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志峰
摘?要:要有效地落實新的課程標準,必須進行課程改革,而課改的主陣地就是課堂,語文課堂的改革就是要改變學生的接受性學習為主動學習,實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教”和“學”的有機結合,達到師生互動,激活課堂,促進師生共同學習,共同發(fā)展的目標,讓教師在教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學生在快樂中學到知識,學會做人。語文課堂還應是對話的課堂,要充分體現(xiàn)語文學科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tǒng)一的特點,就要充分進行課堂對話,包括師生與文本對話,師生對話,生生對話。
關鍵詞:語文課堂;師生互動;激活課堂;共同學習
【中圖分類號】G62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8877(2020)03-0094-02
【Abstract】To effectively implement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we must carry out curriculum reform,and the main position of curriculum reform is the classroom. The reform of Chinese classroom is to change students' receptive learning into active learning,realize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with students as the main body and teachers as the leading role,so as to achieve the goal of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activate the classroom,and promote the common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Let the teacher obtain the sense of achievement and satisfaction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and students can learn knowledge and learn to be a man in happiness. Chinese classroom should also be a dialogue classroom. To fully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nity of instrumental and humanistic features of Chinese subject,it is necessary to fully carry out classroom dialogue,including the dialogue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and between students.
【Keywords】Chinese classroom;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Activate classroom;Iearn together
新課程標準提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閱讀教學就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教學中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要有效地落實新的課程標準,必須進行課程改革,而課改的主陣地就是課堂,語文課堂的改革就是要改變學生的接受性學習為主動學習,實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教”和“學”的有機結合,達到師生互動,激活課堂,促進師生共同學習,共同發(fā)展的目標,讓教師在教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學生在快樂中領悟知識,懂得做人。
要真正實現(xiàn)師生互動,激活語文課堂,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語文課堂是教師人格、氣質、學識和厚積薄發(fā)
人們常說:“身正為范,學高為師”。他對教師的品格和學識提出了嚴格要求。一個教師高尚的情操可以直接影響和陶冶學生,會與語文課堂的思想教育融為一體,起到言傳身教的作用。教師只有具備淵博的知識、優(yōu)雅的氣質,才有資格站在講臺上為人師表。而這種由高尚的人格和淵博的學識結合在一起所表現(xiàn)出來的內在氣質,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擁有的。它是教師嚴格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不斷加強修養(yǎng),不斷學習進取的結晶。只有在平時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厚積,才能在語文課堂上薄發(fā)。人格、氣質和學識是教師素質最基本的條件,在語文課堂上,教師的素質對教學成敗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高雅的氣質,整潔的儀表,可以使學生耳目一新;良好的修養(yǎng),文雅的談吐,適度的語調,豐富的體態(tài)語言,會對學生產生強大的吸引力;淵博的知識可以使學生津津有味,曲徑通幽。語文教師只有不斷的搜煉古今,廣泛學習各方面知識,才能提高自己的人格修養(yǎng),塑造脫俗氣質。語文課堂要傳授的知識猶如大海,學生是暢游其上的船只,教師的素質則是準確把握方向,促進師生有效互動的先決條件。
2.語文課堂要營造民主和諧的氛圍,平等交流
新教育環(huán)境要求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教師既要是學生學習指導者、引領者,又要是他們的學習伙伴。因此在語文課堂上教師一定要改變高高在上的態(tài)度,客觀的公正的對待學生,要帶著微笑進入課堂,以飽滿的熱情融入到課堂中,以和藹可親的態(tài)度與學生平等交流,用風趣幽默的語言與學生對話,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要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多聽取孩子們的意見,尊重學生的獨特感悟;課堂互動時,老師要及時鼓勵,少用“聽懂了嗎?”“你們要記??!”等“強制性”的話語,盡量多用“誰愿意試一試?、”“還有誰有不同的想法?”、“聽聽老師意見,好嗎?”等親切的話語,努力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為師生互動打好基礎。
3.語文課堂是民主參與,以問題為紐帶的知識樂園
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疑問是思維的契機,引導學生在課堂中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在發(fā)現(xiàn)和思考中解決問題。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思考能力,還能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顯著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在語文教學時,我常常就課文的內容和生活實際,啟發(fā)學生多方面、多角度、多層次地提出問題,展開多種形式的討論交流,要鼓勵學生大膽創(chuàng)新,敢于打破常規(guī)、突破傳統(tǒng),提出新的想法,形成新觀點。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容許和鼓勵學生發(fā)揮想象,甚至是自找“麻煩”,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富有個性地學習知識,提升能力。比如,在教學《手術臺就是陣地》時,我問學生:“學了這一課你有什么和別人不同的看法嗎?”學生沉思了片刻之后,沉悶的課堂活躍起來,一雙雙小手踴躍地舉起來,有的說:“作者為什么不說手術臺就是工作崗位呢?”有的說:“既然白求恩有這種國際主義精神,那為什么不建議他的朋友來幫助我們呢?”還有的說:“我認為白求恩應該把傷員轉移到安全的地方去醫(yī)治,因為那樣環(huán)境醫(yī)治傷員不好。”老師這樣一問,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的思維發(fā)生了碰撞,各項能力也得到了鍛煉和提升。語文教學就應該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課堂,帶著收獲和進一步的思考走出課堂。這樣語文課堂也就自然成了一個高效的互動平臺。
4.語文課堂要有激情感悟,讓對話擦亮的思想火花
特級教師竇桂梅說:“沒有情感的語文課堂就像沒有水的池塘”,唯有語文教師自己用心地與文本中人物同歡笑,共悲傷,才能引領學生走進文本,走進人物的內心,與他們共同經(jīng)歷情感歷程,從而深刻的領悟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情感,產生自己獨特的體驗。
語文課堂要體現(xiàn)語文學科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相統(tǒng)一的特點,就要充分進行課堂對話,一節(jié)課如果只聽到教師的聲音就是可悲的。教師要牢記教學就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要最大限度地把課堂交給學生,多讓學生說,它具體包括:
首先,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用心與文本對話,把外在知識變成自己內在的感悟。我在教學《再見了,親人》采用別具一格的方法:讓學生幾次帶著不同感受地反復讀文,那抑揚頓挫的語調,飽滿真摯的情感,渲染了整個課堂,同學們都感動得流淚了。那堂課深深地觸動我,使我想到作為教師不僅要善于引導學生以獨具個性的眼睛去看,用耳朵聆聽,更重要的是要結合實際,展開想象,用心地體味感悟,從而達到師生共鳴,與作者共情的效果,從而更加深刻的理解課文內容。
其次,語文課堂要多進行師生對話。例如,在教學《貓頭鷹也能當勞?!窌r,我讓教師扮演鳥國大王的角色,同學們扮演各種鳥,演繹課文內容,這種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活動中,孩子們成了“老師式學生”,老師成了“學生式老師”融知識于情趣化,學生與老師之間的距離拉近了,孩子們在玩耍中獲得了知識,感受既愉快又深刻,還鍛煉膽量,提高了能力。
最后,語文課堂還要變課堂為學堂,讓學生在積極動腦、動口、動手的過程中,大膽地各抒己見,在相互交流中,提高聽說讀寫的能力。 比如,教學《驕傲的孔雀》后,我讓學生自由討論:“孔雀聽了花喜鵲的話會怎么想?”“怎么做?”“以后故事結果會是怎樣的?”讓學生在說一說、議一議的基礎上再演一演,使孩子們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增強了記憶,擴展了學生的想象空間,多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鍛煉和提升,還增添了學習的樂趣,活躍了課堂氣氛。
5.語文課堂應抓住精彩生成,促進師生互動
語文課堂可因巧妙的設計而精致有序,也可因偶然的生成而精彩紛呈。巧妙的設計是可以控制的,經(jīng)過努力和預設可以達到的;而偶然的生成常常會打亂計劃和節(jié)奏,難以把控。因此,語文教學的課堂上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知識基礎、思維能力、生活經(jīng)歷等及時改變設計好的教學方案,準確把握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臨時生成的教學資源,適當調整教學方法和進度。教師靈活、機智地駕馭課堂的生成能力也是課程的靈性所在,是課程的一部分。合理利用“精彩的生成”,能有效促進師生互動,實現(xiàn)教學相長,師生共進。
總之,實現(xiàn)語文課堂的師生互動,語文教師是原動力。為了更好把控課堂,語文教師不僅要擁有厚實的教育教學知識,還要有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不斷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法。只有真正做到了教無定法,學無定法,才能更好的實現(xiàn)師生高效互動,激活課堂。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J].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
[2]周茸.讓創(chuàng)意自主飛翔[J].燭光—教育教學發(fā)展文論(原子能出版社),2004(08):87-88
[3]鄧素云.淺談如何構建高效的語文課堂[J].中國教工編輯,2020(0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