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改教育理念的不斷深入,使得越來越多的教育者意識到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弊端,且明白其已經(jīng)無法滿足現(xiàn)代學生的學習需求。基于此,初中教師若想提高物理教學的有效性,就需要針對學科教學的現(xiàn)狀,結合新課改教育理念,對學科教學進行科學合理的優(yōu)化以及改進,促使學生能夠在教學中實現(xiàn)深度學習,同時還要對深度學習的物理教學實踐進行研究與探索,提高初中物理教學的整體質(zhì)量,促使初中生能夠牢固掌握相關物理知識,并靈活應用。
關鍵詞:深度學習;初中物理教學;實踐探索
一、 引言
深度學習本身就是一種教學理念,它主要是指由教師引導學生,挑戰(zhàn)具有一定難度的學習知識,并實現(xiàn)學生的自主學習,促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學習體驗,以此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這一理念強調(diào)教師要讓學生理解知識的本質(zhì),讓學生能夠進行有效的學習遷移,同時還能夠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因此,初中教師若想在物理教學中滲透深度學習理念,則需要結合物理知識的特點以及實際情況,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提高深度學習的有效性。
二、 深度學習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應用的不足之處
(一)初中物理教學內(nèi)容缺乏豐富性
對于物理知識而言,其自身具有較高的抽象性,初中教師在教授學生相關物理知識的過程中,需要將其具現(xiàn)化,或者與生活實際結合起來,借此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而且將深度學習理論滲透到物理教學之中,還有助于學生牢固掌握并靈活應用相關物理知識,提升學生的物理學習水平。但是,在實際的初中物理教學之中,部分教師并沒有將深度學習有效滲透到教學過程中,也沒有根據(jù)深度學習的特點以及要求,設計出合理的物理教學方案,從而導致初中物理教學存在質(zhì)量問題,學生的學習質(zhì)量也得不到保障。另外,還有些教師對于初中物理知識特點缺乏深入且全面的了解,對于學生學習特征的了解也缺乏全面性,也因此,初中物理教師難以將深度學習的實效性充分地發(fā)揮出來。
(二)初中物理教學方式缺乏創(chuàng)新性
物理學科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實踐性,其中實踐教學的開展,有利于深度學習的開展,促使學生更加直觀的理解相關物理知識。然而,在目前基于深度學習開展的物理教學中,一些教師缺乏對探究教學活動的重視,甚至還在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這樣很容易影響整個物理教學的有效性,而教學的枯燥性也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更不用說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了。另外,即使有些教師開展了物理實驗教學活動,但是卻沒有根據(jù)具體的物理知識,對實驗教學活動進行合理設計,以至于實驗教學具有一定的混亂性,難以實現(xiàn)真正的教學目標,使得學生無法對實驗原理有一個清晰的認知,深度學習更是無法達成。
三、 基于深度學習的初中物理教學實踐的有效措施
(一)合理創(chuàng)新物理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深度學習的積極性
1. 創(chuàng)設奇妙的物理實驗情境,提升學生對物理知識學習興趣
初中生本身所處的年齡階段,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比較高,且愿意學習一些新鮮且具有一定樂趣的事物或者知識。因此,教師在基于深度學習開展物理教學時,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學習特點,創(chuàng)設出具有新奇性以及趣味性的實驗教學情境,借此引發(fā)學生對物理知識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教師在對學生講解“白熾燈工作原理”這一物理知識時,可以設置這樣的實驗情境:準備一根日常使用的鉛筆芯以及八節(jié)干電池,利用干電池為鉛筆芯通電,鉛筆芯會顯現(xiàn)出先變熱后變紅的現(xiàn)象,而且會越來越紅,最后還會發(fā)出很亮的光。學生在看到這一神奇的場景時,則會產(chǎn)生出較高的好奇心,這樣則能夠促使學生對相關物理知識進行積極且深入的探索,實現(xiàn)深度學習的目標。
2. 創(chuàng)設有趣的物理實驗情境,提升學生的參與度
初中階段的學生非常愛玩,對于一些有趣的游戲非常感興趣,因此,初中教師可以結合這一特點,以及具體的物理教學內(nèi)容,為學生創(chuàng)設出具有較高趣味以及玩味十足的物理實驗情境,讓學生能夠在玩的過程中就能夠?qū)W習到更多的知識,同時還能夠調(diào)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比如,教師可以結合相關物理知識創(chuàng)設“硬幣跳高”“瓶吞熟雞蛋”“紙盒燒開水”等多種趣味十足的小實驗,這樣不僅能夠引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還能夠促使學生主動進行深度學習。另外,初中教師還可以開設制作活動,讓學生親自動手制作實驗作品,比如,利用雞蛋殼做“不倒翁”,利用可樂罐做“浮沉子”等,教師也可以指導學生對相關小制作進行科學合理的改進,使其成為精美的作品。促使初中生在玩中深入學習物理知識,提高其物理水平。
3. 創(chuàng)設具有懸念的物理實驗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探索欲望
懸念式物理實驗情境的有效創(chuàng)設,能夠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讓學生產(chǎn)生欲罷不能心態(tài)的同時,還能夠激發(fā)出學生對相關物理知識一探究竟的欲望,使得學生能夠深入學習相關物理知識,這樣也能夠進一步實現(xiàn)深度學習的目標。比如,教師在對學生講解“大氣壓強”這一物理知識時,可以創(chuàng)設出“在大試管中上升的小試管”這一實驗情境:將大試管灌滿水,在其中插入一根小試管,當插入一半時,教師要將兩個試管同時倒立過來,這時則會出現(xiàn)神奇的現(xiàn)象,小試管不會隨著大試管的水流往下掉,反而會逐漸上升。學生在觀看這一實驗的過程中,則會產(chǎn)生出這樣的問題:為什么小試管不隨著水流掉下來?是什么將小試管吸上去還是推上去?面對這樣的懸念疑問,學生自身的探究欲望則會被激發(fā)出來,其自身也會對相關物理知識進行深入研究。
(二)拓展物理實驗內(nèi)容,培養(yǎng)學生深度學習探索意識
1. 豐富初中物理的課外活動,提升學生實踐探究意識
在深度學習的基礎上,開展物理教學時,教師需要擴展相應的課外活動,讓學生進行自主實踐,促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加深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同時也能夠使其獲得獨特的體驗,并使學生感受到科學家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不易,這樣既能夠磨煉學生的意志,還能夠提升其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能力,讓學生逐漸在實踐過程中形成創(chuàng)新意識。比如,教師可以組織物理興趣小組,結合學生的興趣分組,讓學生定期上交小組實踐創(chuàng)新的作品;也可以在講解完相關物理知識之后,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制作一些小作品,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科技創(chuàng)新比賽等等,這不僅能夠提升學生對物理知識深入探究的興趣,還能開闊學生的視野。
2. 合理利用多媒體進行物理實驗的模擬,引導學生深度思考相關知識
物理教學離不開相應的實驗,但是對于多數(shù)物理實驗而言,其實驗過程比較短,且關鍵的實驗現(xiàn)象也是稍縱即逝,導致學生因為無法仔細觀察實驗現(xiàn)象,而難以問題本質(zhì),這樣也無法達到實驗目的。將多媒體技術有效應用到初中物理實驗之中,則能夠模擬出物理實驗現(xiàn)象,并為學生呈現(xiàn)出清晰的實驗現(xiàn)象,同時還能夠?qū)⒄n堂上無法完成的實驗模擬出來,這能夠幫助學生進行深度思考。比如,教師在對學生講解“凸透鏡成像”這一物理知識時,可以先利用多媒體播放出實驗動畫,手動操作模擬凸透鏡成像這一實驗過程:通過鼠標或者是觸屏方式,拖動屏幕上的蠟燭,以此慢慢改變物距,在這一過程中,蠟燭成像的情況會隨之改變,而且能夠?qū)⑼雇哥R成像的規(guī)律直觀的展示出來,加深了學生對相關物理知識的記憶與理解,還能夠促使學生結合實驗現(xiàn)象,對物理知識進行深入探究分析。
(三)加強對學生的引導與啟發(fā),提高學生深度學習思維
1. 在認知沖突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反思
初中生本身的年齡不大,生活閱歷也比較少,其認知水平也相對較低,而且基于生活經(jīng)驗的認知,也大多停留在表面現(xiàn)象,這也導致學生自身的一些認知存在錯誤。比如,教師在對學生講授“物體的沉與浮”這一物理知識時,設置這樣的問題:“將一塊薄鐵片放在水中會下沉還是會上???”學生肯定會回答下沉。然后再利用多媒體展示游輪在海上航行的圖片或者是視頻等素材,借此引發(fā)學生在認知上的沖突:“為什么鋼鐵制造的游輪能夠在水中上浮?但是一片薄鐵片卻無法上???”接著再向?qū)W生提問,“將雞蛋放入到水中,會出現(xiàn)上浮還是下沉的現(xiàn)象?”學生則會結合自身的生活經(jīng)驗回答出下沉的答案,這時教師可以將雞蛋放入到密度不同的鹽水之中,雞蛋則會出現(xiàn)上浮的現(xiàn)象。教師利用這些實驗激發(fā)出學生認知沖突的同時,也會促使學生進行深入思考,“為什么這些現(xiàn)象會與自己的生活認知不一樣”,并且學生還會結合相關實驗現(xiàn)象進行反思,以此發(fā)現(xiàn)其中所蘊含的物理知識,促使學生牢固掌握相關物理知識。
2. 在答題出錯時啟發(fā)學生,使其進行深度反思
在解決物理問題的過程中,部分學生經(jīng)常因為對所學知識理解不足,或者是粗心大意而造成答題錯誤的情況,這就需要教師及時予以糾正,同時還要利用合理的方式,加深學生對相關物理知識的理解,并能夠更好地利用物理知識進行解題,以此提高學生自身的解題能力。比如,學生在面對這一題目時:小明豎直向上拉地面上重500N的物體時,使用了350N的力,那么這個物體所受到的合力為多少?很多學生都答150N。在這種情況下,初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分析自己回答錯誤的原因,還要讓學生認真審題。題目中要求學生求出“物體所受的合力”,并不是讓學生求“拉力與重力的合力”,教師需要啟發(fā)學生進行深入思考,讓學生認識到二者之間的區(qū)別,使其意識到物體本身的受力情況,明確這一物體所受到的全部的力,包括150N的支持力。另外,教師還要點明物體本身所處的運動狀態(tài),物體本身還未被拉離地面,還處于一種靜止狀態(tài),因此,物體所受的合力是零。經(jīng)過這樣的反思之后,學生自身思維能力的全面性也能得到提升。
四、 總結
通過上述分析,現(xiàn)代的學科教學應該摒棄學生被動學習的教學模式,并加強對學生主體性的重視,同時還要結合深度學習理念,以及初中生的學習發(fā)展需求,對以往的物理教學模式進行改進與創(chuàng)新,力求能夠構建出集教、學、評為一體的物理教學模式,帶領學生對相關物理知識進行深入的探究,以此提高整個物理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侯麗容.基于深度學習的初中物理教學實踐探索[J].中學理科園地,2019,15(2):29-30.
[2]楊小春.基于深度學習的初中物理實驗探究素養(yǎng)培育策略[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7):22.
[3]孫萍.基于深度學習理論的物理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的探索[J].物理之友,2020(3):20-22.
[4]簡春姑.基于深度學習的備課思考與實踐:以滬科版初中物理“認識浮力”教學為例[J].中學理科園地,2017,13(3):7-8.
作者簡介:武珂璇,甘肅省平?jīng)鍪校拭C省平?jīng)鍪械谒闹袑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