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艷琳
摘 ?要: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是以識字和閱讀為主要教育方向,發(fā)展學生的基礎語言及表達理解能力。兩個板塊相互存在著一定的作用關系,識字既是閱讀的前提,亦是閱讀踐行的過程。因而教師在具體教學的實踐開展中,則需準確將二者的關系進行把握,以更好的構建語文課堂教學的科學性,將兩者整體推進,促進教學質量的優(yōu)化提升?;诖耍疚膶⒔Y合部編版四年級語文課本,簡要分析識字與閱讀教學的關系,以進一步推進兩者的有效教學。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文教學;識字和閱讀教學;關系
引言:
新課改的深化與推行使得教育教學的形式與理念逐漸發(fā)生轉變,在先進教學理念的不斷創(chuàng)新下,教學更加注重有效性以及綜合性。小學語文課程的實施涉及多個板塊,以向著語言表達及理解推進。在關聯(lián)性極高的識字與閱讀教學中,兩者不僅是小學語文教學的核心部分,亦是教師教學任務的重要內容。教師需清晰明確的了解兩大板塊間的相互關系,進而科學構建教學方案,以促使小學語文的教學得以整體、持續(xù)的發(fā)展和提升。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識字和閱讀教學的關系
識字教學的設立展開是立足于小學生語言基礎學習的必要條件基礎之上,要求學生能夠在學業(yè)階段內有效的掌握課標要求的一定范圍的漢字,包括其字形的認知書寫、漢字的發(fā)音認讀以及字義的理解掌握等,并在此基礎上有效運用所學漢字進行語言表達、閱讀理解以及寫作活動當中,進一步實現(xiàn)語文能力的綜合培養(yǎng)及全面發(fā)展[1]。在此過程當中,識字既是閱讀的前提亦是重要基礎,閱讀對于識字教學而言,則可視作識字教學的實踐過程,兩者的關系既存在獨立性,又具備相互作用的關聯(lián)性。語文教學的實施是以發(fā)展小學生的綜合能力,因而識字與閱讀則涵于其中,是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則需將兩者融匯于教學的全過程,通過教學融合、科學設計,以促使小學生能夠在較低難度下更好的學習和掌握漢字,提升其閱讀能力,從而更好的達到教學目標。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識字和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識字教學中閱讀的滲透
在識字教學中,借助于閱讀教學可通過兩個方面進行識字教學的優(yōu)化提升。其一是通過朗讀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在閱讀朗讀中感受漢字,培養(yǎng)并促進其語感的形成,促使學生能夠通過語感進一步提升對于漢字的理解,從而實現(xiàn)漢字學習的簡易性,使得學生能夠更好的理解字義[2]。在語感的培養(yǎng)過程當中需要通過大量的閱讀朗讀得以落實,并提升學生的字詞運用能力。因而在識字閱讀的教學中,則需注重朗讀教學的展開,將早讀充分利用起來,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感知能力,以在識字學習中,發(fā)展學生的語用能力。其二,識字教學中的核心關鍵在于指導學生有效理解字詞的內涵,通過閱讀教學的融合,能夠借助于文本整體內容進行理解,引導學生在文章整體感知的過程中,猜測并分析生字詞的含義,以加強學生識字理解的同時,幫助學生掌握一定的閱讀技巧,從而提升語文學習的有效性[3]。例如,在四年級上冊《女媧補天》中,對于詞匯“驚慌失措”“噴涌而出”“坍塌”等的理解存在一定的難度,此時,教師則可引導學生將其在文中的位置標注出來,進而引導學生聯(lián)系詞匯所在的上下文進行細致的閱讀分析,讓學生從整體的視角感知詞匯表達的含義,使得詞義更為具體化,從而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詞義的內涵。如此一來,則能夠更具效果的實現(xiàn)識字閱讀的融合教學。
(二)閱讀教學中識字的滲透
基礎的識字教學相對較為單調且枯燥,難以幫助學生更好的識記字詞,并整理掌握字形規(guī)律,因而教師則可采用字形與字義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關聯(lián)化教學,以聯(lián)想的方式通過閱讀進行識字學習,使得學生能夠在語境中更為通俗易懂的學習生字詞[4]。例如,在《麻雀》一文的教學中,教師則可依據文章類型,引入故事于課堂之中,讓學生結合錄音以及教師的領讀帶領下進行跟讀,以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內容,感受語言文字。這樣,學生在朗讀中則能夠逐漸熟悉漢字,并能夠在文章整體感知下理解漢字,從而實現(xiàn)漢字識記的統(tǒng)一性。最后,再通過反復多次的朗讀練習,以實現(xiàn)識字量的不斷擴增。除此之外,通過閱讀的教學,亦能夠實現(xiàn)語言的訓練提升,在識字與閱讀教學的高質量融合下,以促使學生能夠在字詞的含義中提高對于閱讀內容的理解,反之,在抽象且陌生的字詞閱讀中,則可借助于整個句子及段落,在文字語境中進行分析理解,以提高識字學習的質量效果。例如,在課文《陀螺》中的結尾“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這句話,于小學生而言存在一定的抽象理解性,難以單獨的進行字詞理解,針對于此,教師則可引導學生從通篇文章的視角進行分析體悟,并鼓勵學生發(fā)揮想象,感受文中所表達的深層含義,并運用自己的語言將其表達出來,以逐步理解這一句話。另外,教師還可依托于語境展開識字教學,以促使學生在語境中提高識字學習的動力,從而實現(xiàn)詞匯量的有效提升。通過閱讀教學的識字滲透,使得識字與閱讀有機融合滲透,在發(fā)展學生閱讀理解的同時,更好的推進學生識字學習的效果。
三、結束語
作為小學階段語文教學的重要構成,教師在展開識字及閱讀教學期間,則需明確兩者之間的相互關系,將其關聯(lián)點作為教學的切入點,以實現(xiàn)整體化教學模式,促使學生能夠在識字學習中發(fā)展閱讀能力,在閱讀中提升識字學習效果。本文闡述了兩者之間的關系,并針對于時下教學現(xiàn)狀展開了分析,進而提出了相應的教學建議,以促使識字與閱讀的教學有效性得以切實推進,實現(xiàn)學生語文能力水平的綜合提高。
參考文獻:
[1] 王建平. 小學語文教學中識字和閱讀教學的關系探討[J]. 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9(14):206-206.
[2] 劉永康,林潤之.走出誤區(qū) 回歸正道———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亟待解決的幾 個問題[J].課程·教材·教法,2016(05):94-100+28.
[3] 張學璽,劉士香 . 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如何以德育讓學生識漢字、學做人 [J]. 中國校外教育,2017(17).
[4] 孔姍姍 . 讓識字與體驗“結緣”——談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中的體驗學習 [J]. 小學教學研究,201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