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以對比的視角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促進學生英語實用能力的提高,需要結合高中公共英語目前文化教學存在的問題,充分認識在英語教學中應用文化對比教學的重要性,并采取有效策略,促進學生文化素養(yǎng)及英語綜合能力的同步提高,為學生將來實現(xiàn)職業(yè)發(fā)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高職公共英語;文化對比;實施策略
中西方文化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性,這種差異性也表現(xiàn)在思維與語言層面,因為語言是文化的表征,而文化是語言的本質。因此任何語言無不打上其文化背景的烙印。中西方文化差異導致語言思維的不同,因此教師在進行英語學習時,關注中西方文化差異,掌握英語思維及其語言結構習慣,就成為高職公共英語教學的重要目標。學生可以通過比較的方式明確中西方文化的差異而對漢語語言思維與英語語言思維的差異有更深切的理解,在了解中國文化的基礎上更好的理解英語語言結構,從而有效提高對文化認知。目前高職公共英語教學存在著“文化失語”現(xiàn)象,雖然在國際交往日益頻繁與國際經(jīng)濟一體化逐漸加深的大背景下,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重要性得到充分認識,但依然問題很多,如只注重英語基礎知識技能的傳授,忽視文化比較,學生通常以漢語思維來審視與學習英語語言邏輯結構,導致中式英語問題。因此,高職教學應該瞄準學生未來職業(yè)發(fā)展方向,以中西方文化比較的視角,在對比中加深對英語思維的理解,在促進學生英語跨文化交際能力提高的同時,增強學生通過英語窗口宣傳中華文化傳統(tǒng)的能力,為學生實現(xiàn)職業(yè)的發(fā)展奠定良好基礎。
1.高職公共英語文化教學存在的問題分析
1.1重英語文化、輕本國文化
在當前高職英語教學中,存在著重英語文化輸入而輕本國文化輸入的情形??v觀英語教學課堂,學生所接觸到的都是英語國家文化,而對于中國文化的接觸相對偏少。例如學生學習的教材多是來自于英美出版物,內容幾乎全是西方國家文化內容,而在這些內容學習中,中國文化卻很少涉及。盡管獲取中國文化的渠道較多,但是學生持漠不關心的態(tài)度。這種現(xiàn)象與英語教學的片面引導有密切關系,英語教學中充斥著英語國家的文化習俗介紹,而中國學生很少得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因此,公共英語要發(fā)揮好弘揚民族文化的重要陣地作用,英語課堂教學不僅要了解西方文化,還要重視中國文化的傳承,讓學生學會利用英語語言向世界傳播中國文化。
1.2教師需提升自身文化素質
教師是教學過程中的主導,英語與漢語既是交流的工具,也是人文性社會背景的產(chǎn)物,因此英語教學不僅是語言知識傳授渠道也是引導學生進行文化比較而實現(xiàn)價值引領的場所,這也對教師的文化素養(yǎng),中西方文化的全面了解情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的狀況是,教師文化素質的不高嚴重影響了其對學生的引導,影響了中西方文化的滲透教育效果的提高。其主要原因是教師的文化知識不能勝任文化比較教學,對于中西方文化習俗及習慣了解甚少,其中的文化信息來自于零碎的道聽途說,并且很大程度上會接受相關錯誤文化信息與偏見。此外,教師缺乏系統(tǒng)的文化學習與整合也是造成其文化素質較低的重要原因。
1.3文化滲透方式與評價單一
目前高職英語教學存在著教學模式相對滯后的問題,重知識技能培養(yǎng)而忽視文化滲透的高職英語教學很難使學生受到文化的熏染,文化失語也往往使英語教學單調乏味。教學中詞匯的講解、閱讀的解析等知識技能方面內容充斥課堂,學生缺少文化學習的機會,文化素養(yǎng)難以提升。評價是高職英語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目前的終結性評價形式成為英語教學重要評價手段,著重于對學生知識技能的評價,對文化比較教學的評價還缺乏行之有效的方式,導致學生對文化比較的忽視,也必然阻礙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提高。
2.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應用中西文化比較的重要作用
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實施中西方文化對比的方式,可以促進學生以文化的視角了解二者的差異性。進而了解中西方價值觀的差異性,了解中華文化傳統(tǒng)產(chǎn)生的歷史土壤及其傳承的必要性,同時,對西方文化價值觀進行客觀思考與對待,以科學的態(tài)度對待文化價值的區(qū)別。通過二者的對比,使學生了解中西方思維的差異性,以及對同一事物的不同觀點,對處理事物的方法的差異。通過二者的對比,了解中西方語言結構的差異性,了解中式表達與英語表達之間的關系,從而更好地實現(xiàn)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提高。比較是一種尋找邏輯關系的過程,也是一種有效的分析方法,通過比較學生可以快捷地分析兩種文化的差異,以加速知識的內化與應用,提高對文化的敏感度,促進學生對語言學習積極性的提高。學生掌握了比較的方法,才能形成英語思維模式,在學習過程中善于以文化的角度來分析語言,對比語言,可以實現(xiàn)對語言知識的有效鞏固與內化。
3.中西方文化比較視角下高職公共英語教學的途徑
我國高職英語教育要是緊密結合當前國際經(jīng)濟一體化日益加深、國際交流更趨頻繁的實際,針對對跨文化交際人才需求量日趨提高的形勢,實現(xiàn)對英語教學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這是時代對高職英語教學提出的更高要求,高職英語教育必須直面現(xiàn)實需求,致力公共英語課堂教學模式的完善與優(yōu)化,探索中西方比較視角下的高職英語教學有效實施途徑。
3.1確立比較目標,注重能力培養(yǎng)
英語教學中文化滲透的必要性是得到教師們認可的教學理念。在文化滲透理念下,高職英語教學形成了文化滲透教學模式與氛圍。高職公共英語課程需要重視文化滲透,同時注重學生語言技能和中西方跨文化交際意識與能力。公共英語課程作為高職非英語專業(yè)學生的學科,雖然他們接觸英語十幾年,但是由于長期學習成績不優(yōu)秀,有的學生屢受學習的挫折,有許多學生不善于開口說英語,這與他們英語基礎薄弱而缺乏學習自信有關。假若在英語教學中教師以灌輸英語知識為主,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tài),學生必然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學習動機得不到有效激發(fā),其跨文化交際能力也無從得以培養(yǎng)。作為非英語專業(yè)的學生,學生學習英語的目的不僅是考級,更重要的是為將來踏入職業(yè)崗位奠定堅定的英語基礎,因為這是國際經(jīng)濟日益融合而對學生提出的重要素質要求。只有具有跨文化交際能力,學生才會在職業(yè)崗位上運用自如,才能熟悉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有效實現(xiàn)溝通與交流,促進職業(yè)規(guī)劃的實現(xiàn)與職業(yè)能力的發(fā)展。
3.2精選學習內容,中西文化并重
教師要根據(jù)社會崗位對學生提出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提出的要求,進行教學內容的選擇,對于現(xiàn)行的英語教材內容進行整合,根據(jù)需要對教材的順序進行重新排列甚至編排,對部分教材內容進行補充或刪減。在單元教學時間的安排上,可以根據(jù)需要采取機動課時方式,為學生提供探究交流的機會,引導學生對中西方文化進行全面比較。值得注意的是,現(xiàn)行的英語教材多以西方文化的引入為主,教師要選擇與之對應的中國文化內容,讓學生進行比較學習,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對漢語文化的認知,接受中華文化傳統(tǒng)教育,提高傳承能力,為用英語向世界傳播中華文化打好基礎,另一方面,通過與西方文化的對比,可以讓學生了解英語語言產(chǎn)生的文化背景,提高學生文化敏感性與分析能力。
3.3優(yōu)化教學過程,注重文化比較
傳統(tǒng)講解灌輸式教學模式,把學生置入被動學習狀態(tài),教師忽視文化的滲透。如教師在教學時只注重某個英語單詞在特定背景下的內涵,而沒有引導學生了解其內在的文化背景,缺乏文化元素融入的高職英語教學學生很難對知識產(chǎn)生深刻印象,更關鍵是學生不了解語言的文化背景而在應用時常常會出現(xiàn)各種錯誤,教師要通過文化的滲透讓學生認識到,英語詞匯如果按漢語思維去排列應用,可能會出現(xiàn)文化沖突。這就需要教師改革教學方式,強化文化滲透。如在教學時可以采用情境教學法、角色扮演法等,學生在具體的情情境中可以設身處地地體驗英語情境與語境,體味蘊含在英語中的文化內涵,體驗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性,譬如在詞匯教學中可以讓學生查詢相關文化背景下的各種用法與含義,并通過與漢語言的比較,形成英語思維能力,將詞匯融入情境,加深學生理解。
3.4發(fā)揮評價引領作用,語言技能與文化滲透并重
教學評價對于學生的學習具有十分重要的引領作用。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對于語言技能的評價可采取終結性評價方式,對學生語言技能的掌握情況進行測試量化,以促進學生對知識學習過程的完善與優(yōu)化。但是對于文化的評價,很難利用終結性測試的方式進行量化,因為文化具有主觀性及復雜性,給量化評價造成了一定困難,這也成為教師不樂于進行文化比較教學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教學中實施過程性評價可以很好的解決文化評價存在的問題。在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課前導入、教學過程、課后學生作業(yè)及日常觀察,為學生評分,同時也參考學生小組及學生個人的評分,使評價更具客觀公正性,通過評價對學生的學習發(fā)揮導向性作用,引導學生把語言技能的學習與文化對比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3.5根據(jù)學生需求,編選相應教材
重語言技能的訓練而輕文化比較教學,是傳統(tǒng)公共英語教材的特點。教師在教學時只能以詞匯及相應語法為文化對比教學的切入點,這樣的文化對比教學相對零散,對于學生形成系統(tǒng)的文化對比知識體系不能發(fā)揮有力作用。因此,教師要從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視角出發(fā),根據(jù)學生需求編選文化比較英語教材。或者對現(xiàn)有教材進行重編或排序,突出文化對比內容,使學生通過基于文化比較的教材,拓展文化視野,增強用英語宣傳中國文化的能力。
3.6強化英語教研,提高業(yè)務水平
高職公共英語文化對比教學,對于教師的文化素養(yǎng)與滲透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英語教師要通過各種教學教研活動,提高自身教學水平,通過專題講座、網(wǎng)絡平臺、進修研修等活動,提升自身文化素養(yǎng),不斷更新自身知識結構,融入文化元素。教師在講解與傳輸西方語言文化的基礎上,還要熟悉中國傳統(tǒng)文化,要通過各種渠道進行研究性學習與探討,真正使自己“學貫中西”,才能在教學中左右逢源,有效進行文化比較教學。
4.結語
高職英語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重要渠道,也是學生認識中西文化與傳播中國文化的窗口。高職英語教學要適應時代發(fā)展需要,通過英語教學過程的文化比較,對學生實現(xiàn)正確的文化價值引領,促進學生對外宣傳中國文化、弘揚中國文化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鄭潔靜.中西文化比較視角下的高職公共英語教學的實施路徑[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6,(02)
[2]劉霞.文化自信視閾下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9 (Z2)
[8]鄭華.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學公共英語教學中的跨文化意識培養(yǎng)探析[J].英語廣場.2016(04)
[3]劉霞.淺談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的滲透策略[J].職業(yè)教育(中旬刊).2019(08)
[5]殷品.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如何提升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J].求知導刊.2015,(08)
[6]夏春梅.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的文化導入[J].西部素質教育.2016(13)
作者簡介
祁慰(1976.08-),湖南益陽人,漢族,碩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中西文化對比,高職英語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