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細細
【摘 要】 閱讀使人明智、閱讀使人豐富,一個人成長的關鍵在于他能否保持自我知識的更新,由此可見文學作品對于人成長和發(fā)展的重要性。對此,教師應當在教幼兒的過程當中,明確閱讀優(yōu)秀文學作品的重要性,并且在引導幼兒閱讀文學作品的過程中,讓其學會快樂地進行分享和表達。在對文學作品進行閱讀和表達的過程中,幼兒也能夠不斷汲取優(yōu)秀的思想和多樣的知識,為自己今后的生活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 文學作品? 幼兒教育? 樂享表達
在以往的幼兒教育過程中,教師對文學作品的關注度并不高。不少教師認為,幼兒在現(xiàn)階段的閱讀能力較差,識字能力不強,在此時閱讀一些文學作品無異于在做無用功。但實際上,這樣的想法是不對的,不論在什么年齡階段,都會有一定的相應的文學作品,可以讓這一層次的人受益匪淺,教師需要盡早為幼兒打下良好的閱讀基礎,通過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對幼兒進行熏陶,并且還要激發(fā)幼兒表達的欲望,為幼兒創(chuàng)造一個包容、開放的表達環(huán)境,讓其在說的過程中感受到文學作品的豐富內(nèi)涵,并且能夠在表達的過程中感受到進步和快樂。
一、培養(yǎng)良好的傾聽習慣,促進幼兒樂享表達
幼兒有好奇心強、表達的欲望強、表現(xiàn)力強等特點,但這些特點同時也會成為他們學習當中的短板,這就導致不少幼兒在交流的過程當中,沒有養(yǎng)成傾聽的良好習慣,不少幼兒在表達的時候更多進行的是無意識的表達,有時候很可能詞不達意或者文不對題,這樣的溝通和交流是無意義的。對此,教師可以在文學作品當中,引導學生有目的地進行表達訓練,并且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傾聽習慣,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快樂的分享和表達。
教師需要在幼兒階段為幼兒推薦一些文學作品,以此來幫助引導他們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由于幼兒的語言基礎較差,識字能力還不強,教師需要從一些基礎的地方入手。例如,通過故事集的方式慢慢激發(fā)幼兒對文學作品的閱讀興趣。故事集具有故事性強、篇幅短等特點,幼兒在閱讀的過程當中阻力較小,并且能夠感受到其趣味性;同時,為了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教師還可以配上有聲讀物,輔助其進行文學作品的學習。在幼兒學習完了之后,教師為其創(chuàng)造一定表達的機會,引導幼兒去說出自己的閱讀感受和體會。在這個過程中,不少幼兒只是一味地表達,而忽略了傾聽的重要性。這時,教師可以開展一個口語交際的活動,由教師拋出一個主題,每一位幼兒都需要在主題下進行相關的表達和回復,在此期間,教師還要強調(diào)其他幼兒要學會傾聽他人的言語和表達內(nèi)容。在每一位幼兒表達完成之后,在第二輪表達的時候,幼兒們就需要去回復和評論他人的內(nèi)容。只有在傾聽了他人的回答之后,幼兒才能夠?qū)⑵渑c自己的思想進行一些碰撞,再次表達和輸出新的內(nèi)容。在這樣的過程當中,幼兒會覺得自己的話語被別人聽進去了,情感和心靈上都受到了重視,課堂活動的參與感也會更強,學習的過程也會更加快樂。
二、創(chuàng)設良好的交流氛圍,促進幼兒樂享表達
不少幼兒在交流表達過程當中,由于教師的引導不順和活動組織的偏差,會產(chǎn)生各說各話現(xiàn)象,整個課堂會顯得十分混亂,課堂效率也相對較低。對此,教師要為幼兒創(chuàng)設良好的交流氛圍,讓幼兒在輕松、包容、快樂的環(huán)境下進行文學作品的交流,這樣幼兒的學習活動是有秩序且高效的,幼兒的參與熱情也會更加高。
幼兒的識字能力和理解能力都相對不太完善,教師可以通過童話故事的閱讀,讓幼兒慢慢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不少童話故事都是一些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而幼兒對于童話故事的理解難度較小,教師在組織一些教學活動的時候,幼兒會更加樂于表達。教師可以通過“小小故事會”這一活動激發(fā)幼兒參與表達的想法。為了使幼兒的活動空間和表達環(huán)境更加自由,教師可以將桌椅擺成一個大圓環(huán),講述者可以坐在圓環(huán)中的椅子上,這樣在交流和表達的時候,就形成了良好的互動感,物理距離的拉近也能夠有效拉近心與心之間的距離。在幼兒分享完畢之后,教師還可以鼓勵其他幼兒與之進行交流互動,這樣學生會將故事會當成輕松表達的場所,能夠自由自在地進行表達。這樣,教師既可以保證幼兒對文學作品的理解和吸收,又可以為幼兒提供一定的表達空間和自主創(chuàng)作的空間,幼兒的學習積極性也會更加高。
三、開展豐富多樣的活動,促進幼兒樂享表達
幼兒生性活潑好動,比較愿意投身于各項活動當中,調(diào)動全身的感官去參與一些教學活動,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其特點,在文學作品當中,通過開展豐富多樣的活動去提高幼兒的想表達,讓幼兒感受到文學作品不是那么枯燥的,而閱讀也是一件十分有趣、有意義的事情,這樣幼兒就能夠在輕松歡快的氛圍當中進行文學作品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和表達。
表達的方式不只是口語表達一種形式,教師可以針對幼兒的心理特征和個性特點去組織一系列的教學活動,使幼兒能夠調(diào)動全身的感官去參與文學作品的交流。例如,教師可以組織一場班級表演活動,讓幼兒去演繹文學作品當中的角色,教師可以讓幼兒選擇自己所喜愛的文學中的人物進行扮演,并且為他們準備好劇本。通過表演的方式既給予了幼兒充分發(fā)揮的空間,又能夠讓他們的性格張力和個性色彩得到極大程度的釋放和表達。幼兒在表演的過程當中十分享受舞臺的每一分鐘,對文學作品的領悟也能夠更上一個臺階。
總之,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作為人類文化的瑰寶,是每一個人都需要去閱讀的經(jīng)典。教師需要引導幼兒從小就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并且在文學作品的閱讀當中學會表達。教師在課堂當中需要通過一系列活動的創(chuàng)設,引導幼兒高效地表達,快樂地表達,讓他們更加愿意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來。
參考文獻
[1] 賀思宇.淺析兒童性在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體現(xiàn)[J].傳播力研究,2020.
[2] 李茂.淺析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J].山海經(jīng):教育前沿,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