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小春
摘要: 近年來,隨著職業(yè)教育的不斷發(fā)展,中職教育教學改革獲得了廣泛共識。英語閱讀教學也不例外。作為中職階段英語課程的重要組成,英語閱讀教學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能力,形成基本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因此,提高英語閱讀能力成為當前英語教學的重要工作。然而,由于傳統(tǒng)方式的影響,當前我國英語閱讀教學仍面臨著一些問題和困境,這對英語教育整體水平的提升和社會對英語閱讀的需求產(chǎn)生了一定影響,本文從當前中職英語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入手,試分析中職英語閱讀教學提高的相關對策。
關鍵詞:中職英語;英語閱讀;現(xiàn)狀分析;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50-
“重技能、輕文化”的教學模式導致中職生文化基礎較為薄弱,尤其是學生的英語水平相對欠缺,閱讀方面更是問題累累,英語閱讀已成為中職生學習英語的一根軟肋。因此,教師必須轉(zhuǎn)變教育理念,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來提高中職生的英語閱讀能力。
一、中職生英語課文閱讀學習現(xiàn)狀分析
課文閱讀是英語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也是學生積累語言知識和發(fā)現(xiàn)問題的重要陣地。在中職英語課堂教學中,雖然閱讀教學備受重視,但教學效果一直欠佳,常常出現(xiàn)“剃頭挑子一頭熱”的尷尬局面。究其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學生詞匯量積累不夠,閱讀量不足,在閱讀過程中沒能掌握閱讀策略和閱讀技巧,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二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缺乏與學生的溝通,采用自己習慣的方式進行教學,沒有從學生實際出發(fā),無法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導致課堂教學氣氛僵硬,無法與學生產(chǎn)生合作學習的共鳴。種種原因制約著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因此,幫助學生提高閱讀能力勢在必行。
二、教學策略的選擇
1.摒棄傳統(tǒng)偏見,更新教學理念
傳統(tǒng)的英語閱讀教學模式是老師從自己的主觀意識出發(fā),按照自己的教學設計有的放矢的講解,認為只要自己心中有數(shù),課堂教學就能達到預期的效果。而聽寫單詞、翻譯課文、背課文、做練習、考試這種機械化的教學模式,限制了學生的思維,學生學習沒有自主性,處于被動學習狀態(tài),教師往往也只注重結果,忽略了過程,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很顯然已經(jīng)不能適應當前中職生學習的需求,不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內(nèi)在動力。因此,教師要轉(zhuǎn)變教學理念,樹立新的教學觀,改變以往單調(diào)的教學模式,以生為本,選擇適合中職生心理特點的教學方法,鼓勵學生通過討論、合作、探究等方式學習,不斷充實和鞏固學生的語言基礎知識,以便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在閱讀教學中,我會根據(jù)不同的題材與內(nèi)容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如故事性較強的文章讓學生分角色表演,避免了閱讀教學的枯燥與乏味;難度較大的說明文及議論文,可以讓學生帶著問題分組討論后再進行講解,這樣可以降低學生理解文章的難度,增強學習的信心。
2.利用信息技術,豐富課堂教學模式
隨著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多媒體被廣泛地運用于英語閱讀教學中。多媒體課件能夠跳出書本的框框,為學生呈現(xiàn)一個動靜結合、聲情并茂的閱讀空間。在這種閱讀環(huán)境下,學生的記憶、思維能保持良好的狀態(tài),對閱讀材料產(chǎn)生愉快的心理體驗,從而調(diào)動學生積極的學習情感,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如在學習“Muzak”這篇課文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Muzak'及整篇文章的意思,我是這樣利用多媒體進行導入設計的:①、在Lead-in部分我播放了兩段音樂:Rock and Roll和Muzak,讓學生分別感受搖滾樂強烈的節(jié)奏感和背景音樂給人帶來的輕松與平靜,通過兩種不同風格音樂的對比,讓學生更直觀地理解到底什么是Muzak;②、Pre-reading部分給學生提出兩個問題:What is“muzak”?和Why is the back ground music used to be called“elevator music”?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任務型閱讀;③、在Explanation部分,把重要的語言點呈現(xiàn)在多媒體課件中,并提供一些相關練習,做到邊講邊練;④Summary部分讓學生以“I like...best”(music)為題寫一篇200字的短文放在BBS論壇上供大家欣賞。通過多媒體的運用,可以豐富課堂閱讀教學模式,調(diào)動學生主動參與閱讀的激情,從而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
3.關注個體差異,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英語閱讀教學活動的主體是學生,他們之間有各種各樣的差異,如認知水平、語言學習能力、學習方法、學習態(tài)度、學習環(huán)境等。因此,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既要注重學生的“共性”,又要考慮學生的“不同之處”。在設計閱讀教學方案時,要站在學生的角度,根據(jù)學生的差異性分層次地確定目標,選擇恰當?shù)慕虒W方法和策略,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我在實際教學中常常把學生分為3個層次進行教學,A層次的學生英語基礎較為扎實,接受能力強,思維活躍,我對他們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除了讓他們掌握書本上的知識外,還對他們進行學法指導,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B層次的學生要能讀懂閱讀材料,掌握文章中涉及的知識點,能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做到學以致用;C層次的學生英語基礎比較薄弱,因此教學目標從興趣入手,幫助他們掌握書本上必要的基礎知識,對他們在閱讀方面做最基本的要求和訓練,逐步激發(fā)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性。通過分層次教學,可以讓每一位學生在英語閱讀中獲得學習的成就感,以此激發(fā)他們學習的內(nèi)驅(qū)力,實現(xiàn)自己的學習目標。
4.提高閱讀能力,掌握有效的學習策略
首先,詞匯量的積累是十分必要的,詞匯量越大,閱讀理解能力就越強。當然,閱讀中遇到生詞也是正常的,鼓勵學生在閱讀時大膽地猜測,引導學生通讀全文,借助上下文來揣摩詞意,培養(yǎng)學生猜測生詞意思的能力,對于一些有礙文章理解的生詞,可以為學生做簡單的介紹;其次,引導學生根據(jù)文章標題、插圖和有關信息來預測文章內(nèi)容,或者分層次地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主動思維,大膽實踐,使學生讀有所感,培養(yǎng)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再次,注意精讀與泛讀相結合?!笆恳恍小敝^之精讀,“一目十行”謂之泛讀。由此可見,精讀要仔細閱讀文章,對文章內(nèi)容要充分理解,并觸發(fā)自己的思考,產(chǎn)生自己的見解。而泛讀只需要對文章有大致的了解,不需要逐字逐句的理解文章,對文章的主旨大意有所領悟即可。在閱讀過程中,學生要根據(jù)不同的題材或針對文章提出的不同問題,采用恰當?shù)拈喿x方法;最后,增加閱讀材料,拓展閱讀空間。課后要根據(jù)學生的不同水平,為他們選擇難易不同、題材多樣的讀物,如故事、人物、文學藝術、天文歷史、科學技術等,通過大量的閱讀,開闊學生的眼界,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從而最大程度地提高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
四、結語
在閱讀教學中,要充滿信心,用心探究,大膽嘗試。要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為前提,盡可能多地對學生進行閱讀訓練和學法指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技巧,引導學生主動參與,不斷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閱讀,形成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只要持之以恒,日積月累,耐心去教育輔導每一個中職生,學生的閱讀能力一定會得到不斷的提高。
參考文獻
[1]賴蓉莎.中職英語有效教學設計[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1-06:155-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