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鳳娟
摘 ?要:對于小學三年級階段的學生來說,在他們經(jīng)歷了一二年級的學習之后,在已經(jīng)具備了基礎的詞句學習積累的過程中,寫作學習的引導成為三年級教學的重點。而在學生初步接觸到習作這一寫作內(nèi)容時,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至關(guān)重要,在學生建立去對人、事、物的感知能力和觀察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才能有所得。因此,在本文探究中,結(jié)合三年級習作教學中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展開探討,希望通過有效的教學經(jīng)驗分享,能夠為三年級階段的習作學習效果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建議與指導。
關(guān)鍵詞:觀察能力;習作學習;策略
前言:在三年級教學的引導過程中,教師在相應習作教學開展時,通過有目的,有系統(tǒng)的組織學生開展相應的觀察活動,能夠讓學生在循序漸進的學習引導與學習積累的過程中,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的學習習慣,為學生的學生學習積累大量的素材,讓學生在邊記錄,邊觀察的學習過程中,促進學生語文學習素養(yǎng)的提升。因此,教師相應的教學活動的開展,要與學生的實際情況相結(jié)合,只有在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活動中,相應的教學效果才能有所保證。
一、指導學生寫觀察日記
對于三年級學生的學生來說,在對他們進行習作教學引導的過程中,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是學生正確認識事物和表達事物的前提,也是學生寫作的基礎。因此,在日常教學活動中,為了更好的對學生的觀察意識和觀察能力進行培養(yǎng),教師可以有針對性的引導學生觀察日記的教學引導活動上,學生在結(jié)合實際生活學習的過程中,根據(jù)自己發(fā)現(xiàn)的一些事情,或者是感悟來進行記錄,在學生進行觀察日記記錄的過程中,有效的加深了學生對于事物的認識,也對學生的寫作能力進行了培養(yǎng),在長期性的學引導之中,這一良好的行為習慣會成為促進學生寫作水平提升的重要基礎。
比如,在三年級習作教學引導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觀察日記的方式,讓學生通過對鳳仙花的生長過程來進行關(guān)注,在這一觀察記錄的活動過程中,雖然初期學生對于觀察日記的書寫缺乏一定的激情,尤其是在鳳仙花種子還未發(fā)芽的這一時間的觀察日記的記錄,根本無從寫起,但是在隨后的學習引導過程中,在鳳仙花的幼苗逐漸生長的情況下,學生有了觀察對象,在對幼苗生長進行觀察和記錄的過程中,學生有了更多可以表達的內(nèi)容。整個觀察活動的進行,讓學生在經(jīng)歷了初期的激動和逐漸灰心,到最后幼苗的逐漸生長的興奮的學習過程,學生有了更為深刻的體驗,讓學生在觀察,記錄和習作練習的過程中,以觀察學習為引導,更好的進行了相應習作學習的引入,并達到了理想的學習效果。
二、在觀察方法上多做指導
在以觀察為引導的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來說,他們在觀察學習是由于缺乏一定的經(jīng)驗。不知道如何觀察,怎樣觀察?觀察的重點在哪?因此,在對很多人、事、物的觀察學習過程中,可能只是看到了表面的現(xiàn)象。因此,在教學引導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有針對性的對學生觀察學習的方法來進行指導,讓學生在了解有效的觀察指導方法的學習過程中,更加深入的了解本質(zhì),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比如,在觀察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按照一定順序的方式來進行觀察,在觀察學習時,相應的寫作融入,才能更有條理。學生在有條理性的學習進程中,容易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和表達習慣。
比如,在引導學生進行第一次做飯的觀察記錄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對整個做菜的過程來進行描述,在洗米、洗菜、倒油、炒菜等,按順序描寫做飯的過程在學習中,更好的提升觀察學習的效果,使學生的文章的表達,更具有真實性。
三、引導學生將觀察融入生活之中
語文學習與生活之間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在對學生寫作能力進行培養(yǎng)與提升的過程中,在日常生活之中,落實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為學生的作文寫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尤其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針對自己所接觸到的所有感悟到的人、事、物來進行的觀察學習融入,能夠進一步加深學生的學習體會,讓學生在長期性的觀察學習中,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意識和觀察習慣,能夠為學生的寫作積累大量的經(jīng)驗,在學生進行寫作,學習引導的過程中,學生立馬會想到自己在生活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或者是積累到的素材,這樣學生的寫作學習才會有話可說,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
比如在三年級學習的過程中,在等針對于大自然描寫的作文寫作的引導過程中,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將觀察融入到日常生活之中,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來進行觀察與學習,通過學習體驗與感悟,夠增加學生對于寫作學習的認識。
比如學生在對春天的大自然的描繪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到大自然來進行觀察,并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觀察說一說,自己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在學生對自己觀察到的景觀描述的學習引入過程中,更好地促進了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在學生通過觀察所得進行表達的學習過程中,有效的對學生的寫作能力進行的培養(yǎng)。也讓學生在生活學習的過程中,養(yǎng)成觀察學習的好習慣,能夠為學生的寫作學習積累大量的素材。再比如,在觀察學習引導的過程中,學生的觀察對象可以是自己周圍的人,或者是在自己周圍發(fā)生的一些有趣的事情。也可以是基于自己看到的,或者聽到的一些事件進行的清晰的記錄,在這一學習引導的過程中,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學習習慣,為學生的以后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結(jié)束語
在小學三年級的寫作教學引導的過程中,對于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至關(guān)重要,在教師持續(xù)性的對學生觀察能力培養(yǎng)的關(guān)注下,為學生以后的成長與發(fā)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教師也要認識到,對于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在長期的堅持中予以完善,在學生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目標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效果還會有更多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張春鳳,王海福.小學起步階段習作教學方法探析——以《美麗的小興安嶺》教學為例[J].小學語文,2019(10):58-62.
[2]俞燕華.微活動微觀察微寫作——小學三年級習作起步教學的有效策略[J].教育,2019(18):74-75.
[3]柴可衍.微寫作在小學生習作起步階段的有效運用[J].新課程,2020(2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