比較多樣,具有被動句、倒裝句以及定語前置等種類,初中語文教師應當逐一為學生進行解釋,加強對文章細節(jié)分析以及理解,突破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難點,以此增強學生理解能力。
三、 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現(xiàn)狀
(一)缺乏閱讀習慣
對于初中學生而言,其文言文水平較低與閱讀的習慣有關系,在中國現(xiàn)代社會學生均喜歡借助于平板等電子設備輔助學習,借助于現(xiàn)代信息工具提高學生學習速度,對紙質版教材不會產(chǎn)生興趣。每天均按時展開閱讀活動的學生較少,每天堅持閱讀語文文言文的學生更是少之又少,他們會缺乏良好閱讀的習慣。然而文言文閱讀在中考語文學科中占據(jù)著較大的比例,對初中的學生來說,其是不能夠放棄的,否則中考要想拿到高分不能夠實現(xiàn)的。語文閱讀的習慣需要在學習過程中慢慢培養(yǎng),不同階段的學生,其閱讀的習慣也略有不同,他們應當根據(jù)自身情況來進行閱讀,循序漸進地將文言文的知識點有效使用在生活實際中,感知比較濃厚的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氣息。
(二)課堂參與度低
文言文課堂的教學情況為,初中語文教師在臺上講,學生只是在座位上聽,整堂課均沒有多少互動,學生只知道記筆記,對文言文知識點的掌握不深刻,還不能夠舉手進行發(fā)問,使得教師也不能夠很好掌握學生學習的情況。文言文與初中學生所處的時代較久遠,其很難體會作者的寫作思路,因此參與到課堂活動的欲望比較弱。加之文言文篇幅比較長,其中還會含有通假字與詞類活用等,將其記住是比較難的,在考試過程當中,文言文的題扣分較多,使得學生對學習更加失掉信心。
(三)忽視學生差異
因為初中生的語文基礎以及其學習能力具有一定的差異,他們對語文文言文理解還會各不相同,初中語文教師如果只是按照統(tǒng)一教學形式展開教學活動,就會出現(xiàn)優(yōu)等生吃不飽,后進生吃不了的情況,長此以往,初中學生學習主動性就會降低。對于一些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而言,其會希望語文教師可以提供更多的文言文知識,豐富文言文的知識面,以此來獲取展示他們才能的機會,但是對于一些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而言,他們會希望教師可以加強關于文言文方面的基礎教學,適當指導這部分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技巧。因此語文教師需要掌握實際的學情,按照學生的差異進行分層教學,設計出多樣化的教學資源,讓不同層次的初中學生均能夠有所進步,這樣才能夠增強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
四、 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開展誦讀教學,加強對意境的理解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其實,不僅會“其義自見”,其“情”也會自見。在文言文當中,隱藏著豐富的情感、優(yōu)美的音律,倘若不經(jīng)過深刻吟詠以及反復地誦讀,又如何能夠具有深刻體會呢?所以,初中語文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反復吟誦,豐富情感的體驗,強化內涵體會。教師在語文文言文的教學當中應當重視形式的多元化,譬如小聲誦讀,上課之前預習時應當默讀,下課之后需要根據(jù)記憶進行誦讀。還可以在課堂教學當中采用配樂讀、對讀、分角色讀以及自由讀等方式。初中語文教材挑選文言文往往都為篇幅比較短的文章,通常經(jīng)過多次誦讀,再結合課文的注釋,以學生的基礎和能力基本能夠理解文章大體的含義。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充分指導學生來誦讀文章,培養(yǎng)學生文言的語感,加強他們對文言意境理解。在指導學生誦讀過程中,要注意兩點:第一點,字音要讀準,文言文中一些字讀音與現(xiàn)代文當中字的讀音略有不同,這類文字被稱為“通假字”。這類字讀法不同,含義還會千差萬別。因此,教師應當提醒學生注意這些通假字。
例如,初中語文教師在執(zhí)教《論語》這一內容時,該篇課文存在大量的通假字,譬如“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當中的幾個“知”字,其含義就是不同的,其讀音自然也是不一樣的。倘若教師不加以提醒,學生很有可能出現(xiàn)混淆,對語句理解出現(xiàn)一定的偏差。因此,需要在字音的方面多加指導和留意。第二點,斷句應當準確。準確斷句對文章句子理解還是十分重要的,同時還是培養(yǎng)學生文言文語感重要的細節(jié)。譬如,在《陳涉世家》當中“發(fā)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這一句話。大部分學生在朗讀此句話時會不知所措,不可以準確地停頓。這時,初中語文教師就需要及時地幫助學生準確地斷句:“發(fā)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比绱藬嗑?,學生很快明白此句話的意思,清楚“漁陽”就是地名,“閭左”就是指人。所以,通過準確斷句才可以理解篇章。最后,需要品讀神韻。文言文蘊藏著豐富的智慧之美、情感之美以及情懷之美,這些“美”元素需要細細品讀才可以體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