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小學素質(zhì)教育成為小學教育階段的主要教學目標。在小學教學中,音樂教育能夠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鑒賞能力和藝術(shù)細胞,合唱是小學音樂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但目前小學音樂課堂的合唱教學方法以及內(nèi)容還存在諸多問題,部分小學音樂教師的教學方法過于傳統(tǒng),無法提高小學生對合唱以及音樂的學習興趣。本文將對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有效性進行探究,并針對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現(xiàn)狀,提出有效的解決措施,幫助小學生提高音樂鑒賞能力以及合唱能力。
關鍵詞:小學音樂 課堂教學 合唱教學 有效性 措施
小學音樂課程能夠有效提高小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以及審美能力,從而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因此,在新課程改革實施后,小學教師對于音樂課堂教學的重視度明顯提高。而在音樂課堂教學中,合唱教學是極其重要的一部分,合唱練習可以提高學生之間的默契度以及協(xié)作能力。但目前部分音樂教師無法充分調(diào)動學生對合唱學習的興趣以及主動性,從而導致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效率較低,所以,在合唱教學方面進行深入研究,以及加強小學音樂教學的有效性是極其重要的。
一、當前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小學音樂教師對合唱教學的重視度不高
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小學教師普遍認為,音樂課是一門副科,不需要過多地重視,特別是部分學校的主科教師,還會因為主科的考試將近,而將音樂課占用,這就導致學生在音樂課堂中練習合唱的機會大大減少,更不要說培養(yǎng)學生對合唱的興趣以及積極性了。還有部分音樂教師將音樂課理解為唱歌以及音樂鑒賞,導致音樂課堂教學內(nèi)容單調(diào),學生在音樂課堂的學習中,找不到學習的樂趣,從而使音樂課堂的教學效率下降。
(二)小學音樂課堂的教學模式單一
在進行小學音樂合唱教學時,大多數(shù)教師采用的是機械性的訓練模式,這使得學生在合唱練習的過程中,難以掌握合唱技巧,長此以往,學生會認為合唱難度較高,從而喪失對合唱的學習興趣。
(三)小學音樂教師的合唱教學經(jīng)驗不足
目前,大多數(shù)小學音樂教師主要擅長的是鋼琴彈奏、聲樂以及舞蹈等,對于音樂合唱方面的了解以及認知較少,并且由于不同教師的性別、年齡以及學歷上的差異,使得音樂合唱教學水平也存在一定的差異。部分學校的音樂教師是外聘教師,學校對教師的學歷以及教學水平的考查不夠嚴格,導致一些對合唱理論知識以及教學經(jīng)驗不足的教師進入到小學音樂教師隊伍,從而使得音樂課堂教學質(zhì)量下降。
(四)小學生對合唱的學習積極性不高
合唱是需要學生進行積極配合的一項集體活動,對小學生來說難度較高。并且由于低年級小學生的認知以及理解能力還不夠強,難以掌握教師教授的合唱知識以及技巧,這也使得教師的合唱教學難度增加。這就導致教師為提高學生在合唱過程中的默契度,對于一首歌曲進行反復多次的訓練,學生對這種反復的合唱訓練產(chǎn)生厭倦,降低了合唱的興趣以及積極性。
(五)小學生對合唱存在畏難情緒
在合唱過程中,不僅要求小學生將每一個音節(jié)的音準唱標準,還需要學生演唱不同的聲部,這樣才能夠較為完整、順利地完成一首歌曲的演唱。但要想達到較好的合唱效果,學生需要進行反復的訓練,這種單調(diào)、機械性的訓練使學生對歌曲合唱產(chǎn)生畏難情緒,從而降低了訓練效果。
二、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有效性的措施
(一)提升學生對學習合唱的興趣以及主動性
想要提高學生對合唱學習的主動性,首先應該培養(yǎng)他們對合唱的學習興趣。因此,小學音樂教師要想合唱教學能夠順利展開,就要對學生的合唱興趣進行培養(yǎng)??梢詮囊韵聝蓚€方面來提高學生對合唱的學習興趣:首先,小學音樂教師應當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采用風趣幽默的教學語言進行教學,在學生進行學習時,適當鼓勵并予以獎勵,從而充分調(diào)動學生對合唱學習的熱情,提高學生對音樂課程以及合唱的喜愛程度,并對教師教學的內(nèi)容進行主動學習,這樣也有助于音樂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其次,教師應當培養(yǎng)學生對合唱的鑒賞水平。與獨唱歌曲相比較,合唱歌曲的旋律更加復雜,所以學生想要掌握合唱曲目的演唱技巧,是有一定難度的。因此,教師應當在進行合唱教學前,先對學生的歌曲鑒賞水平進行培養(yǎng)。教師可以播放同一首歌的獨唱以及合唱版本,讓學生充分地領略合唱歌曲的優(yōu)美旋律。例如歌曲《讓我們蕩起雙槳》是學生耳熟能詳?shù)囊皇浊?,教師可以先為學生播放這首曲目的單唱版本,之后再播放合唱版本,通過對不同版本的對比,讓學生深切感受到合唱的音域以及感染力的優(yōu)勢,從而提高學生對合唱的興趣。
(二)注重合唱教學指導方法,提高小學生的合唱能力
合唱是一門集體表演藝術(shù),需要不同聲部的默契配合,才能夠完成完美的演唱。合唱者要做到聲音的協(xié)調(diào)統(tǒng)一、和諧一致,才能夠?qū)⒏枨淖罴褷顟B(tài)表演出來。所以教師在進行合唱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加強學生的發(fā)聲方法練習以及學生之間的默契度和配合度。
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掌握合唱過程中呼吸的節(jié)奏。在進行合唱時,呼吸節(jié)奏的把握十分重要,教師應當讓學生練習緩慢呼緩慢吸、快速呼氣快速吸氣、緩慢呼氣快速吸氣以及快速呼氣緩慢吸氣,教師可以親自示范來幫助學生認識到如何進行正確的歌唱呼吸。
其次,教師要指導學生掌握如何正確地控制氣息。教師在訓練時要讓學生立正,保持身體挺拔,兩腿直立,放松面部肌肉,使得氣息從腹部自然地呼出來,運用收腹變換吸氣與呼氣的節(jié)奏,避免氣流被強行吸入。然后再逐漸增加呼氣和吸氣的強度以及頻率,讓學生在氣息訓練時保持腹部的彈性以及靈活度,讓學生學會有意識地對氣息進行控制,能夠自如地掌控氣息吸進呼出的強度。值得注意的是,對氣息控制的訓練需要加強對腰部肌肉的訓練,其中橫膈膜是腹部對氣息控制的關鍵部位。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要時刻關注學生的氣息,一旦發(fā)現(xiàn)學生有錯誤的動作時,就要立刻進行糾正,保證學生能夠有一個良好的氣息控制能力。
再次,教師要對學生的音準以及節(jié)奏進行加強訓練。音準是學生進行合唱的基本功,在合唱過程中,必須做到音調(diào)準確,如果合唱過程中出現(xiàn)了不符合標準音的音高,就會很明顯地暴露出來,這會打破協(xié)調(diào)統(tǒng)一的合唱氛圍,所以在進行合唱練習的過程中,務必要加強音準的訓練。教師需要重視學生對音階的練習,進而加強對音準的訓練。教師可以先通過手勢來進行音階的教學,隨后向?qū)W生介紹全音和半音,并通過一些小游戲來增強學生對音階的掌握。當學生對音階有了一定的了解,并能夠準確地掌握音準時,方可開展合唱訓練。例如在對《小白船》進行合唱教學時,教師可將學生分為兩個聲部后,讓兩個聲部的學生互相聽對方的演唱,找到對方音準存在的問題。在演唱的過程中,一聲部的學生看教師的指揮先進行演唱,二聲部的學生在一聲部唱完后開始進行演唱,兩個聲部交替進行演唱。通過這樣的交替演唱,可以準確地找到兩個聲部之間存在的音準問題。
最后,教師要對學生在不同聲部之間的轉(zhuǎn)化以及連貫程度進行強化。在合唱過程中,教師對于合唱聲部的指導十分重要,在演唱一首合唱歌曲時,需要幾個聲部協(xié)調(diào)統(tǒng)一,如果教師對聲部的分布以及合作的指導不夠重視,那么合唱的效果只是聲部的單純疊加,沒有聲部轉(zhuǎn)換的自然性以及連貫性,使得合唱歌曲的韻味喪失。所以,小學音樂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聲部演唱練習的過程中,要循序漸進,由易到難,從而讓學生能更好地掌握自己演唱的聲部節(jié)奏和音色強度。教師運用系統(tǒng)的訓練方法之后,學生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磨合演練,就能夠完成難度較高的合唱了。
(三)利用樂器進行合唱輔助教學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樂器來體現(xiàn)不同聲部之間的音高差異,從而使學生從宏觀上把握音高以及音準。例如在教學《送別》這首歌曲的二聲部合唱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運用口琴、口風琴等分聲部進行歌曲旋律的演奏,兩個聲部之間相互聆聽,找到不同聲部的音高以及音準再進行合唱,就能夠?qū)⒄麄€合唱的音準把握好。
三、結(jié)語
總而言之,小學音樂課堂對提高小學生的鑒賞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同時,還能夠?qū)崿F(xiàn)小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全面發(fā)展。雖然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合唱教學與以往相比較,受重視程度明顯提高,但當前的音樂合唱教學方法過于傳統(tǒng)單調(diào),存在機械性教學的現(xiàn)象,難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要在合唱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激發(fā)學生練習合唱技巧的興趣,進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陳大付.試論如何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有效性[J].新紀實·學校體音美,2019(2):132.
[2]王宏英.試論如何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有效性[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1):30-31.
[3]林麗霞.試論如何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有效性[J].科普童話,2019(10):139.
(作者簡介:蘇亞楠,女,碩士研究生,聊城市東昌府區(qū)嘉明實驗小學,初級,研究方向:音樂教學)
(責任編輯 張云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