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林
摘 要:作者通過對一例因為自卑學習焦慮并伴有輕度的強迫行為的初一女生,利用認知重建的方法讓她認識到自己的焦慮的形成、危害如何面對,最終幫組其降低自己的強迫行為,恢復自己正常的學習狀態(tài),指導效果良好。
關鍵詞:自卑心理;學習焦慮;認知重建
一、個人基本情況
1、 一般資料
小娜(化名),女,13歲,初一學生,身體健康,發(fā)育良好,羞澀文靜。父親殘疾,脾氣比較暴躁。母親是普通女工,薪水不高,家境相對比較困難,但很關心女兒學習。該同學很學習成績不差,卻總是沉默,從不主動和別人打招呼也很少微笑。對老師很信任。
2、個人主訴
我上小學成績很好的,也有朋友,可從來不敢邀請他們到我家里面去,怕他們看不起我。有時我也想有朋友,可總害怕他們嫌棄我,或者帶著目的的交往。上課的時候我要寫很多東西,老師說的每一句話我都想寫下來,我總害怕一下課便什么都忘了。班主任找我談過幾次,可我總是控制不住,我害怕遺漏,考試時很多題目我都清楚,為了不出錯我總是一步一步細細的寫,可還沒等我寫完,考試時間就到了。所以每次成績都不是很理想,為能有個不錯的成績,每天晚上我都很晚才睡覺,第二天也會覺得很疲憊,可如果提前的話,我又會睡不著,心理老覺得堵得慌。
3、他人反映
班主任的反映:性格比較內向,不善與人交往,幾乎沒有朋友,很尊敬老師。學習刻苦認真,但精神狀體似乎并不好,總擔心自己不夠認真聽少了或者聽漏了,甚至會把老師所說的的每一句話都寫下來。平時的作業(yè)(包括考試)除了正規(guī)答題外她會把和題目相關的內容包括解題思路都會一字不漏的寫下來的。她的認真勁讓人害怕,可在課堂上卻很少主動的回答問題。
同學的反映:除了同桌外,很少與他人交往,沒有知心朋友。在教室里總是低著頭,甚至走路也不抬頭。學習很用功,連下課也不離開位置,除了上廁所。放學后總留在教室寫作業(yè),很晚才離開,可是成績一般。
4、觀察和了解
該生衣著不夠整潔,看得出來她的生活自理能力還比較弱,性情柔順,說話細聲慢語,當問到她自己有什么樣的感覺時,她居然嚎啕大哭,說她自己其實也明白,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她的眼光也并不游離躲閃,對心理老師坦誠信任。進一步了解得知,媽媽只關心她的生活和學習,但很少涉及到她的心理層面,母女之間交流特別的少。母親文化水平不高,談吐較木訥,這或許是當事人感到自卑的原因之一。
二、分析診斷
該生由于家庭的原因感到自卑,想通過學習成績建立起自信而引發(fā)的學習焦慮,緊張等,時常覺得胸悶呼吸不暢精神狀態(tài)不佳,睡眠不充足,伴有暈眩盜汗等癥狀,影響正常的學習。同時伴有輕度的強迫行為,比如總害怕自己少聽漏聽,強迫自己把老師所說的每一句話都記錄下來等。
三、目標與效果評估標準
最終目標:該生的主要問題是自卑焦慮輕度強迫行為,因此最終目標是降低焦慮,改變自己的強迫行為,提高適應能力,增強自信心,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質。
具體的咨詢目標和效果評估標準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制定:
認知方面:讓該生明白她的問題其實都是來源于自卑和學習焦慮,明確壓力是如何在軀體上表現(xiàn)的,知道調節(jié)自己情緒緩解焦慮的方法,提高自我人知感。
情緒方面:用傾訴的辦法來緩解內心的焦慮,能與朋友親人多溝通多交流,減低自己的壓力,并逐漸讓自己開朗起來。
行為方面:發(fā)展針對焦慮情景問題的解決能力,學會放松,能輕松的投入學習。
四、指導策略及過程
第一階段:正確面對自己的焦慮及強迫,提高該學生的自我認知。
了解個人成長史和目前的主要癥狀,和她探討輔導目標及焦慮反映如何影響到自己的日常機能的。對此種焦慮采取“順其自然,為所檔位”的態(tài)度。即對焦慮不關注、不苦惱、不對抗正確的看待自己,不被同學的看法所左右。端正自己聽課的心態(tài)。對自己的焦慮如果實在不知道該給誰訴說的話可以采取寫日記的方式來緩解的。
善于調節(jié)自己:當覺得疲勞、緊張的時候就應該適時的調整一下,比較簡單的方法比如聽聽音樂、洗個熱水澡、課間到室外散散步做做操、和朋友聊聊天、保證充足的睡眠、深呼吸調節(jié)、每次考試前微笑一下并對自己說“我能行,因為我已經(jīng)做好準備了?!?/p>
情景練習:
課堂情景:課堂上不要只注意老師說了些什么,注意有效信息的篩選及而老師們分析問題的方式,只選取必要的信息做記錄。放松心情,享受課堂給自己帶來的愉悅感,不要把這些內容看得過重,因為即便是課堂上的重點考試的時候也不一定涉及。小組合作和老師提問的時候要大膽的聲音洪亮的吐字清晰的說出自己的見解和看法。
家庭情景:改變自己的意識多和家人交流,開心的談自己在學校的生活與同學相處的情況,自己所學的新的知識等等,也幫媽媽做做家務。也多和父親交流,情緒一定要愉悅飽滿,并為此而感到高興。
交往情景:在路上遇到同學或熟識的人不要緊張,主動大方的和他們打招呼,可以和關系近一點的同學約好一起上學放學。對自己的家境也不用遮遮掩掩,這和你自身沒什么關系,與人交往不是因為對方的家境而是因為自身的人格,在這一點上你和他們是平等的,所以你無需自卑。多參加集體項目,大方的加入到群體中,對有困難的同學主動的提供幫助。
第二階段:在繼續(xù)前一階段的基礎之上尋求班主任及其母親的幫助來更好的提高小娜的自我認知,塑造其積極自信的內心世界。
鑒于小娜同學對老師非常的信任,所以一方面讓她多像老師請教溝通,另一方面尋求老師的幫助,以達到對小娜同學認知重建的目的。班主任老師多和小娜同學交流,對她的學習方法進行指引。多看到她的優(yōu)點,并能夠不避諱的點出這些優(yōu)點以增強小娜同學的自信。鼓勵她多參加集體活動。
另外,尋求其母親的配合。教給一定的聊天技巧,盡力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家庭環(huán)境。
五、效果與反思
通過兩個月后回訪班主任老師的評估和同學的反映,小娜同學比以前開朗了許多,學習狀態(tài)有明顯的好轉,也愿意參加集體項目,雖然次數(shù)不多卻也是很大的一個進步。課堂上回答問題的聲音雖不是很洪亮卻主動了許多。尤其是她的作業(yè),雖然也還是寫了很多相對于以前群蟻排衙的情況已經(jīng)是很大的轉變了,而且這次考試在全年級的排名上升了16個名次。
參考文獻
[1]《教育中的心理效應》劉儒德等著,華東師范大學出版
[2]《家庭教育指導師培訓教程》顧曉鳴主編,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