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城市進程化腳步加快,有大量鄉(xiāng)村勞動力向城市涌入,隨著勞動力的大量遷移,鄉(xiāng)村留守兒童的隊伍逐漸龐大,近年來鄉(xiāng)村留守兒童的成長教育問題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門話題??v觀現階段的鄉(xiāng)村小學建設情況普遍存在班級人數多,管理者人數少,甚至出現“一師多科”的情況,而班主任在留守兒童的教育過程中也頂著較為沉重的壓力,如何做好留守兒童的教育工作也成為鄉(xiāng)村小學班主任在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之余思考的重點。本文將從留守兒童教育存在的問題進行切入,從加強家校聯系、營造班級和諧氛圍和加強社會聯系三方面探討鄉(xiāng)村小學留守兒童的教育工作開展策略。
關鍵詞:鄉(xiāng)村;小學;班主任;留守兒童;教育
引言:
近年來,鄉(xiāng)村小學留守兒童教育問題已不再是教育系統的關注重點,而已經成為社會關注重點,全國各地區(qū)的各級政府正在積極探索保護留守兒童權利的措施。在教育系統中,鄉(xiāng)村小學班主任作為開展學校教育的主導者,是留守兒童接觸的直接教育者,如何通過合理的教育手段幫助留守兒童健康成長已成為思考重點。
1留守兒童教育存在的問題分析
1.1留守兒童人際溝通能力較弱
據對留守兒童的學習與生活發(fā)現,部分留守兒童不僅缺乏對學習生活的熱情,甚至部分留守兒童缺少與他人溝通的能力與熱情。在家庭中,由于父母外出務工,家中只有年邁的祖輩與留守兒童相處,由于祖輩與留守兒童之間有著較為明顯的溝通困難,所以留守兒童的內心困頓無處訴說,長此以往留守兒童便出現“不愿說、不便說、不想說”的情況。另外,在學校中,部分教師由于自身素質較低,缺乏對留守兒童的關注,在實際的教育過程中對留守兒童的教育與非留守兒童的教育方式相同,經常出現導致部分敏感詞匯打擊到留守兒童的內心,長此以往留守兒童的人際溝通能力更低,形成惡性循環(huán)。
1.2家庭教育缺失情況嚴重
據對留守兒童的家庭情況進行調查,留守兒童的父母均外出務工,部分留守兒童由祖輩進行照顧,部分留守兒童由旁系親屬進行照顧,而祖輩和旁系親屬對家庭教育的忽視導致留守兒童從小生長在家庭教育缺失的家庭中,導致其極其渴望親情,從而出現性格冷漠、孤僻、厭學等心理問題。對于此類問題,部分鄉(xiāng)村小學班主任認為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問題在于家長,而家長外出務工是必然選擇,所以家庭教育問題是無法根治的問題,所以日常對家庭教育的關注度較少,未能及時發(fā)現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無法及時給予引導和教育,無法幫助留守兒童健康成長。
2鄉(xiāng)村小學班主任做好留守兒童教育工作策略及措施
2.1加強家校聯系,發(fā)揮班主任教育管理作用
鄉(xiāng)村留守兒童在學習和成長過程中長期接受單一的學校教育,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失衡阻礙了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在家庭教育中,祖輩或者旁系親屬作為家長,其教育觀念較為傳統,且部分祖輩由于自身年齡較大、教育精力跟不上,在傳統教育理念支撐下的傳統教育方式與素質教育方式不匹配導致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與時代發(fā)展脫節(jié)。因此,基于此類問題,鄉(xiāng)村小學班主任更應該“站出來”,加強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聯系,定時定期與家長進行聯系。除此之外,在班級中應該建立“留守兒童專項檔案”,對留守兒童的家庭情況進行及時跟蹤,并且通過交換電話號碼、建立微信溝通群等方式向家長輸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另外,在學校內注重舉辦“留守兒童家長會”等組織,對留守兒童的家長進行教育,轉變其落后的教育觀念,并通過優(yōu)秀的案例引導家長與留守兒童進行正確的溝通交流。
2.2營造和諧氛圍,讓留守兒童感受溫暖與愛
鄉(xiāng)村小學班主任作為留守兒童在學校教育中開展教育的直接教育者,應該注重分析班級中留守兒童情況,例如對班級中留守兒童的數據進行分析,留守兒童家長情況以及教育情況進行分析等,然后充分發(fā)揮班主任的教育管理功能,為留守兒童營造和諧的班級氛圍,讓留守兒童充分感受到學校教育的溫暖與愛。另外,在班級活動當中積極開展具有聯合性的班集體活動,引導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共同參與,幫助留守兒童提升自己在班級中的代入感和歸屬感,通過集體活動能夠增進同學之間的感情,進而提高留守兒童的自信心。
2.3加強社會聯系,解決鄉(xiāng)村教育學校建設問題
由于鄉(xiāng)村小學自身的建設條件與城區(qū)小學建設條件有著較大的差距,所以在實際的教育過程中,部分鄉(xiāng)村小學班主任在對留守兒童開展教育工作時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在工作之余鄉(xiāng)村小學班主任應該注重加強與社會聯系,聯動政府、慈善機構等,引導社會企業(yè)加強對留守兒童的關注與照顧,并且鼓勵社會企業(yè)對鄉(xiāng)村小學進行扶持,在小學內建設心理咨詢室、留守兒童之家,從心理、生理等方面給予留守兒童照顧與教育,從心理咨詢室建設而言,積極向留守兒童開放,鼓勵留守兒童向心理咨詢師訴說自己的問題,心理咨詢師及時了解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并且及時給予幫助,對部分心理問題較為嚴重的問題向鄉(xiāng)村小學班主任進行反饋,由班主任直接與家長進行聯系;留守兒童之家是在學校內留守兒童進行組織,便于對其展開留守兒童專項管理工作。
總結:
在中國基礎教育系統當中,小學作為基礎教育系統的開端,小學班主任承擔著教育與管理的責任,而面對具有特殊教育性質的鄉(xiāng)村留守兒童,鄉(xiāng)村小學班主任更應該注重在日常教育與管理過程中規(guī)范自身的言行,加強與留守兒童家長的聯系,對其家庭教育者輸送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并在學校當中積極為其營造和諧的學習生活氛圍,為留守兒童健康快樂地成長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 喬芝芳. 淺談農村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的實踐[J]. 教育教學論壇, 2014(16):2.
[2] 陳法英. 淺論農村小學班主任工作開展[J]. 黑河學刊, 2011(6):2.
[3] 王海燕. 淺談農村小學班主任教育[J]. 都市家教月刊, 2016(1):124-124.
作者簡介:黃子榮(1963-4-),男,漢族,廣西馬山縣人,中師學歷,工作單位馬山縣林圩鎮(zhèn)合理小學,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