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國蓉
[摘 要]講課講究首尾呼應,沒有一個好的課堂結尾,再好的課也會被一個爛結尾拖垮。如何給課堂收尾,教師可以用板書重現知識整體架構,設計練習幫助知識的吸收,創(chuàng)設趣味活動突出知識重點,拓展延伸至其他學科或后續(xù)知識。
[關鍵詞]板書;結尾;練習;拓展
[中圖分類號] G623.5[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1)05-0095-02
“編管編簍,重在收口”是編織行業(yè)的一句俗話,放在數學教學中卻也有異曲同工之妙,上一節(jié)課就像編織一個竹籃,每道工序都十分嚴謹,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嚴絲合縫,從頭到尾不能有一絲漏洞,否則很可能一著不慎滿盤皆輸。教師在課堂的導入環(huán)節(jié)做到出奇制勝,過程中精彩連連,如果沒有好的結尾,就會讓整節(jié)課的效果大打折扣。那么,到底該怎樣給一節(jié)課收尾,筆者以為主要應做好以下四點。
一、精致板書,重現知識整體架構
讓知識形成條理清晰、層次分明的結構圖,是板書的最大價值。板書能夠簡明扼要地概括一節(jié)課的核心內容,把重點和難點凸顯出來,起著提綱挈領的作用。因此,一節(jié)課即將結束時,教師可結合板書,讓學生嘗試獨立復述一遍本課內容,將前前后后的知識點串聯(lián)起來,然后同學間合作交流,集思廣益,集中匯報展示,使所學知識系統(tǒng)化。
【例】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時,教師將兩種立方體的面、棱、頂點特征制表呈現,板書出來,如下表。
上表將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交代得一清二楚,且展示出二者之間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在課堂結尾,只要學生能按照表格內容,說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異同點,就表示學生已經學透這節(jié)課了。讓學生在下課前回看板書,進一步加深理解,使知識系統(tǒng)更嚴密,學生也會記憶更深刻。這種借助提綱挈領的板書來“收口”的方式,是屢試不爽的常用手段。
二、多樣練習,幫助知識的吸收
新授部分結束,教師通常會現場發(fā)問或出題考查,讓學生口述或者筆答,利用學到的知識解題,從而再次理解、鞏固和夯實知識點,實現從知識到技能的轉型升級。
【例】教學“長方體表面積”后,教師可設計如下一組練習來給全課畫上句號:
(1)圖書室的長、寬、高分別是8米、6米、3米,圖書室的總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2)圖書室四壁的門、窗占去7平方米的面積,現在要重新涂刷內墻,需要涂刷的內墻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3)涂刷內墻使用的涂料是最新配方的泥子粉,如果涂刷1平方米的內墻需泥子粉0.4千克,將內墻全部涂刷共需泥子粉多少千克?
(4)校委會決定給圖書室地板貼地磚,現學校庫房備有邊長分別為20厘米、30厘米、40厘米的三種彩釉正方形地磚,請你決定選用哪種規(guī)格的地磚,并預估一下,一共需要取用多少塊該規(guī)格地磚。
教師要想摸清一堂課的真實質量,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就是當堂布置練習,這樣返回的信息最及時有效。用練習來給一節(jié)課結尾,不失為一種高明的手段。但練習題要恰好包含當堂所學,靈活多變,難度系數要緩慢提升,深度要層層遞進。唯有如此,練習才是有效的,才能鞏固知識,夯實基礎。上述四題中,第(1)題是基礎題,第(2)題是拔高題,第(3)題是實際應用題,第(4)題是開放的自由發(fā)揮題,這四道題的難度是逐步提升的,學生只要按順序做完,就能進一步鞏固本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
三、創(chuàng)設趣味活動,突出知識重點
讓知識在引人入勝的活動中結束,是教師高屋建瓴的表現,以全班或小組為單位,組織開展智斗闖關、專業(yè)競答、學霸選秀、觀察模仿、圓桌會議等活動,不僅能讓新知在形式新穎的活動中得到鞏固,而且能最大限度地保留學生對數學的新鮮感和熱情,使數學課能“圈粉”更多學生。
【例】在教學“能被2、5、3整除的數的特征”時,教師采用了不一樣的結尾方式。班上有學生40人,教師讓每位學生記住自己的學號,教師發(fā)令,學生根據號數進行判斷,若符合條件就離開教室。教師第一次發(fā)令:“學號能被2整除的同學請走出教室?!奔s有半數學生走出教室。教師第二次發(fā)令:“學號能被5整除的同學,請有序走出教室?!庇?名學生走出教室。教師第三次發(fā)令讓學號能被3整除的學生走出教室,這次又有6名學生相互觀望確認眼神后走出了教室。此時下課鈴響,教師看著仍然坐在教室里的10名學生打趣道:“你們的學號與眾不同,目前沒法請你們出去。下節(jié)課學習質數與合數時,我一定想辦法請你們移駕門外??墒乾F在我要怎樣才能請得動諸位呢?”教室里的學生異口同聲:“我們都是奇數,都不能被2整除?!苯處熯@才大聲地說:“最后請學號無法被2整除的學生移步室外!”這些學生立即往外走去。
上例中的課堂結尾活動,既讓學生鞏固了本課知識,又為接下來學生學習質數與合數寫好了序言。
四、結束前拓展延伸,用知識兌取價值
拓展延伸式結尾,是指教師在總結全課知識后,將本課內容與其他學科或后續(xù)知識聯(lián)系起來,使知識觸角延伸擴張到其他領域,以拓寬學生知識面,為新知宣傳造勢。
例如,以前“沏茶問題”“烙餅問題”常常被排除在數學學科教學之外,其實這些問題是典型的數學模型,屬于運籌學的一個分支,這些問題是數學學科與其他學科互相融合,實現了跨學科兼并的結果。因此,教師在教學完這類知識后務必要讓學生知道,數學是一門工具學科,它能為其他學科尤其是理工科提供運算基礎。
又如,教學“三角形的特征”后,學生掌握了三角形的種類和三角形具有穩(wěn)定性,教師還可以借題發(fā)揮,巧妙結尾,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研究如何加固松動的課桌和椅子,并動手操作。學生在動手中體驗到數學與生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體會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有著廣泛應用,從而樹立學好數學的決心。能在課堂的“收口”環(huán)節(jié)巧妙地延伸,也是讓數學課受歡迎的一種策略。
綜上所述,數學課堂教學的“閉幕式”需要教師用心謀劃,與眾不同、讓人意猶未盡的結尾會讓數學課魅力四射,更容易挖掘出學生的潛能,讓學生回味無窮。
(責編 楊偲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