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妙婷
摘 要:新鮮水果不但色澤繽紛誘人,味道香甜鮮美,而且營養(yǎng)豐富。但多數人可能只吃果肉,剩下的果皮、果核都當作垃圾丟掉。殊不知很多水果不僅果肉好吃,其他部位也是各有用處。筆者特別設計了《水果皮核,大有作為》勞動實踐案例,增進學生對水果的認知。
關鍵詞:勞動實踐;小學教育;實踐案例
一、活動背景
本次實踐活動從探究生活中常見水果皮核的新用途入手,拓展學生的生活知識,向學生和家長大力宣傳“變廢為寶”“低碳生活”的理念,對學生進行綠色環(huán)保教育,幫助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意識到“廢物利用,節(jié)約資源”的重要性,從而養(yǎng)成低碳節(jié)約、動手創(chuàng)造的良好習慣,讓節(jié)約成為學生的內在自覺行為,為創(chuàng)建節(jié)約型社會貢獻力量。
二、活動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 在生活中學會觀察、學會發(fā)現,了解生活中對水果皮核的丟棄情況。根據收集的數據進行簡單的歸納、整理,并能夠從中有所發(fā)現。激發(fā)初步的研究性學習意識,啟動主動探究問題的愿望。
2. 通過學習設計研究計劃及實施研究方案,培養(yǎng)探究學習能力及科學的學習習慣。
3. 通過調查分析、查閱資料等方式,深入了解水果皮核的新用途,促進學生養(yǎng)成低碳節(jié)約、動手創(chuàng)造的良好習慣,讓節(jié)約成為內在自覺行為,為創(chuàng)建節(jié)約型社會貢獻力量。
(二)過程與方法
1. 通過活動,使學生了解水果皮核的浪費和危害,提高學生的觀察、表達、交際能力。
2. 在網絡上瀏覽、尋找自己需要的信息,并能夠將自己尋找的資料在網絡中共享,供其他同學學習;學習制作問卷調查的方法,獲得真實的一手資料。能夠利用office、PPT或其他軟件將獲得的資料展示出來。能學習多渠道收集信息并掌握信息整理、分類的方法,初步形成有特色的成果展示,通過合適的方式對“變廢為寶”的環(huán)保行動進行宣傳。
3. 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調查分析能力,并能用語言、文字、圖畫、表演等進行表達的能力。
4. 培養(yǎng)動手和創(chuàng)造能力,學會利用水果皮核制作各種的食品、用品等。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 實踐活動能夠使學生認識“變廢為寶”的重要性,并能夠在平時的生活中,讓學生不亂丟垃圾,不浪費資源,爭當環(huán)保小衛(wèi)士。
2. 通過經歷各種研究過程及成果展示會,體驗探索式學習方式,獲得成就感。
3. 通過活動,增進知識,提高素質,提高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掌握正確的研究方法;并通過研究現象分析得出科學的結論。在活動中學會與人交往合作,以實際行動影響身邊的人,激發(fā)大家的環(huán)保意識,讓大家懂得珍惜地球資源,不浪費資源,變廢為寶,愛護我們共同的地球。樹立變廢為寶、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的觀念,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三、活動計劃與過程
本次調查研究實踐活動分宣傳準備、調查研究、實驗制作、匯報總結、成果展示五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宣傳準備階段
1. 確定活動主題,召開活動宣傳動員會議;
2. 研究制定計劃,調查方法指導專題班會;
3. 上網搜集活動所需資料,并進行資料匯總分類;
4. 設計準備調查問卷。
第二階段:調查訪問階段
1. 主要面向本校學生和家長開展水果皮核丟棄情況調查;
2. 學生采訪家庭、社區(qū),收集回收再利用“水果棄物”的妙招;
3. 學生將網上查閱和調查訪問收集到的水果廢棄物再利用的方法進行分類匯總、并提出創(chuàng)新想法。
第三階段:實驗制作階段
1. 根據前期的資料收集分類情況,分小組進行實驗制作;
2. 做好實驗過程記錄(日記、照片、視頻等)。
第四階段:匯報、總結階段
1. 各小組對調查的數據和實驗結果進行整理,撰寫小組活動總結;
2. 撰寫調查報告。
第五階段:成果展示階段
1. 各小組開展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成果展示;
2. 教師根據學生展示,帶領同學作全班實踐活動總結。
四、活動內容與形式
第一階段(宣傳準備階段):完成時間2021年9月上旬
1. 開展科普知識專題講座,在專題講座中,主講教師圍繞垃圾污染的危害,變廢為寶的意義和方法結合具體的實例進行了分析,對現在世界環(huán)境污染危機和我國面臨的嚴峻形勢進行了講解,以此幫助大家了解和普及青少年科學調查體驗的意義和方法;
2. 開展一次“垃圾分一分,環(huán)境美十分”主題實踐活動課,讓學生對垃圾分類有正確的認識,懂得如何進行垃圾分類;
3. 積極參加學校開展的環(huán)保制作和環(huán)保手抄報比賽活動,廢棄物品也可以做出漂亮工藝品;主題鮮明、設計新穎的手抄報不但能增進學生的環(huán)保知識,更是對學生美的熏陶;
4. 在前期鋪墊下,學生充分認識“垃圾回收,變廢為寶”的重要性。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認真制定本次實踐活動計劃,進行了明確的小組分工,各組指定負責人帶領成員根據計劃認真開展調查體驗和實踐活動。
第二階段(調查訪問階段):完成時間2021年9月下旬
1. 根據本次調查活動方案,安排全班學生進行問卷調查:面向全校學生家庭,了解家庭一周內產生的水果廢棄物情況、過去一年在家庭中水果皮核再利用情況,并收集家庭再利用“水果資源”的一些方法;
2. 資料收集組的學生,通過上網、查閱報刊書籍等方法,收集“水果廢棄物”再利用的方法。
第三階段(實驗制作階段):完成時間2021年10月
1. 根據前期的資料收集情況,按照一定的分類標準,將常見水果果皮和果核以回收再利用方法進行分類,例如可分為藥用、吃用、清潔用、觀賞等,按照功用和制作方法等,做好資料的匯總整理;
2. 根據分類情況,分小組選擇其中一項進行實驗制作,并做好實驗過程記錄(日記、照片、視頻等);
3. 鼓勵學生進行大膽創(chuàng)新,例如,用水果核培植觀賞植物,除了收集到的方法外,自己是否可以嘗試用不同的材料或不同方法制作。
第四階段(匯報、總結階段):
1. 各小組對調查的數據和實驗結果進行整理,撰寫小組活動總結;
2. 由各小組長合力撰寫整個活動的調查報告。
第五階段(成果展示階段):完成時間2021年11月上旬
1. 各小組開展形式豐富的實踐活動成果展示。形式盡量多樣,例如小組成員擅長畫畫的,可以繪制圖文并茂的觀察日記或者手抄報;電腦使用技術比較好的小組可以制作PPT;現在智能手機使用普遍,小組拍攝視頻也是輕而易舉的;當然如果回收制作過程不復雜、用時短的,建議小組進行現場展示;
2. 教師根據各組展示情況,作實踐活動總結;
3. 將實踐成果印制成小冊子、制作微信推文進行宣傳推廣,讓更多的家庭加入到“水果廢棄物”的回收再利用行列。
五、活動收獲與體會
通過本次活動,我們獲益良多,總結有以下幾點:
1. 掌握了資料收集、制作調查問卷并開展調查、親身嘗試果皮核的回收利用、制作匯總文件、制作展示圖片或視頻等知識與技能,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2. 在實踐過程中,學會了如何進行分工合作對探究的問題進行研究。正是全班學生一起討論集思廣益,一起分工集眾人力量,還獲得了家長和教師的幫助,才有了本次的研究成果和收獲。
3. 通過實踐活動,所有參與的學生能夠認識到“變廢為寶”的重要性,并能夠在平時的生活中,不亂丟垃圾,不浪費資源,爭當環(huán)保的小衛(wèi)士,樹立“變廢為寶、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的觀念,使學生具備更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我們還以實際行動影響身邊人,激發(fā)大家的環(huán)保意識,讓大家懂得珍惜地球資源,不浪費資源,變廢為寶,愛護我們共同的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