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麗
摘要“橋梁工程”是土木工程專業(yè)路橋方向的必修課程,通過挖掘思政元素,適時引導學生思考,增強對專業(yè)的熱愛,提升創(chuàng)新意識,重視美學修養(yǎng),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情懷,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關鍵詞 橋梁工程 課程思政 綜合素養(yǎng) 創(chuàng)新意識
中圖分類號:G424文獻標識碼:ADOI:10.16400/j.cnki.kjdk.2021.23.047
Comprehensively Improving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with the Course of Bridge Engineering
HE Li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of Yantai University, Yantai, Shandong 264005)
AbstractBridge engineering is a compulsory course for the road and bridge direction of civil engineering specialty. By excav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t can timely guide students to think, enhance their love for the specialty, enhance their awareness of innovation, and pay attention to aesthetic cultivation, so as to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enhance their national pride and patriotism, and practice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Keywordsbridge engineering;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s; comprehensive quality; innovation awareness
“橋梁工程”作為土木工程專業(yè)道路與橋梁工程方向的專業(yè)方向課程,綜合性強,涉及知識面廣。其先修課程有建筑材料、材料力學、結構力學、土力學、橋涵水文、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等;同時它又與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科技發(fā)展歷史有密切關系。因此,以橋梁工程專業(yè)知識為依托,挖掘“思政元素”,適時引導學生思考,橋梁工程教學過程中蘊含的民族精神、民族特征、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內涵和歷史加之,有利于學生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情懷,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面提高綜合素養(yǎng)。
1橋梁工程課程思政的基本內涵
所謂“課程思政”,簡單來說指的就是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為基本教學基礎,并將其有效的應用到日程的課程研究、教學當中,將各類科目教學過程中蘊含的思政元素和教學資源充分的挖掘出來,從而將各類課程和教學科目中的思政教育教學作用有效的發(fā)揮出來,增強思政教育課程教學質量和效果。從而實現思政教育課程教學的全課程、全方位、全過程以及全課程以德樹人的教育育人結構體系,推動思政課程教育教學內容與各高校各類教學課程的同步發(fā)展與思政教學的最終教育目標。
對于專業(yè)課程而言,課程思政屬于一種全新的教學理念?!罢n程思政”是指運用以德樹人的教學理念,提高學生的德育教學,挖掘各類課程教學中的思政元素、文化基因以及價值范式等教學元素,并將其轉化為具體化、生動化的教學載體意識形態(tài),并將其不斷的滲入到日??颇拷虒W過程當中,引導學生加強對思政教學相關內容的理解,以無縫對接和有機互融的方式,建立生成性的契合關系。
根據對大量橋梁建筑過程的分析得出,我國目前大多數的橋梁建筑在其建筑過程中均蘊含了橋梁建設人員艱苦奮斗、堅強不息的民族精神,不怕困難,勇往直前的堅強信念。以及以人文本,服務于人的無私奉獻精神和團結協作、萬眾一心的團隊精神等等。因此,在“橋梁工程”整個課程的學習過程中,挖掘其內在的思政元素,深刻感悟橋梁文化,對于全面提升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以及綜合素養(yǎng)至關重要。
2橋梁工程課程思政元素
2.1橋梁發(fā)展史是人類歷史文明發(fā)展的見證者
我國中華文明歷史悠久而流長,橋梁建筑史更是存在了數千年之久。中國古代橋梁橋型豐富多彩,其設計構思奇妙,技藝精巧先進,都處于當時世界的領先地位,充分將我國文明古國的輝煌氣勢和大國風范很好的展現了出來,對我國橋梁史的發(fā)展具有深遠意義。舉世聞名的趙州橋(建于605年),凈跨度在37.02米,寬大到達了9米,并在橋體部分另設計的兩個跨度不等、大小不同的腹拱作為減輕橋體負重使用,又便于排洪,增加美觀,歐洲直到19世紀中葉才出現。福建泉州萬安橋(建于1053—1059年),是世界上尚保存的最長、工程最艱巨的石梁橋,在施工上創(chuàng)造了“筏型基礎”和“激浪以漲舟,懸機以弦絲牽”的奠基法和橋板浮運法。廣東的廣濟橋(建于1169年)是世界上最早的開啟橋,既能滿足大型商船和上游木排的行駛通航,還能對因建筑橋墩過多引起的河道阻塞等問題進行有效的規(guī)避。全世界都承認我國是最早有吊橋的國家,距今約有3000年歷史。四川瀘定縣大渡河鐵索橋(建于1706年),跨長約103m,由13根錨固于兩岸的鐵鏈組成,因“飛奪瀘定橋”戰(zhàn)斗而聞名中外,是四川入藏的咽喉要道和軍事要津。中國古代橋梁卓越的成就和獨特的風格以及由此顯示出來的創(chuàng)造智慧,是一筆珍貴而豐厚的優(yōu)秀歷史文化遺產,其蘊含的豐富思想內涵,體現出的獨特風格和審美理想,都值得橋梁專業(yè)學生去認真梳理挖掘,借鑒傳承。
新中國成立前,所建橋梁大部分是外國投資、洋人設計、外商承包。自新中國建立以后,我國實現了橋梁的自主建設與修復,橋梁建筑技術得到了明顯的提升,例如,在20世紀中期,相關橋梁設計人員通過對實際橋梁設計經驗的總結和分析,對以往的橋梁設計規(guī)范進行重新修訂,并對其橋梁設計圖紙和設計計算手冊內容進行了明確的標注。1978年以后,建成多座結構新穎、技術復雜、規(guī)模宏大的大跨徑橋梁。武漢長江大橋(1957年通車)結束了以往橫渡長江的尷尬局面,長江武漢大橋的建立標志著我國橋梁建筑事業(yè)掀起了新的篇章,樹立了新的里程碑。南京長江大橋(1969年通車)是我國最早實現從設計測量到實施竣工等一系列環(huán)節(jié)的自主建設橋梁工程,其中運用到的建筑鋼材也有重要研發(fā),顯示我國鋼橋建設已接近世界先進水平。天興洲長江大橋(2009年通車)是我國第一座能滿足高速鐵路運營的斜拉橋。重慶朝天門大橋(2009年通車)首次推出主跨552m的公軌兩用飛雁式多肋鋼桁架中承式拱橋,是世界最大跨度的鋼拱橋。蘇通大橋(2008年通車)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斜拉橋。以上這些橋梁的建設充分體現了我國橋梁建設今年的發(fā)展和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廣大橋梁建筑工作者用他們的實際行動向世界彰顯了自家國家的繁榮昌盛和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進步,正實現著從橋梁大國向橋梁強國的目標跨越。
2.2創(chuàng)新推動橋梁工程的發(fā)展
創(chuàng)新是指人們通過合理運用已知的技術手段和方法實現對某種事物的進一步完善與創(chuàng)造的過程。指對思想上的創(chuàng)新及對傳統(tǒng)固有理念的轉變,實現多種思維方式的發(fā)展和對技術的改革。創(chuàng)新可以通過不同方式出現。創(chuàng)新不是發(fā)明,創(chuàng)新是對傳統(tǒng)的概念及理論加以發(fā)展并使其更加先進,使其做的工程更有價值。這增加的價值可以是功能的改進,工程費用的降低,或者是耐久性的增高和美觀的改良。
在橋梁的發(fā)展中,創(chuàng)新理念一直貫徹始終。為了使即有的古老橋梁建筑能夠在建設結構和形體上符合現代審美要求和實際功能需求,橋梁設計人員通過運用各種先進的技術手段和創(chuàng)新思維,實現了對橋梁的修復與創(chuàng)新,使其更加經濟、牢固、安全同時,滿足了人們現代的審美需求。創(chuàng)新理念指導橋梁工程師通過新的構思,達到增加安全、降低成本、改善使用功能以及美化結構的效果。通過引入新的材料,新的結構形式和新的機械設備,達到簡化施工過程,縮短施工時間。
在生產力尚不發(fā)達的古代,每座橋梁的建造,無不凝結著建造者的心血和智慧。他們反復實驗,積累經驗,不斷創(chuàng)新,以精湛的造橋技術,建成了數以萬計奇巧壯麗的橋梁。山西省太原晉祠的魚沼飛梁從材料的實際應用特征和實際的施工環(huán)境出發(fā),將木材的柔韌性和抗壓性;石橋板的防火、耐磨性以及石柱的耐腐性特征充分的體現了出來,使橋梁建設在其設計上達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被譽為“世界上最古老的立交橋”。福建省泉州市的洛陽橋首創(chuàng)了以牡蠣膠結基礎的“殖礪固基”法,保證橋梁在近千年驚濤駭浪、滄海桑田的洗禮之后仍屹立不倒,也開創(chuàng)了世界上把生物學應用于橋梁的先例。北京宛平城外永定河上的盧溝橋,橋基使用“插架法”建造,橋墩迎水一面砌成三角形分水尖,形狀像一只船,總共有11個拱圈,中心孔最大,兩側逐漸收小。拱圈采用縱聯式砌筑,外側有單獨的券臉石一道,自成一道拱券。厚墩聯拱石拱橋是單拱的集合體,每拱單獨受力,墩臺粗大厚重,承重能力很強,同時還具有較強的抵御洪水沖擊能力,適應范圍較廣。薄墩聯拱石拱橋減小了墩臺重量和體積,不僅降低了水下工程量,也便利船只航行,適用于以水運為主要交通方式的江浙地區(qū)。石拱橋的建造技術,為現代橋梁建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許多工藝、經驗和理論仍在現代拱橋建設中應用。
中國的現代橋梁始于鐵路橋,經過一個世紀的發(fā)展,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后,中國橋梁工程飛速發(fā)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已成為推動國際橋梁技術進步和科技創(chuàng)新的主要原動力之一。山西晉城的丹河大橋,跨徑達146m,是目前世界上跨徑最大的石拱橋。1964年,為適應當時國內的環(huán)境,我國獨創(chuàng)了雙曲拱橋,具有材料省、造價低、施工簡便和外形美觀等優(yōu)點。20世紀90年代興起的鋼管混凝土拱橋,又使大跨徑拱橋的建造技術得到了進一步的發(fā)展。已建最大跨徑的鋼管混凝土拱橋是瀘州合江長江一橋(又名波司登大橋),跨徑530m。舟山西堠門大橋是世界上首座分體式鋼箱梁懸索橋,跨長1650m,其鋼箱梁全長位居世界第一。武漢楊泗港長江大橋是長江上首座雙層公路大橋,跨長1700m,在世界懸索橋中排名第二。江蘇的滬蘇通大橋是世界上首座跨度超千米的公鐵兩用斜拉橋,主跨長1092m。南京長江五橋為雙主跨600m的三塔斜拉橋,世界首次采用鋼—UH—PC組合加勁梁體系。同時,我國積累了豐富的深水基礎工程的設計和施工經驗,研發(fā)出超大直徑鉆孔灌注樁基礎,大型鋼—混凝土組合沉井基礎、大型圓形地下連續(xù)墻圍護結構錨碇基礎、沉井加管柱的復合基礎等新型基礎形式,并逐步在工程實踐中得以應用。蕪湖長江公鐵大橋3號主墩采用沉井基礎,該橋系中國首次在深水、裸巖條件下采用此類基礎形式。
目前,我國橋梁數量百萬座以上,已成為擁有建筑橋梁最多的國家,但是在建筑技術上,與其他擁有原創(chuàng)性技術的一些先進國家相比,我國的橋梁建筑技術還存在一定的不足。我國要想實現建筑橋梁工程歷史性的轉變,就要不斷引進世界上先進的管理經驗和施工技術,實現工程管理和施工技術上的創(chuàng)新于完善。我們在對國際上先進的管理方法、管理理念和先進科學技術的汲取過程中,還要學會依托先進的管理理念,結合我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橋梁建設的實際發(fā)展需求,加強對橋梁建設管理體制和管理機制的改革、創(chuàng)新,明確好未來橋梁建設發(fā)展方向和發(fā)展渠道,借助先進的文化理念推動我國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fā)展、壯大,促使我國發(fā)展形勢走向創(chuàng)新改革的道路。思政教育有助于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和良好的創(chuàng)新精神,實現全面素質的發(fā)展。
世界科技技術迅速發(fā)展,勢必引導橋梁工程技術不斷進步。創(chuàng)新是一個橋梁工程師的義務。橋梁工程師必須具有創(chuàng)新意志,每設計建造一座新的橋梁,比已有的橋梁都應該更安全、更經濟、更美觀、更環(huán)保。
2.3橋梁工程的美學價值
橋梁作為公共建筑,是人文科學、工程技術與藝術相結合的產物。優(yōu)秀的橋梁建筑以其自身的功用性和藝術性改變著人們的生活,不僅體現了人類智慧和偉大的創(chuàng)造力,而且還成為時代的象征、歷史的紀念碑和游覽的勝地。
不同的橋型有它自身的美學特點,給人不同的美學感受。梁式橋具有簡潔淳樸的外觀,沿水平方向具有強烈伸展的力動感和穿越感;拱橋形如玉帶,態(tài)似彩虹,表現出與環(huán)境的易融性,在形態(tài)上兼容了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相協調的美感;斜拉橋橋塔高聳,顯示出一種直指藍天盡情舒展的動勢,纖細的拉索又蘊含著強勁的張力,整個結構顯示出一種生機盎然、充滿活力的氣質;懸索橋高大挺拔,氣勢磅礴,高大的塔與柔性的索,剛柔相濟,洋溢著大氣、輕靈的美,其流暢的線形極易吸引觀賞者的目光。
橋梁的美不僅僅是橋梁本身各部分尺寸的協調,更重要的是與周圍環(huán)境的和諧統(tǒng)一,即橋梁景觀。橋梁不是孤立于環(huán)境,其景觀總是與自然景觀、城市景觀相伴生,有時其融合而成的新景觀意義更大。橋梁景觀應該具備三個方面的特點:一是符合橋梁造型美的原則;二是與周圍環(huán)境相協調;三是能體現出自然環(huán)境與歷史文化環(huán)境的內涵,具有一定的象征意義。
今后,將美學理念作為橋梁設計的目標,綜合考慮所在區(qū)域的文化、歷史、地域、民族習俗、環(huán)境等諸多因素,爭取藝術性和技術性的完美結合,應是中國橋梁在設計中努力追求的美學理念。
作為新一代的橋梁設計者,不僅要具備深厚扎實的結構設計計算方面的基本理論知識,還要培養(yǎng)和充實自己的美學修養(yǎng)和意識,建立正確、健康的審美觀,提高欣賞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為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做出貢獻,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3結語
“橋梁工程”是土木工程專業(yè)路橋方向學生的重要課程,教師應該通過專業(yè)知識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的結合,深入挖掘思政元素,采用啟發(fā)、想象、對比和案例教學的教學方式,利用橋梁精品課和偉大工程等線上資源,使學生逐步樹立民族自信,激發(fā)家國情懷,增強學生對專業(yè)的熱愛,建立正確、健康的審美觀,提高欣賞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01).
[2]敖祖輝,王瑤.高?!罢n程思政”的價值內核及其實踐路徑選擇研究.黑龍江高教研究(總第299期),2019(3).
[3]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印發(fā)《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通知.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20.5.
[4]劉文杰.橋文化.北京:人們交通出版社,2008.
[5]姚玲森.橋梁工程(第3版).北京:人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21.
[6]尹德蘭.鄧文中與橋梁—中國篇.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7]中國公路學報編輯部.中國橋梁工程學術研究綜述.中國公路學報,2021.2.34(2).
[8]吳鳴,劉祥玲.“橋梁工程”課程思政教育的實踐與探索.浙江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20.6.21(2).
[9]宋旭明,戴公連.提高橋梁工程專業(yè)素養(yǎng)的教學實踐探索.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10(1).
[10]許小軍.高校課程思政的內涵與元素探討.江蘇高教,2021(3).
[11]尹德蘭.鄧文中與橋梁—中國篇.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