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風蘭
【摘 要】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的主要內(nèi)容,由于缺乏良好的閱讀策略,許多閱讀教學課堂并不是那么完善,不利于學生閱讀素養(yǎng)的提升。在新時期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當積極采取全新的語文閱讀策略,幫助學生正確認識閱讀對語文學習的重要性,督促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閱讀習慣。本文主要對語文閱讀策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應的應用策略。
【關(guān)鍵詞】 語文閱讀策略;小學語文教學;應用
隨著新課改的穩(wěn)步落實,小學教學也生成了全新的教學理念,加強對學生主體性的關(guān)注度,并要求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積極采取科學有效的教學實踐策略,以推動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提升。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是傳授式教學,這一方法缺乏對學生主體性的關(guān)注,整個課堂的教學實踐圍繞教師開展,學生只能夠在講臺下被動地接受語文知識,不僅沒有良好的學習效果,還容易出現(xiàn)消極學習狀態(tài)。閱讀是語文學習的基礎,也是培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關(guān)鍵內(nèi)容。為此,在新時期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當中,教師應當結(jié)合學生的課堂主體性,積極采取創(chuàng)新多樣的語文閱讀策略,逐步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zhì)量。
一、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有目標地進行閱讀
在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只會要求學生直接展開課文閱讀,并不會過多關(guān)注學生的閱讀過程。許多學生在閱讀幾次以后,便感覺整個閱讀流程過于枯燥乏味,失去了閱讀興趣。對于這一狀況,教師應當采取提出問題加引導的方式,即在學生閱讀的基礎上適當提出一些與課文內(nèi)容相關(guān)聯(lián)的問題,使學生能夠帶著問題展開閱讀。在問題的約束和引導下,學生的閱讀會顯得倍加認真,并且在閱讀的過程中主要尋找這些問題的答案,一定程度上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成效。教師在為學生提出閱讀問題的時候,不僅要關(guān)注課文實際內(nèi)容,還需要劃分相應的難度,避免問題難度過大造成學生難以找到答案的狀況。這些問題的提出是為了引導和規(guī)范學生的閱讀流程,如果問題難度太大使學生閱讀不下去,會適得其反。
同時,教師還需要提高問題的趣味性。在以往的閱讀教學中,一些教師會提出一些引導性閱讀問題,但多數(shù)都是圍繞中心思想提出的問題,如“作者在課文中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課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文章段落之間有著什么樣的聯(lián)系”這些問題雖然屬于閱讀課堂上的主要教學問題,卻缺乏一定的趣味性,學生并不會對這樣的問題產(chǎn)生閱讀探究興趣。為此,教師需要為學生提出一些趣味多樣的閱讀引導問題,如“閱讀文章后你有什么想法”“如果可以,你會選擇成為課文中的哪個角色,為什么”“這篇課文對你有什么啟發(fā)”這些問題不再以課文教學知識為中心,轉(zhuǎn)而圍繞學生的閱讀認知來開展。在這些問題的引導下,學生能夠積極愉悅地展開閱讀,并認真思考這些趣味的問題,主動提出自己的想法。學生在問題引導下的閱讀實踐,往往要比直接的閱讀更加有效,且能夠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得整個閱讀課堂變得豐富多彩。
二、情境創(chuàng)設,帶領(lǐng)學生進入閱讀氛圍
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材中,所涉及的課文很多都是故事性課文,它們本身充滿了趣味性,并且蘊含著一定的人生道理,學生能夠在閱讀這些故事性課文的過程中,感受其中的人生哲理,從而形成一定的閱讀思想感悟。為了進一步加深學生的閱讀印象,教師可以圍繞這些故事性課文展開情境創(chuàng)設,為學生設置一些趣味的閱讀情境,促使學生迅速進入閱讀氛圍,深層次思考這些課文的主要內(nèi)涵。比如,在學習《烏鴉喝水》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烏鴉喝水的圖片,并要求學生從烏鴉的角度思考,如何能夠最快喝到瓶子里的水。學生可以假設自己就是課文中的烏鴉,然后嘗試提出各種方法進行喝水,教師可以帶領(lǐng)學生一一驗證各種方法的可行性,使得學生的文字閱讀能夠變成真實情境。在這樣的情境閱讀推動下,學生能夠迅速進入愉快的閱讀氛圍中,并且感受到語文課文閱讀的趣味性。
同時,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嘗試扮演課文中的角色,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感悟。比如,在學習《小馬過河》的時候,其中涉及了小馬與其他動物之間的對話,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分別扮演其中的角色,然后將整個故事演繹出來。為了盡可能覆蓋到所有的學生,教師可以先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然后以小組的形式展開情景模擬。在這樣的活動實踐當中,學生能夠?qū)F(xiàn)實認識與課文內(nèi)容聯(lián)系起來,正確了解小馬的內(nèi)心變化,且能夠知道為什么每個動物的說辭都不一樣。教師可以在學生完成情景模擬活動以后,將這個故事性課文的人生道理講解給學生,使學生迅速了解和接受這些道理,并隨之產(chǎn)生全新的閱讀感悟。此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將參與情境活動的感悟分享出來,彼此交流閱讀想法,重新審視語文課文的趣味性與豐富性。
三、閱讀延伸,幫助學生接觸更多的課外文章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文雖然豐富多樣,包含著許許多多的閱讀主題,但每個主題所能涉及的課文僅為三到五篇。在這樣的主題閱讀實踐中,學生并不能對課文主題形成深層次的認識,轉(zhuǎn)而只能淺嘗輒止,缺乏良好的閱讀培育流程。為了提高小學生的語文閱讀素養(yǎng),教師有必要在開展閱讀教學的基礎上,積極進行閱讀延伸,即將與課文主題有聯(lián)系的課外文章引入課堂中,促使學生能夠接觸到更多的同類型文章,持續(xù)提高學生的閱讀活力。教師在幫助學生展開閱讀延伸的時候,需要認識到學生才是閱讀課堂中的主體,因而并不能過多干涉學生的閱讀過程,而應當留給學生充足的閱讀時間,讓學生能夠圍繞閱讀主題展開深層次的語文閱讀,逐步形成良好的閱讀認知。
由于新時期的小學語文教學強調(diào)學生的課堂學習主體性,因而教師還有必要鼓勵學生自主展開閱讀延伸?,F(xiàn)階段,我國的網(wǎng)絡科技水平已經(jīng)有了顯著提升,學生能夠獲取大量的課外文章,并且可以尋找自己所喜歡的閱讀文章類型。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僅僅需要為學生選擇閱讀主題,閱讀延伸則可以由學生自己在課下完成,無論是紙質(zhì)書籍還是網(wǎng)絡文章,都能夠成為學生閱讀實踐的渠道。為了確保學生的閱讀延伸較為規(guī)范有效,教師也可以適當提出一些閱讀要求,如學生需要在課外閱讀延伸的基礎上,篩選出自己所喜歡的文章段落,并對這些文章段落以課堂閱讀的方式加以剖析,以形成良好的閱讀見解。
四、讀寫結(jié)合,充分提高學生的閱讀寫作素養(yǎng)
閱讀與寫作同屬于小學語文教學的核心內(nèi)容,兩者相互聯(lián)系且互為依賴。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學生的寫作來源便是閱讀,只有經(jīng)過了大量的文章閱讀,才能夠形成良好的語文寫作意識。寫作是閱讀的延伸,也是閱讀的實踐形式,失去了寫作,那么學生的閱讀感悟便無從表達。在新時期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當積極采取讀寫結(jié)合的教學方式,即將閱讀與寫作教學聯(lián)系在一起,使學生能夠在閱讀的基礎上展開寫作。比如,在學習完一篇課文以后,學生必然會產(chǎn)生一定的閱讀感悟。教師可以以這一課文的讀后感為題,要求學生進行相應的寫作實踐。這時候的學生本身擁有許多的內(nèi)心想法想要表達,寫作為他們提供了平臺。為了保障讀寫結(jié)合教學的科學有效性,教師可以減少學生的寫作字數(shù)要求,只要求學生進行小練筆,避免占用太多的閱讀教學時間。對于學生的寫作內(nèi)容,教師需要加以重視,并分別加以評價,使得學生能夠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關(guān)注,從而認真閱讀以完成后面的寫作練習,最終提高學生的閱讀寫作素養(yǎng)。
總而言之,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已經(jīng)很難發(fā)揮效用,也不利于學生閱讀素養(yǎng)的提升,教師應當在新時期加強語文閱讀策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積極采取全新的閱讀引導與實踐方法,幫助學生樹立完善的語文閱讀意識,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閱讀習慣,逐步提高小學生的語文閱讀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顧婷婷.基于思維導圖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探究[J].華夏教師,2020(05).
[2]張啟道.養(yǎng)成“讀出發(fā)現(xiàn)”的習慣——閱讀教學策略探尋[J].小學教學參考,201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