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怡
摘 要:隨著課程改革進一步的發(fā)展,雖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在課程改革之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仍然存在著一定的障礙。因此,相關教育工作者必須要盡量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當中閱讀教學的實效性。審視目前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提出一些對語感培養(yǎng)更加有效的策略,讓小學語文課堂閱讀教學可以煥發(fā)出更多的活力?;诖?,本文主要討論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語感培養(yǎng)策略,以供相關人員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語感;培養(yǎng)
如果想要讓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有所提高,不但要學會通讀,同時也要盡量培養(yǎng)語感,在教育閱讀教學的時候語感訓練,可以讓學生獲得語感的培養(yǎng),通過教學實踐不難發(fā)現(xiàn),在閱讀教學的時候,教師通過一些特定的方法,能夠有效地輔助學生提高的語感的靈敏度,并且提高學生的領悟能力。
一、立足教材朗讀內(nèi)容
對小學生語感的培養(yǎng)和課堂教學活動是有密切關系的,特別是朗讀教學,效果非常顯著。教師使用哪一種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能力,主要取決于教學內(nèi)容,比如教師在教育學生學習《五彩池》這一課當中,就充分地描述出了造龍山上面五彩石比較美麗的景色,給讀者展示了一幅秀美的彩色畫卷,也抒發(fā)了作者對大自然以及祖國的熱愛之情。根據(jù)對這篇課文內(nèi)容,以及中心思想的閱讀,我們可以通過更加輕快的語調(diào)來完成教學,這樣可以讓學生領會五彩石的獨特之處。教師如果想要表達喜悅的感情,可以讓學生放出聲音朗讀,而如果想要表達氣勢雄壯的感情,那么就可以讓所有的學生都齊聲朗讀,如果想要表達一種委婉的情緒,就需要個別學生的輕聲朗讀。不同的朗讀方式,可以表達出教材中不同的情緒,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1]。
二、品讀課文強化語感
語言的演繹有時候需要將語句變成一種富有感情的聲音,仔細的對其品味,但是有的時候從字面意思就可以理解,一般學生都會對自己的母語會有一定的敏銳感,因此,教師在進行閱讀品味的時候,要盡量強化語感閱讀,引導學生在閱讀的時候,使用生動的語言。讓學生感受到文章當中比較特殊的環(huán)境。因此,教師在上課之前,對自己的語言訓練必須有所加強,讓課文能夠被讀懂,并且讀出感情。比如教師在教育學生學習《登泰山觀日出》這一課的時候,就可以通過不同的語速或是感情來閱讀文章,有一些句子比較長,學生讀起來很難處理感情,這個時候教師可以抓住時機,首先進行示范朗讀,通過動情的朗讀可以讓學生受到感染,使學生獲得心靈方面的共鳴。之后再讓學生試著去朗讀,帶著感情的訓練學生,通過對學生的語感訓練,就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方面的理解,從而使學生學習效果有所提高[2]。
三、強化學生朗讀訓練
學生讀通課文是能夠培養(yǎng)一個能力最基礎的條件,如果不去朗讀,那么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就會成為虛無縹緲的東西。而讀懂并且要讀通課文,才能夠讓學生朗讀水平有所提高,所以,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的時候,要盡量結(jié)合教材,使用比較有效的方法指導學生,并且要強化學生的技巧訓練,使學生的朗讀水平獲得提高,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能力。首先就是朗讀方式,教師可以按照實際情況,進行細讀和精讀,比較朗讀以及誦讀等各種不同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對朗讀技巧方面的感悟,讓學生能夠通過看見不同的文字內(nèi)容,使用不一樣的方式完成朗讀任務,讓學生對文字的直覺性有效提升。其次就是朗讀的方法,教師需要不斷強化朗讀的方法,讓學生可以在朗讀的時候注意字詞句之間的停頓。通過語調(diào)以及語速,了解朗讀的細致之處,使學生可以根據(jù)文字內(nèi)容,更加直觀的了解自己的感情色彩。再次就是朗讀的形式,教師可以使用形式更加多樣的,具有變化性的朗讀方式,比如繞過學生的自由朗讀等,讓學生可以通過閱讀讀出感情,讀出文字當中的內(nèi)容,并且了解課文具有的神情和意味,比如教師在教育學生學習《登泰山觀日出》的時候,其中有一段描寫太陽的語句,非常難以處理,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通過一些語調(diào)的快慢以及高低技巧,讓學生了解在哪一處應該轉(zhuǎn)折,哪一出應該急促,從而使學生能夠把握感情色彩,強化朗讀訓練。
四、推敲課文培養(yǎng)語感
在文學作品里塑造形象,和生動的語言描述有密切的關系。個別語句,特別是一些重點語句,不只是包含一個方面的含義,同時還包含了很多字面上的意義,以及不同的語言文字在不同環(huán)境當中特定的意義。這些語句對表達情感,以及塑造人物等各方面的幫助都是很大的,所以,教師應該在教學的時候,讓學生了解字詞的確切含義,并且體驗事物和字詞之間的重要聯(lián)系,讓學生比較一些比較簡單的字詞句。比如學生在學習《貓》這一課的時候,學生只會感受到小花貓在滿月時候比較可愛,但是對前半部分作者所表達出的情感并不是十分了解。這時候教師就可以抓住一些比較關鍵的字詞,根據(jù)和原本相反的意思來使用詞語,讓學生進行比較,學生通過這樣的比較,就可以了解作者究竟是通過哪一樣的情感來完成刻畫的,教師要盡量使用多種不同的方式拓展學生視野,使學生提高感知能力,增加知識儲備。
綜上所述,通過讓學生語感加強的訓練,教師可以讓學生的朗讀水平有所提高,并且培養(yǎng)學生口頭表達能力,使學生的閱讀能力也有顯著增強。這樣可以使學生語文綜合素質(zhì)獲得發(fā)展,讓學生的語文成績有所提高。
參考文獻:
[1]周靜.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語感培養(yǎng)方法淺談[J].中華少年,2019(24):111-111.
[2]毛曉玉.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語感培養(yǎng)[J].讀與寫(上,下旬),2019,016(01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