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堅持傳授專業(yè)知識與培養(yǎng)品行相結合,實現(xiàn)育人功能。高職英語課同樣承擔著思政任務。高職英語教學中思政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實施途徑有四種:1.教師要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理論水平和思想政治教育能力。2.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建立課程思政的資源庫。3.精心設計課程,改進教學方法,把課程思政貫穿于教學全過程。4.上下協(xié)力,共同打造思政教育的平臺。
【關鍵詞】高職英語;教學;思政教學
【作者簡介】陳玉蘭(1976.02-), 女,漢族,江蘇人,南京金陵高等職業(yè)技術學校,高級講師, 本科。
背景
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各類課程都要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xié)同效應。同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fā)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堅持傳授專業(yè)知識與培養(yǎng)品行相結合,實現(xiàn)育人功能。所有的課程都擔負著“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都服務于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在英語課上,學生更容易接觸西方文化,容易接受新鮮事物,同時由于個體的不成熟性,批判性思維還不夠成熟,容易被一些不好的思想所影響。因此,英語教師應義不容辭加入學生思政教育隊伍中來。
在我校進行的創(chuàng)新杯賽課中,我們觀摩了一節(jié)英語公開課。這是一節(jié)聽說課,主題為“What's in fashion”。在這節(jié)課上,老師經(jīng)過充分地準備,通過各種信息化教學手段,把“時尚”這個話題與汽修專業(yè)的學生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很好地進行了思政教學。比如在導入部分,教師通過不同場合的不同著裝詞匯的配對練習,對學生進行了著裝得體性教育。教師重點介紹了中國旗袍的美,增強了學生對中國服飾文化的認識和民族自豪感。教師還增加了在汽修工作間的服飾要求,強化了學生的專業(yè)認知。在聽力訓練部分,教師通過一步一步地引導,不僅讓學生掌握了聽說技能, 還通過不斷的積極評價和鼓勵,增強了學生英語學習的自信心,培養(yǎng)學生獨立的時尚觀點和正確的審美情趣,加深對中國品牌的認同感。教師以幫助汽修專業(yè)的畢業(yè)生參加求職面試提供衣著搭配建議為口語操練內容,融合了思政教育,使學生在潤物細無聲中受到了相關的教育。教師最后做總結:“Fashion is infinite”并對infinite進行了分解:“fashion is new thing, truth, goodness and beauty(新事物,真善美)”“fashion is faithful and professional at work(真誠專業(yè)于工作)”“fashion is to be positive towards life(積極熱愛生活)”“fashion is never stands still(永不停滯)”“fashion is earnest to others(熱心待人)”,對學生的思政教育做了一次升華。
一、高職英語教學中思政教學的意義
高職英語課屬于公共基礎課,向學生打開了認識世界了解世界的窗口。通過學習,學生能掌握英語基礎知識和技能,提高在日常生活和職業(yè)場景中應用英語的能力;同時通過了解其他國家多元的文化,具備跨文化交際能力,為未來的職業(yè)生涯、繼續(xù)學習和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學科特質決定了英語學科要通過語言學習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修養(yǎng)和文化素養(yǎng),因此在語言教學過程中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通過不同文化不同思維方式的分析對比學習,培養(yǎng)學生辯證客觀地看待世界、思考問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意義非常重大。英語教學與思政教育的融合,就是強調要合理放大英語教學中對學生思想素質的積極引導,避免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接觸到更多英語文化后在語言運用中產(chǎn)生崇洋心態(tài),避免學生從意識形態(tài)上弱化對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感知與認同。同時,英語教學與思政教育融合,將最大限度幫助學生用科學的批判性思維去審視各種文化,尊重優(yōu)秀文化,摒棄頹廢文化,健全人格,增強綜合素質。
二、高職英語教學中課程思政的途徑
1.教師要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理論水平和思想政治教育能力。要使英語教學和思政教學有機融合,教師一定要認識到“課程思政”的重要性,進行理論學習,加深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認識和理解,培養(yǎng)自己的政治敏感度,才能在教學中傳遞正確的思政觀念。課程思政的內容不是固化的,是與時俱進的。教師一定要以身作則,關注社會、國家和世界的發(fā)展動向,這樣才能在教學中用鮮活的事實引導學生既加強英語技能學習,了解英語文化,又能加深文化自信。比如在2020年全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教師就可引用美國前總統(tǒng)特朗普在Twitter上的各種言論和全球抗疫形勢的新聞播報信息,并與中國抗疫成果進行對比,讓學生在輕松學習英語的過程中產(chǎn)生對中國抗疫成就的自豪感,增強民族自信。2021年夏東京舉行了奧運會,我們可發(fā)現(xiàn)很多優(yōu)秀的宣傳片,比如“We Chose to keep our dreams alive”,以及我國奧運健兒們在賽場上拼搏的視頻,將這些鮮活的材料作為教學資源,讓學生產(chǎn)生共情,思想教育工作也就潤物細無聲了。
高職學生正處于青春期,他們對這個世界充滿了探究的欲望,在思想上有較強的獨立性,他們喜歡獨立觀察、分析和思考。他們把人與人的交往看得很重要。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所以教師一定要摒棄“英語語言是交流的工具”的觀念,不能只做語言的示范者和講解者,不能僅讓學生去掌握一些單詞、短語、句型為教學目的。在平時的教學中,碰到新問題只會就題論題進行百度查詢,將思想政治理論的學習置于腦后,而要扭轉自己的觀念,要用源源不斷的知識學習來為自己輸入新鮮血液,來武裝自己的頭腦,從而豐富自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否則學生不會喜歡老師,那么思政教育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2.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建立課程思政的資源庫。目前江蘇省通用的高職英語教材是蘇教版《鳳凰出版社的英語》教材。本套教材從貼近學生學習生活的常見話題到職場話題,涵蓋了校園生活、運動、飲食、休閑、節(jié)日、旅游到求職、職場禮儀、職場文化、人際交往等各個方面,一般來說,英語課程中的思政元素是隱性的,教師要將蘊含于課程本身和教學內容中的思政元素挖掘出來,才能以一定的方式實現(xiàn)課程思政。教師要盡力將課本內容中的時代道德觀念顯性化,包括愛國精神、 敬業(yè)精神、道德品質、科學精神、人文精神、法治意識等。只要開動腦筋,教師可以挖掘很多思政元素。以本節(jié)公開課為例,課本中并沒有旗袍元素和汽修專業(yè)工裝元素,但是教師進行了自己的思考,適時充實了自己的教學內容。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積累、不斷整理,為自己建立一套豐富的資源庫。比如第一冊第九單元中,課本為學生提供了英美文化中的圣誕節(jié)、感恩節(jié)的相關知識,教師可以設計向外國友人介紹中國節(jié)日的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學習如何進行中國文化的傳播。又如第一冊第五單元,課文文本介紹了一些英語文化中的趣味運動,教師可以結合本校實際,利用本校資源,收集相關的圖片資料等,讓學生學會去介紹本土校園體育文化。
教師之間團結合作,實現(xiàn)資源共享,這樣涓涓溪流匯聚成海,就能積累一個很大的資源庫。優(yōu)秀的老師一定善于學習,所以我們要不斷保持向上的精神,多學習,多整理,多交流。
3.精心設計課程,改進教學方法,把課程思政貫穿于教學全過程。(1)思政教育與英語教學是融為一體的,是水到渠成的,不能把思政教育和英語教學分隔開,精心的設計是實施英語教學和思政教學的基礎。教師要在課前進行學情分析和教學內容的分析,確定教學目標中的思政目標,然后才能去設計自己的課堂活動,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一步一步達成目標。
(2)豐富的課堂活動為順利進行思政教學提供保障,教師可以利用各種信息化手段, 使自己的課堂變成受歡迎的課堂。本節(jié)課的學生為汽修專業(yè)的一年級學生,他們的英語基礎薄弱但動手能力強,愿意參加各項線上互動活動。教師抓住這樣的特點,通過各種課前線上活動、課堂中的游戲互動、跟著電腦配音,進行著裝搭配游戲等方法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達成教學目的。
(3)多樣的評價方式也是課程思政的必要要求。普通試卷主要評價學生對語言知識的掌握,而課程思政則要求教師采用多樣化的評價方式。教師要把道德認知、情感認知、價值觀等納入自己的評價體系,把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有效結合。以本節(jié)課為例,有個語言點為“ I tend to think...”,教師不斷地使用這個句型對學生的表現(xiàn)進行評價,既讓他們熟悉了這個句型,又鼓勵了學生,還對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進行及時的過程性評價。課前的學習通評價和課后作業(yè)的抖音視頻點贊評價都是對學生表現(xiàn)的補充性評價。要充分考慮到所有學生都需要積極暗示。如果一直都被別人說自己英語差,從來都得不到正面評價,學生就像是一直見不到陽光的花草一樣打蔫,正面的評價會如陽光一樣讓花草舒展開,向上成長。
(4)再精美的設計也只是計劃。計劃不如變化,課堂上難免出現(xiàn)一些意外狀況,教師要不慌不忙,學會利用生態(tài)課堂,進行及時的思政教育。
4.上下協(xié)力,共同打造思政教育的平臺。教材的選定非常重要,但是目前我們所用的教材有待改進,比如第一冊第五單元的補充閱讀材料,主題為歡迎來到2014年南京青奧會,使用了將來時態(tài),而2021年東京奧運會已經(jīng)成為過去式了。這樣的教材讓學生有過時的感覺,也會給任課教師帶來選材的困難。 教材編寫部門要與時俱進,及時更換教材中不適用的部分。學校也可建立健全機制,推動教改,鼓勵教師結合本校專業(yè),編寫校本教材,轉化教研成果,形成更完善的頂層設計。 學校還可以加強考評機制,對包括英語教師在內的所有教職員工實施思政素養(yǎng)考評,推動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的融合。我校此次的賽課,除了對信息化教學的考量,還增加了對思政元素的考量,這是與時俱進的舉措,能促進各位教師對于課程思政的深入思考。
結語
英語教師如何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把思政教育和英語技能教育有機融合,這是需要不斷研究和探索的,任重而道遠。英語教師要轉變工作觀念,從點滴開始,做到與教書育人同向同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藍美新.“課程思政”理念下中職英語教學與思政教育融合探析[J].廣西教育,2020(14):149-150.
[2]畢珍珍.淺探思政教育潤物細無聲于高職英語課堂研究[J].作家天地,2020(21):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