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盡快地適應初中階段的學習和生活節(jié)奏,是小學生升入初中學校后需要首先解決的問題,這一問題處理的正確及時與否,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科學習和今后的發(fā)展。作為初中數學教師,同樣需要關注并處理好小初銜接問題,盡可能從學生成長發(fā)展及數學學科角度給予學生及時的指導,幫助學生盡快走出適應期的陌生或恐慌。為此,文章分析了在數學教學中重視小初銜接的原因,在此基礎上,分別從對學生認知和心理的引導、小初銜接的學科內容掌握以及教學內容、教學方式銜接方面進行了具體的分析。
關鍵詞:初中數學;小初銜接;問題分析;民族地區(qū)
對于陌生的環(huán)境,人們總有一個適應的過程。小學生進入初中學習后也是如此,但這種適應的過程不應過長,否則極容易影響到其在初中階段乃至以后的學習和生活。為此,為了幫助小學生盡快地適應初中階段的數學學習,初中數學老師有必要在分析重視小初銜接的原因基礎上,在心態(tài)、學習及生活等方面,結合數學學科特點,給予學生必要的引導,以幫助他們盡快地進入初中生的學習和生活狀態(tài)。為此,文章中筆者結合自身在民族地區(qū)多年的初中數學教學經驗,參考小學的教材及相關學者對這一問題的研究,首先就初中數學教學中重視小初銜接的原因進行了分析,然后就提升小初銜接的有效性提出了一些具體的意見建議。具體分析如下。
一、 民族地區(qū)初中數學教學中重視小初銜接的原因分析
(一)直接影響著初中數學學習質量
知識的學習一般都遵循著循序漸進的原則,如初中階段的知識學習需要以小學的知識學習為基礎,就數學學科的教材內容來看,小學和初中的數學都是圍繞著“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tǒng)計與概率”“綜合與實踐”這四部分開展教學活動,但相較于小學階段的具體形象,初中的知識則相對較為抽象,也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邏輯能力,但小學生的認知和心理卻未必能夠很快地就適應這種學習內容和要求的變化,若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中不注重小初銜接,就容易讓學生在思想認知和學習內容方面產生脫節(jié)現(xiàn)象,直接影響到后期的數學學習狀況,而這種銜接工作尤其是在初一時期要特別的重視,如從知識層面來講,初一有理數的學習直接與后期的整式、分解因式、分式方程的學習等都有著密切的關系。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為此,從數學學習本身來講,在開端之年的初一時期教師需要重視小初銜接工作。
(二)關系著初中三年的整體學習水平
眾所周知,數學學科在學科學習中居于基礎性的地位,尤其是進入初中學習之后,其學習狀況直接影響著后期物理、化學、生物等理科類學科的學習,不僅如此,數學學習對學生邏輯思維等方面能力的鍛煉也影響著除理化生之外的其他學科學習,如語文議論文寫作中就要求學生具備很強的邏輯思維和思辨能力。結合筆者本地區(qū)的實際情況來看正是如此,表現(xiàn)如大多數學生在小學階段的學習狀況整體上區(qū)別不大,但進入初中尤其是初二后學習方面的差距便逐漸增大,越到后期這種現(xiàn)象越是嚴重,這就與部分教師不重視小初銜接有著很大的關系。
(三)影響著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fā)展
核心素養(yǎng)理念的提出,要求教育教學需要關注學生的長遠和全面發(fā)展,注重結合學科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而數學素養(yǎng)是其中之一,在當今信息化時代,數學作為基礎性學科,其對學生思維的邏輯性、嚴密性、思維廣度和深度、科學推理、應用以及創(chuàng)新意識和能力等方面的培養(yǎng)都有著重要的意義,而具備這些技能和素養(yǎng)是現(xiàn)代公民更好地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對于民族地區(qū)孩子的成長和發(fā)展來說更是如此。
鑒于上述分析,筆者認為有必要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重視小初銜接,結合個人的教學經驗,建議可從如下幾個方面進行提升。
二、 民族地區(qū)初中數學教學中提升小初銜接有效性的建議
(一)重視學生在認知、心理方面的過渡引導
相比小學階段,初中生少了很多兒童時期的乖巧和對父母、老師等成人權威意見的聽從,開始逐漸有了更多屬于自己獨立的想法和見解,加之進入青春期后身體各方面的逐漸變化,初中生在學習和生活中表現(xiàn)得比較叛逆,且就筆者所在地區(qū)的教學內容來說,小學階段主要學習語文和數學兩門學科,英語在小學階段雖然開設,但還缺乏系統(tǒng)性的學習,因此,進入初中階段后,初中生還將接觸并真正地開始系統(tǒng)性地學習一些新的學科內容,如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以及道德與法治等。身心的變化、學習任務的加重、學習環(huán)境及要求的改變都會對學生的學習生活產生直接的影響,尤其對于適應力較弱的學生來說更是如此,為此,作為初中數學教師,尤其是擔任班主任工作的數學教師,需要注重對學生在認知、心理方面的引導。在此需要特別強調的是本地區(qū)留守兒童人數較多,對于該部分學生,數學老師應該給予特別的關注,如平時在學習之余與學生多進行交流,給予他們更多的關心和呵護;經常與學生進行溝通,及時地了解他們的心理動態(tài);必要的時候也可以與孩子的家長進行交流,幫助學生盡快地適應并進入初中的學習狀態(tài)。
(二)全面了解和掌握小初銜接內容
為做好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小初銜接工作,需要數學教師首先較為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數學教材中小初銜接的內容。結合筆者對小學高年級與初一年級的教材比較分析,二者在如下方面存在明顯的銜接:第一,就數與代數方面,對應小學高年級教材中的數的認識和運算、式與方程、探索規(guī)律,初一數學教材中對應的內容分別為有理數及其運算、整式運算與一元一次方程、變量之間的關系;
第二,在圖形與幾何方面,初一數學教材中的圖形的認識、平面圖形與位置關系、三角形與證明在一定方面分別對應小學高年級數學教材中的圖形的認識與測量、圖形與變換、圖形與位置;第三,在統(tǒng)計與概率方面,小學高年級教材中的簡單數據統(tǒng)計過程、可能性與初一年級數學教材中的生活中的數據、可能性與概率相對應;第四,從整體上來看,初一數學內容較之小學階段,知識的內容難度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對學生的要求也從小學時期的直觀具體提升至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邏輯性和抽象思維能力,當然,對于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的要求也有了增強,尤其是在圖形與幾何部分的性質與判定定理中這種要求更是明顯。為此,為了提升教學效率,數學教師就必須關注這種學習內容及要求上的變化,并在平時教學中傾向性地予以強調和努力。
(三)在教學內容上做好銜接工作
結合上述關于數學教材中內容的銜接分析,筆者認為教師在教學內容上也應該作出如下的銜接工作:
第一,鑒于初中數學中涉及了有理數的內容,為此,在教學中教師可結合小學中算數的內容,引導學生理解負數及其意義,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理解有理數的運算,側重于先進行符號的確定,然后絕對值間按照小學算數的運算進行即可。第二,面對由具體數運算過渡至整式間的運算,對學生抽象概括能力的要求明顯增高,這需要教師在具體的數學教學中,對學生進行代入思想的滲透,讓學生感悟、理解、適應和接受字母代數的特點及其運算。第三,對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問題,主要需要結合等式的基本性質進行學習和理解,逐步地完成去分母、去括號、移項、合并同類項及系數化一等五個基本步驟,并在實際問題的解決中實現(xiàn)算術方法向方程方法的過渡。第四,在幾何學習中需要循序漸進,由小學平面幾何的知識過渡至線段和角的學習,為后續(xù)的幾何證明打好基礎;在立體幾何的學習中可結合小學“從不同方向看生活中物體”的內容進行講解。當然,具體如何進行教學內容的銜接還需各位老師結合學情進行靈活的處理。
(四)在教學方式上做好銜接工作
針對初中新生對新環(huán)境的陌生及教學內容難度的增加,筆者認為在教學方式的應用上尤其需要關注如下幾個方面:第一,注重營造輕松自然的授課氛圍。其原因在于這種狀態(tài)更有助于盡快地減輕或消除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恐慌或畏懼心理,積極地激發(fā)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如教師語言的幽默風趣、師生關系的和諧培養(yǎng)、教學內容的生動形象、信息網絡技術的靈活運用等有助于這一氛圍的營造。第二,強調尊重和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地位,讓學生在自主參與和合作探究中實現(xiàn)對抽象數學概念的理解;如面對初一新生空間想象和形象思維能力較弱的情況,教師在教學中可讓學生搜集或制作相關的模型、事物、圖片等,并對此進行觀察比較和分析,由感性的認識逐步過渡升華至理性的理解,實現(xiàn)對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升。第三,注重因材施教。盡管普遍來說,初一新生都對數學學習存在著一定的適應性困難,但由于小學數學基礎知識及認知理解能力的差異,初中生的學習水平肯定是有所差異的,為此教學中就需要數學教師結合學生的具體學情,進行個性化的教學,提升教學的針對性和目的性。
三、 總結
總之,民族地區(qū)的初中數學教學中,數學教師需要結合具體的學情,在各方面做好小初銜接工作,幫助學生盡快地適應初中階段的數學學習及生活,為初中生的愉快學習和健康成長打好堅實的數學基礎。
參考文獻:
[1]梅小玲.初中數學起始階段的教學銜接分析[J].文理導航,2018(12):13-14.
[2]藍海鵬,楊應文.小學升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銜接[J].中小學數學:小學版,2016(Z1):4-7.
[3]張妮.淺談七年級學生數學計算能力的培養(yǎng)[J].新課程學習,2012(7):122-123.
[4]包麗.基于小初銜接的初中數學單元教學實踐:以“分式”為例[J].黑龍江教育:中學,2018(Z2):44-45.
作者簡介:郝明海,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積石山縣移民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