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梅雪
摘要:漢語是我國的母語,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這不僅可以使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加深對文章的理解,還可以提升學生的語感,對語文的整體學習很有幫助。因此,初中語文教師應該注重平時的閱讀教學,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閱讀中積累更多的知識,讓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能力。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學生閱讀能力;培養(yǎng)策略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一、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存在的問題
1.實際教學與“新課標”要求不符
閱讀教學流于形式。根據(jù)《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技巧與方法,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思想觀念。目前,很多教師在教學中過于重視對字詞句的教學,使得學生的主觀感受與閱讀體驗被忽略,導致閱讀教學流于形式,即學生在閱讀課堂上按部就班地根據(jù)教師的要求開展閱讀活動,難以提高自身的閱讀水平。
師生課堂地位失衡。素質教育改革要求在教學中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在實際的閱讀教學中,為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部分教師盲目地讓學生在課堂上討論,而教師沒有發(fā)揮自身的指導作用,不僅模糊了語文課堂教學目標,也沒有突出教學重難點。同時,學生在閱讀中遇到問題時教師也沒有注意及時對學生進行糾正與指導,閱讀教學效果并不理想。
2.教學過于急功近利
只注重講解重點知識。絕大多數(shù)教師在教學中僅給學生講解考試中的重難點,為了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讓學生死記硬背所謂的閱讀答題模式,因為缺乏理解與思考,學生如果遇到不同的題型就有可能無從下筆。可見,閱讀技巧的掌握需要建立在學生自主開展閱讀活動的前提下。
不重視課外閱讀。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高度重視課內閱讀而缺乏課外閱讀的指導。現(xiàn)如今互聯(lián)網信息技術十分發(fā)達,學生并不缺少閱讀內容,但是,這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否則,學生盲目地選擇閱讀材料,如言情小說、穿越小說等,不僅不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還會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產生不利影響。
學生閱讀興趣不濃。受應試教育影響,教師在教學中一味地給學生講解考試的重難點,并不利于激發(fā)學生對閱讀的興趣。教師無論是教學哪一類的閱讀文本,為了提高學生閱讀成績,過于注重給學生傳授閱讀技巧,沒有結合學生的興趣開展閱讀教學活動,最終形成惡性循環(huán),不利于學生閱讀熱情的提高。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
1.注重在閱讀中積累字詞
在初中語文的教學中,會涉及到很多古詩詞的教學內容,在講解古詩詞的時候,教師應該帶領學生掌握每個字的讀音和正確的含義,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根據(jù)每一頁下邊的注釋自主閱讀和理解文章。在閱讀古詩詞時,學生應該提前預習,在預習的過程中自主查閱自己不能理解的字詞,等掌握了一定數(shù)量的字詞后,學生就會更加容易理解古詩詞的美感,同時也會掌握一些基本的句子結構形式,進而學生能夠掌握古詩詞的基本知識,在古詩詞的學習中不斷地積累。有些古詩詞中的每一個字都是經得起推敲的,這是一種文學藝術,也是古詩詞的絕妙之處,教師對于這樣的字應該讓學生著重地分析和理解。例如,學生都學習過著名詩人王維的《使至塞上》這首詩,這首詩在紅樓夢中香菱也曾提起過,香菱對其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中的“圓”字進行了分析,并說出了自己的見解,香玲雖然認為“圓”字來形容太陽過于俗氣,但是卻又想不出合適的字來代替。根據(jù)香菱對“圓”字的講解,在遇到類似的古詩詞時,教師應該指導學生進行自主的思考和賞析,通過這種方式來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2.掌握語文閱讀方法
在教學中,一個良好的教學方法很重要。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閱讀教育時,應結合學生具體的實際情況。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只有學生學會正確的閱讀方式,才能熟練地掌握語文閱讀技巧,進而通過自主閱讀來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因此,要想提高中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掌握閱讀方法。例如,在學習《論語》這篇文言文時,與現(xiàn)代文的閱讀相比,文言文的閱讀確實有些難度,因此,教師應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閱讀態(tài)度,鼓勵學生克制自己的畏難心理,帶領學生仔細地閱讀全文,將文章的大致內容做一個初步的了解,然后引導學生根據(jù)教材中給出的注釋,嘗試翻譯文言文,讓學生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文言文,學生在翻譯的過程中如果遇到不懂的生詞,可以進行標注,也可以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的方法來試著理解生詞,這是一個自主閱讀的過程,經過這樣的過程,學生對這篇文章已經有了整體的認知和理解。之后教師再進行講解,學生就可以帶著自己不懂的問題有目的地去聽課,對于學生在自主思考后還是不能理解的句子,教師應該重點講解,讓學生對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加深記憶。在講完這篇文章之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自主思考、推斷出這篇文章想要表達的含義。在課程的最后,學生應該對自主閱讀中產生的問題進行整理總結,使學生樹立良好的閱讀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的習慣。由此可知,語文閱讀教學的終極目標是讓學生將學到的知識內化于心,教師在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式和閱讀方法的同時,學生也會逐漸形成適合自己閱讀的方式,從而實現(xiàn)高效閱讀。
3.多角度閱讀文章
在幫助學生掌握了閱讀方法之后,還要進一步地加深學生對閱讀的理解和體驗。同一篇文章從不同的方面進行分析就會產生不同的閱讀感受,正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應該用一個統(tǒng)一的答案去約束學生的閱讀思維,這樣的方式不利于學生發(fā)展思維。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文章,并大膽地將自己的閱讀想法表達出來,學生也要認真聽取他人的閱讀看法,明白其他同學的閱讀思路,使得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得到一定的提升,進而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
三、結語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意識到閱讀教學的重要性,將閱讀教學作為語文教學的重點內容,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整體學習水平。教師要將閱讀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分析,并針對性地采取一定的教學措施。對于初中語文中的文言文或者古詩詞類的閱讀教學,教師應該著重關注學生的理解和積累,引導學生自主地進行閱讀思考。語文教師還應該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理解文章,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劉靜.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20,6(10):82-83.
[2]常小霞.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20,6(08):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