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慧
[摘 要]統(tǒng)編語文教材非常重視略讀課文的教學作用,從三年級開始每個單元都有一兩篇略讀課文。略讀課文具有實踐性質。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總結、綜合運用本單元精讀課文以及之前學到的閱讀方法來實踐,嘗試自主閱讀略讀課文。在教學中,教師要認識到略讀課文的重要性,撥正它在閱讀教學中的位置,充分發(fā)揮其作用。這樣,能將學生的學習引向深入,從而真正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略讀課文 ;遷移運用;深度學習;核心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 G623.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1)07-0036-02
語文統(tǒng)編教材與之前版本的教材有了較大的改變,其中比較明顯的一點是中高年級的每個單元都有一至兩篇略讀課文。略讀課文與精讀課文比重適當。在以前版本的教材中,略讀課文很少,有的一冊教材就一兩篇,同時檢測時略讀課文的內容基本不涉及,因此,教師教學時就忽視了略讀課文的存在。
統(tǒng)編教材為什么編排這么多的略讀課文呢?細讀教材,不難發(fā)現(xiàn)編者的良苦用心。略讀課文具有實踐性質,目的是要引導學生總結、綜合運用本單元精讀課文以及之前學到的閱讀方法來實踐,嘗試自主閱讀課文。這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學以致用的能力是非常有幫助的。略讀課文對引導學生積極主動遷移運用已有的知識到新的情境中,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正其名——認識略讀課文的重要性
(一)略讀課文的重要性并不“略”
“教是為了不教?!甭宰x課文存在的重要意義就在于為學生提供學以致用、舉一反三的實踐機會。雖然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待提高,運用前面所學的知識來閱讀略讀課文的能力還有所欠缺,但是教師應對略讀課文的教學有正確的認識,擺正略讀課文的位置。統(tǒng)編教材選編這么多的略讀課文就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升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在用舊版本教材時,教師通常要通過群文閱讀的形式,以一篇帶多篇,尋找課外的文章讓學生練習閱讀?,F(xiàn)在教材精選的略讀課文正是這樣的一種意圖。精讀課文細致地學習閱讀方法,而略讀課文則提供給學生實踐的機會,讓學生運用之前學過的方法來自主閱讀。如,統(tǒng)編教材四年級上冊的《繁星》一文,是第一單元的文章。這個單元的語文要素是“邊讀邊想象畫面,感受自然之美”。在單元前兩篇精讀課文《觀潮》和《走月亮》的教學中,教師已經(jīng)根據(jù)文章的特點從視覺、聽覺、嗅覺三個角度展開想象進行了示范與指導。在教學《觀潮》時,引導學生想象潮水來時的樣子、潮水奔騰的聲音。在教學《走月亮》時,引導學生調動嗅覺進行想象:“讀到這里,我仿佛聞到了瓜果的香味?!边@樣,學生習得了邊讀課文邊想象畫面的方法。如何將這些方法進行實踐運用呢?本單元的兩篇略讀課文《現(xiàn)代詩兩首》和《繁星》就為學生提供了實踐機會。不僅這個單元如此,統(tǒng)編教材的每一篇略讀課文都是這樣為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為學生的遷移運用的深度學習提供了可能。
(二)略讀課文對教師的要求并不“略”
略讀課文看似教師的教學活動少了、說的話少了,但對教師的要求一點也不簡略。如何精心設計學生的自主學習活動?如何在學生自主學習活動中突破教學重難點呢?教師如何不越俎代庖,要在哪里進行精當?shù)闹v解點撥呢?這些都需要教師精心設計與安排。從這一角度說,略讀課文對教師的要求更高了。
(三)略讀課文對學生的作用并不“略”
略讀課文不是可教可不教的課文,而是精讀課文的延續(xù)與補充。它對學生的作用在于實踐性、在于嘗試、在于遷移與運用等。如果說精讀課文教給了學生具體的閱讀方法,那么略讀課文則促進學生學習運用這些方法并內化成自己的能力。長此以往,學生才有可能真正學會閱讀。因此,統(tǒng)編教材的每一篇略讀課文都要重視,要讓學生進行真閱讀。毫不夸張地說,要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讀好略讀課文是關鍵。一篇略讀課文的作用雖小,但一篇篇略讀課文的扎實訓練,就一定會如繁星點點那樣,照亮學生閱讀的天空。
二、撥其位 ——略讀課文“略”在何處
(一)略讀課文教學內容要“略”
1.引導學生理解文本的深度要適宜
既然是略讀課文,教師對文本的解讀可以深,但教學內容的選擇要“略”。如,四年級上冊的《繁星》一文,按照時間順序,緊緊圍繞“繁星”展開描寫,描寫了“我”在不同時期、不同地點觀看繁星的情景,抒寫了“我”由此產生的種種感受,給人以豐富的聯(lián)想和美的享受,表達了作者對星空、繁星的熱愛,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文中很多語句,要知人論世,才能領悟其含義。例如,“星光在我們的肉眼里雖然微小,然而它使我們覺得光明無處不在?!敝挥新?lián)系作者的人生經(jīng)歷以及他的作品《家》,才能理解巴金去南京時已沖破了象征著封建統(tǒng)治的藩籬——家,去尋找光明,覺得光明無處不在。再如,理解課文最后一段時,我們可追問:“巴金離祖國越來越遠,為什么像睡在母親的懷中?”這樣的解讀讓教學有了深度。雖然作者離祖國越來越遠,可是月亮還是那個月亮,星星還是那些星星,還是祖國的月亮、星星。這樣作者對故土的思念、作者的離愁別緒就洋溢在字里行間。學生對這樣一篇略讀課文的理解要這樣深入嗎?教師理應對文本解讀深入到位,但面對學生時要深入淺出。尤其是略讀課文,引導學生理解課文所達到的深度要適宜。
細讀文本,我們不難發(fā)覺編者的意圖。與原文相比,課文刪減了不少,把作者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的感受刪去了。要想理解這些感受,不可避免地要聯(lián)系巴金的生平、經(jīng)歷以及他的作品來理解。這對四年級的學生來說是很困難的。同時,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邊讀邊想象畫面,感受自然之美”,選編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借助語言文字讓學生想象畫面。因此,編者刪去了一些文字。編者既然已做刪減,教學中我們就要忍痛割愛。引導學生理解文本時,不宜追求過于深入,而是要在促進學生運用前面學過的方法,調動視覺、聽覺、味覺等展開想象去體會繁星之美上下功夫。
2.減少可有可無的拓展
在教學時,很多教師注重拓展閱讀,這固然能對學生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但是,要注意的是在略讀課文的教學中,不宜枝枝蔓蔓,牽扯太多,因為時間有限,目標要集中——略讀課文最重要的任務是引導學生運用學過的方法自主閱讀,展開探究式學習。如,在教學《繁星》時,筆者原本想拓展閱讀巴金的《家》《春》《秋》,但考慮到四年級學生閱讀這些作品還是不現(xiàn)實的,因此只好作罷。
3.生字詞的教學要求要適切
略讀課文的生字詞教學,也不能像精讀課文那樣,只要學生做到讀正確、大致理解即可?!斗毙恰愤@課只要求抓住課后藍線中的生字來教學,讀準“半明半昧、搖搖欲墜、懷抱”三個詞,并相機理解“半明半昧”一詞,就達到教學目標。
(二)教學活動要“略”
當下的課堂教學改革已經(jīng)向“滿堂灌”“一言堂”等行為說“不”。略讀課文不僅要求教學的內容要精當、簡略,而且要求教師要以引導、點撥為主,讓學生自主學習。如,教學《繁星》一文時,在想象海上看繁星的畫面時,學生講不出來。這時,如果教師講得越精彩,就越剝奪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面對這種情況,教師要“示弱”,把更多的思考、讀書的時間讓給學生。當學生想象不出海上看繁星的畫面時,教師要努力打開學生想象的大門。如,在讀“深藍色的天空里,懸著無數(shù)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動,星也在動,它們是這樣低,真是搖搖欲墜呢!”這句話時,學生起初時毫無感覺。教師引導學生抓住“懸”“搖搖欲墜”這些關鍵詞語,展開想象。有的學生感到一種驚喜:“這么多星星搖搖欲墜,觸手可及,太興奮了?!痹诼宰x課文教學中,教師更應該做的是啟發(fā)、點撥和激勵,而不是越俎代庖。
三、盡其用——合作探究學習,發(fā)揮略讀課文作用
有“略”自然有“詳”。略讀課文在教學內容、教師教學活動等“瘦身”后,節(jié)約的時間應放在什么地方呢?應該安排學生的自主學習活動。教學的整體設計應根據(jù)課文的閱讀提示,考慮怎樣安排學生的自主學習活動。在課堂整體架構上,要合理安排學生的自主學習活動;在核心目標的達成上,應該讓學生展開合作探究式學習。
如,《繁星》一課的教學,筆者就安排了學生進行兩次自主學習。一是讓學生自主閱讀,整體感受文章,梳理文章脈絡;二是為達成本課的核心目標,讓學生展開自主學習活動——邊讀邊想象繁星的畫面。引導學生運用這個單元以及前面所學的方法邊讀邊想象畫面,是《繁星》的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這篇文章最豐富,也最難想象的是第三幅畫面。教學中,筆者放手讓學生抓住關鍵詞去想象海上看繁星的畫面,并進行適當點撥。這樣,學生就能運用學過的方法,調動多種感官感受到畫面的豐富。有一個學生這樣展開想象:“星星先是懸在空中搖搖欲墜;然后來到我的身邊,好像對我眨眼睛……”
葉圣陶先生說:“學生從精讀而略讀,譬如孩子學走路,起初由大人扶著牽著,漸漸的大人把手放了,只在旁邊遮攔著,替他規(guī)定路向,防他偶或跌跤。”略讀課文教學中,教師的作用在于引導、點撥。課堂上,學生自主讀書思考的時間多了,小組討論合作學習的時間多了,學生朗讀課文、集體交流的時間多了……這才是略讀課文教學真正的狀態(tài)。
只有認識到略讀課文的重要性,擺正它的位置,發(fā)揮它的作用,才能將學生的學習引向深入,才能真正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責編 韋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