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小麗
摘 要:隨著多元化潮流的不斷涌進,民間音樂的地位日趨降低。而學校是傳承和發(fā)揚民間音樂的重要場所,怎樣在流行音樂盛行的社會背景下對中學生進行民間音樂教育,是目前學校必須思考的一個問題。本文主要探討如何將民間音樂融入中學音樂的教育教學中,進而促進民間音樂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民間音樂;中學課堂;音樂實踐
民間音樂作為中國歷史上的傳統(tǒng)音樂、中國民族音樂文化的主要形式之一,在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作用至關重要。在教學實踐探討中,要注重將民間音樂不斷融入教學中,促使學生在塑造自我音樂素養(yǎng)的基礎上,能夠感受到我國傳統(tǒng)音樂文化的魅力,促進音樂的不斷傳承與發(fā)展。
一、民間音樂走進中學音樂教學的意義
民間音樂是我國音樂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將民間音樂引入到中學音樂教學活動中,不僅可以使音樂教學資源更加豐富,也契合了相關大綱的要求。音樂教師可基于原有教學內(nèi)容適當選取當?shù)夭糠置耖g音樂進行教學,制定科學、可行的教學方案,不但能讓學生體驗到民間音樂的巨大魅力,還能使音樂課堂的教學內(nèi)容更加豐富。例如學習歌曲《鴻雁》時,通過聆聽,判斷是哪里的民歌。在多媒體教學演示下,學生興趣濃厚,載歌載舞,能夠很快演唱并牢記在心。當前的中學生更樂于接受不同風格類型的流行音樂,對于我國傳統(tǒng)形式的民間音樂卻十分陌生,長期下去,許多優(yōu)秀的民間音樂將會慢慢消失。因此,教師在音樂教育中必須重視民間音樂的教學,促使學生提升音樂興趣,實現(xiàn)音樂文化的傳承。
二、民間音樂走進中學音樂課堂的問題
1.民間音樂進課堂,教學現(xiàn)狀不容樂觀
基于目前信息化的時代背景,流行音樂通過各種媒體渠道的大量傳播,成為當今社會的主流音樂文化,而民間音樂則逐漸從音樂領域中消失。教師必須在課堂教學中做到均衡教學,將我國優(yōu)秀的民間音樂引入課堂,增強學生對本民族音樂文化的理解,并不斷感受中國傳統(tǒng)音樂所表達的內(nèi)容與情懷。當前,大部分中學在開展音樂教學時,并沒有意識到音樂的影響力,而是作為一個副課,仍以流行音樂為主,民間音樂在教材中雖占比重適中,但實際教學中,并沒有深入學習和探究,致使民間音樂離學生越來越遠。
2.教師對民間音樂重視不足,核心素養(yǎng)認識不高
民樂在音樂院校中的招生比例很少,畢業(yè)后從事音樂教育的民樂老師更少。許多中學都沒有對學生開展民間音樂方面的教育,使得大部分音樂教師在民間音樂方面的技能比較弱、音樂理解比較低。尤其是中學階段的教學,對教師音樂技能的要求相對高,而具備民間音樂技能的教師就更少了,由于教師人力與技能的限制,使得民樂課程的教授也受到了阻礙。
3.民間音樂教學設備欠缺
音樂教學離不開教學設備的支持,可運用視頻或音頻播放各類不同形式的民間音樂,運用多媒體來展示民間音樂的魅力,讓學生通過聆聽來感悟、模仿學習,以達到學習的目的。當前許多中學的音樂設備十分簡陋,根本無法達到課標要求的教學效果。即使有些學校建立了音樂多媒體教室,教室中多為鋼琴、手風琴、吉他等西洋樂器,關于民樂的樂曲,例如絲竹樂器、打擊樂器等幾乎很少配備。這樣的現(xiàn)狀,教師就會更多地依靠使用多媒體來教學和展示,學生只能通過音頻、視頻來認知,對于樂器的真實感受也就無從談起。
三、民間音樂走進中學音樂教學的策略
1.加強教學實踐,彰顯民間音樂的魅力
在音樂課堂實踐活動中,將學生六人一組進行分組,分組時候盡量將相同專業(yè)的學生錯開,確保每組都有學生會使用樂器伴奏,讓所有學生按已有的知識框架進行梳理,然后教師根據(jù)預先定好的議題展開討論,討論中表演的小組成員為主要答題人,其他小組可以向其提出疑問,教師主要負責引導和糾偏,并針對問題,對學生進行拓展講解,最后,教師聯(lián)合其他小組共同給輪值小組進行評分,所得分數(shù)為該小組的集體分,并將此集體分作為期末考核的參考分。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的學習興趣較高,能夠積極討論選擇的民間音樂的表達形式,當前的音樂課堂實施效果良好,為進一步拓展民間音樂奠定堅實基礎。
2.挖掘課外民間音樂資源,補充音樂教學
民間音樂作為一類課外資源,其資源內(nèi)容豐富、題材廣、范圍大,每一地區(qū)都有獨具特色的音樂形式,而且展現(xiàn)出的風格也有較大的迥異性,教師可以依據(jù)地區(qū)特色來選擇合適的經(jīng)典曲目,以補充現(xiàn)有的教學。我們應學會如何去開發(fā)民間音樂資源,并在課堂教學中對其進行有效利用,讓學生能夠全方位地了解民間音樂,了解我國民間音樂文化的深刻內(nèi)涵。因此,我們應大力挖掘課外民間音樂資源,對教材中的民間音樂部分進行有效補充。
3.挖掘民間音樂資源,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
將民間音樂引入初中音樂教學中,必須突出其地域特征,這對于民間音樂的未來發(fā)展十分重要。教師在開展音樂教學活動的時候,應在每學期合理安排一定課時的民間音樂教學,對其課件進行科學、有效的設計,營造良好的民間傳統(tǒng)音樂文化的學習氛圍。筆者在參加某次音樂課堂教學活動中,音樂教師通過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借助當?shù)刭Y源具有的優(yōu)勢,營造良好的視聽效果,讓學生充分感受中國傳統(tǒng)音樂的獨特魅力,當播放民間音樂人的表演視頻時,學生被其中表演者時尚的造型和帥氣的吉他演奏所吸引,老師便趁機向?qū)W生講述了這些民間藝人學習音樂的事跡,許多學生紛紛表示也要學習民間音樂。
民間音樂文化燦爛而豐富,作為我國傳統(tǒng)音樂中流傳至今的經(jīng)典,較多的作品其內(nèi)涵豐富、教育意義深遠。筆者認為教師轉(zhuǎn)變教學觀念和態(tài)度,完善知識和技能,以及采用合理的形式,將民間音樂融入到中學課堂教學中,增強音樂教學的實踐性,可以使學生真正感受到我國傳統(tǒng)音樂的璀璨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