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霞
【摘要】班主任是每一個班級的組織者和領導者,班主任的工作影響著每一個學生在德、智、體、美、勞各方面的健康成長,對能否形成具有凝聚力和親和力的班級起決定性作用。面對幾十個不同個性的學生,要想他們聽從班主任的教育,就要學會智慧治班,使班主任和學生之間建立起真誠、平等、和諧、密切的關系,從而對學生的素質和能力進行提升。
【關鍵詞】記錄點滴;寬容感化;民主管理;自我成長;多元評價
要想管理好一個班集體,讓不同個性的學生服從你的教育方式,首先要得到學生的心。因此,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班主任,不僅具有高度的責任感,還必須具有恰當?shù)墓ぷ鞣椒ā?/p>
一、記錄學生點滴,拉近心靈距離
文字表達是消融教師和學生心靈障礙的有效途徑之一。真誠地記錄學生每一個瞬間的美好和溫暖,并且利用課前三分鐘的“每日素材”時間進行分享,學生會打心底里佩服和敬重班主任,產(chǎn)生親近班主任的渴望。
去年,筆者接了一個新班。新接班的第一周,這幫剛升入六年級的學生對之前的班主任非常不舍,有幾個學生甚至原班主任那里“說”筆者的“不是”。畢竟是兩個班主任,風格不同,學生一時適應不了也很正常。筆者相信,人心都是肉長的,只要真誠地去對待他們,他們一定能夠感受到的。但是,愛是需要表達的。于是,筆者開始在班上分享記錄的美好瞬間:同學嘔吐,學生主動清潔教室衛(wèi)生;學生與筆者扳手腕、跳繩等趣事;筆者連堂三節(jié)課,同學主動端茶倒水關心老師……每一個學生成為了筆者筆下的主人公。學生聆聽著、感動著,同時,傳播著溫暖與愛。
就這樣記錄了一個月,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悄然拉近,“親其師,信其道?!惫P者得到了學生的信任和愛戴后,班級管理高效有序地開展。
二、用善心和寬容,感化花開四季
在學校生活中,學生打架、作弊、違反課堂紀律等不良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面對這種情況,來個現(xiàn)場“痛打落水狗”,那是下下策。教師要用寬容厚愛之心,學會寬容學生,讓其有改過的機會,再逐步引導其步上正軌。筆者經(jīng)常向學生強調(diào)“一個人犯了錯誤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犯了錯誤不改正”的觀念。筆者的厚愛和寬容,使師生關系避免了“貓與鼠”“警察與小偷”“聽不進、掏不出”的畸形關系。每當學生學習不盡人意或犯了錯誤的時候,筆者就會把學生叫到身邊,請他(她)與筆者面對面地坐著,和顏悅色地與他(她)促膝交談。談話之前,談些生活小事,談談學習的趣事,在談笑風聲中拉近師生之間距離,消除學生的恐懼心理,再心平氣和地詢問原因、情況,耐心地開導。這樣,學生的逆反心理在此就不能作威作福了,一些批評的話也能樂于接受了,班主任的思想道德教育也就能一帆風順地開展。
如,筆者班的學生小廳是眾所周知的“麻煩學生”,經(jīng)常違反紀律。筆者沒有氣急敗壞地指責他,而是寬容地對待他。尋找動情點,誘出其向上的動力:勞動時,筆者對他的干勁及時表示贊賞;夏秋之交,他偶爾咳嗽,對他說聲“轉季了,要多添衣服,否則容易感冒”;有一次,他闖禍摔傷了膝蓋,滲出了血水,筆者沒有對他“興師問罪”,而是先給他處理傷口,然后心平氣和地指出他這樣做的危害性,繼而肯定他的長處,鼓勵他做一個令人賞識的男子漢。此刻,他第一次露出了默許的眼神,更出人意料地是,他向筆者敞開心扉,道出了內(nèi)心的煩惱?!盎侍觳回撚行娜恕保诠P者關愛、鼓舞的目光中逐漸克服掉一些不良行為,養(yǎng)成了良好的習慣,學習成績有了很大的進步。這,不能不說是“寬容”的功勞,“感化”的效果。
三、發(fā)揚民主管理,實現(xiàn)自主成長
俗話說:“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币粋€班級一定要有制度,但在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中,這些制度成了約束學生的圣條,成了奴役學生的“理由”,教育成了一種專制。學生敢怒不敢言,在教師面前唯唯諾諾,教師背后卻“大鬧天宮”,以此發(fā)泄對教師的不滿。以人為本,民主平等的人際關系,尤其是師生關系,以及由這種關系營造出的一種生動、和諧的教育氛圍,是建設優(yōu)良集體的基本條件和前提。為此,筆者順應人心,一切民主化,想說就說,實話實說。由學生制定班級制度,把說話權、決定權交給學生。
有一次,筆者了解到大部分學生在一些非檢測科目上課時,積極性明顯下降、課堂紀律較差的情況,便馬上組織一次班會,由學生各抒己見,查找原因,找出解決問題對策。一位學生提出:每節(jié)課紀律好的小組可獲一面紅旗,由科任教師擔任評委,一周后看哪個小組紅旗多,比比哪個小組紀律好,第一名的小組每人均可獎勵“德育”分5分。這條建議經(jīng)全班學生投票一致通過。后來,筆者班各學科課堂紀律一直反映良好,還多次被學校評為“文明示范班”。
由此可見,學生是學校管理的客體,也是自我管理的主體,班主任實行民主管理,減少一些簡單強制的森嚴壁壘,營造一個和諧的班級氛圍,培養(yǎng)學生自我管理意識,實現(xiàn)自主成長。
四、學科德育滲透,落實立德樹人
蘇霍姆林斯基對教師說過:“請你記住,你不僅是自己學科的教員,而且是學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導師和道路的引路人。”當下,學科不斷分化,教育分工越來越細,但是,不管時代怎樣發(fā)展,教書育人總是不分家的。
教書育人,重在“育人”。筆者以語文學科教學為載體,教育學生“既要學會學習,又要學會做人”,以講故事、聯(lián)系生活實踐談感受、發(fā)現(xiàn)身邊的美等形式讓他們懂得“學會傾聽是一種美德”“感恩——我的生活更陽光”“寬容他人等于善待自己”“角色互換,體諒他人”……并以贊賞的眼光去觀察他們成長著的點點滴滴,及時表揚他們。如,“瞧,小瑜、小浩最認真上課了,他們已經(jīng)擁有了‘學會傾聽的美德,真了不起?!薄靶■蔚囊路恍恍⌒呐K了,但是小鑫沒有責怪他,仍然和他交朋友,你們說他棒不棒?”“小佳說她非常感謝《秋天的懷念》這篇文章,因為《《秋天的懷念》》讓她懂得了珍惜現(xiàn)在所擁有的。她有一顆感恩的心,張老師感到很欣慰?!薄瓕W生學會了做人,學習提高了,紀律也不用筆者操心了,真是“一舉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