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曉麗
【摘 ?要】 ?學科核心素養(yǎng),指的是學習一門課程后需要形成的關鍵能力和必備素質。針對小學信息技術,信息素養(yǎng)就是核心素養(yǎng)的集中體現(xiàn)。為了幫助學生形成信息素養(yǎng),教師需要運用科學的教學模式,幫助學生掌握信息技術知識與能力,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運用水平。
【關鍵詞】 ?核心素養(yǎng);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策略
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逐步深入,核心素養(yǎng)成為了教學的新趨勢。針對小學信息技術學科,教學不再是單一的知識傳授,而是轉變?yōu)榫C合素質的培養(yǎng)。在當前,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已經不再集中于一般技能和理論層面的培養(yǎng),而是著眼于信息素養(yǎng)的提升。作為教師,需要運用多種形式和手段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
一、利用任務驅動,強化信息意識
在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應不局限于基礎知識的傳授,而是需要將信息意識的強化與滲透作為新的教學重點,將舊知識作為引子,激發(fā)學生對新知識的探究興趣,鼓勵學生積累更多知識形成經驗,讓學生對信息價值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辨別力。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的,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利用任務進行驅動,鼓勵學生發(fā)揮自我才智獲取信息,引導他們學會甄別信息的真實性。
例如,在教學《認識計算機》的過程中,教師應讓學生明確電腦和硬件之間的關聯(lián),引導學生將電腦硬件和人體大腦相對比,讓學生意識到電腦硬件的信息儲存方式與大腦記憶信息的內在聯(lián)系。利用電腦硬件作為任務驅動,讓學生想一想何為存儲器、何為處理器、何為輸入與輸出設備,并鼓勵學生通過實踐進行檢驗。在學生對電腦硬件有了深入了解后,教師在借助課件、手寫板等進一步介紹硬件的運行原理,和學生圍繞著輸入設備的維護方式展開互動討論,同時借助課件,展示一些高清的風景圖,讓學生思考這些圖片應該以怎樣的方式進行儲存,在此前提下講解硬盤、內存條以及U盤的相關知識。同時給學生布置課上的任務,要求學生將桌面上的文件或者圖片保存到D盤或者E盤中。在任務驅動的過程中,學生通過實踐明確了硬盤的概念、運作以及其與電腦之間的關系,同時也明白,應該養(yǎng)成良好的用機習慣。
對于剛剛接觸電腦的小學生而言,盡管他們對電腦的基礎組裝部分具有微觀認知,但是很難從宏觀的角度進行理解。作為教師,需要由淺入深、由小到大引導學生了解計算機的相關知識,提升學生的信息意識。
二、利用小組合作,提升教學效率
同一個班級中,由于學生性格、興趣、學習基礎的不同,導致學生之間的學習質量參差不齊,其學習水平更是差異較大。這意味著即使教師按照統(tǒng)一的模式進行教學,布置統(tǒng)一的練習任務,學生完成的程度也會不一致,總有“尚未完成”的學生。因此,教師需要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如何減少班級學生的差異性呢?我認為最行之有效的方式是大力提倡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這不僅是新課程標準提倡的學習理念,更是解決班級差異性的有效途徑,對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同樣關系重大。
例如,在教學《制作主題板報》這節(jié)課時,由于這是對學生WPS技能的綜合檢測,因此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一個課上訓練任務,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制作一份獨特的主題板報。主題內容不限、主題版式不限,要求做出新穎原創(chuàng)的作品。此時,要求學生進行合作,確保每個小組4~6人,成員間的信息技術水平較為均衡。比如有的小組以“中秋節(jié)”作為核心主題制作了一期板報,有的成員負責從互聯(lián)網上收集和中秋節(jié)相關的一切知識,如習俗、傳說等;有的成員負責制作藝術字、版面布局;有的成員負責搜集中秋節(jié)相關的高清圖片;有的成員負責撰寫板報內容。在這個過程中,彼此分工明確,在互幫互助下共同完成了板報的設計。
小組合作是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途徑。通過小組合作,既提高了任務完成的效率,同時也能給每個小組成員發(fā)揮才智的機會,讓他們在合作過程中共同實現(xiàn)進步。
三、通過預設問題,拓展邏輯思維
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預設問題對學生的邏輯思維進行巧妙拓展,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引導學生站在抽象的角度審視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需要注意的是,教師預設的問題必須和教學內容密切相關,同時具有一定的拓展性和延伸性,這樣才能深化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深入知識內核,拉近師生、生生之間的情感距離,從而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習質量。
例如,在教學《穿越迷宮》這節(jié)課時,教師可以在導入環(huán)節(jié)利用游戲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引導學生對該款游戲程序進行操作,并試著讓學生理解如何編寫迷宮程序。在這個過程中,借助問題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1)怎樣創(chuàng)建新的角色和舞臺腳本?(2)怎樣才能測試角色觸界?(3)如何讓創(chuàng)建的角色回到起點、自由移動?通過這些問題,幫助學生創(chuàng)建小貓移動腳本,并鼓勵學生對“動作”模塊與“控制”模塊進行自主操作,從而確定小貓的坐標位置。與此同時,引導學生借助顏色對舞臺迷宮角色的具體位置進行有效偵測,通過單擊顏色觸發(fā)“偵測”指令,無論角色是失敗還是勝利,都可以開啟“如果”判斷指令。通過這些層層遞進的問題,可以幫助學生逐步掌握知識與技能。
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教師還需要利用提問深化學生的思維。提問,能夠幫助學生抓住學習的核心,更能讓學生盡快完成知識與技能的學習。
小學信息技術是一門兼具實踐性與理論性的學科,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教師可以通過任務驅動、小組合作以及問題導向三個方式進行,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段曉亮.提升小學信息技術的課堂教學效益的策略[J].家長,2019(22):92-93.
[2]路云峰.如何優(yōu)化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J].科普童話,2019(30):110.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城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