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陽梅 張宗雄
摘 要:學困生的轉化是所有教師需要攻克的難點,說它難,是因為每個學困生形成的原因各不相同,有家庭原因,也有學生個人的因素,還有教師和學校引導上的不當,等等。要想徹底轉化學困生,教育者只有認真深入地分析學困生形成的原因,才能做到“對癥下藥”,實現(xiàn)“藥到病除”的目標。
關鍵詞:初中教育;學困生;成因分析;轉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01-018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01.094
在初中班集體中,教師應很認真、公平地對待每個學生,努力使每個學生的能力都能夠最大限度地得到提升,為以后高中的學習奠定扎實的基礎。然而,在教學過程中,總有一些學生學習上有些吃力,不能專心聽講,思想上愛開小差,還有些學生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回家不寫作業(yè),等等。這樣的學生就是學困生,他們是每個教師最為頭疼的,也是教師用心最多,收效卻是最少的一個群體。那么,我們該如何做,才能事半功倍,讓學困生盡快跟上班級的整體步伐呢?
一、逐一認真分析學困生的成因
列夫·托爾斯泰說過:“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睂τ趯W生來說也是一樣,優(yōu)秀的學生都有良好的學習習慣,端正的學習態(tài)度,家長及時的教育等,而學困生的形成各有各的原因。歸納一下,大約以下幾種原因居多。
(一)家庭教育與學生的成長不同步
家庭教育在學生整個成長的過程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換而言之,學生的習慣大部分來自于家長的言傳身教,耳濡目染,家長的為人處世對于學生的發(fā)展具有極其重要的影響。通過調(diào)查研究,我們發(fā)現(xiàn)存在問題的家庭教育大致有以下幾種類型。
1.留守兒童缺監(jiān)督。這些兒童的父母為了生活,從小把孩子交給爺爺奶奶帶,自己外出打工,有時候甚至一年都不回來一次。爺爺奶奶大多溺愛孫輩,舍不得他們受苦,在生活上無微不至的照顧,對他們的要求也是百依百順。同時,由于這些祖輩知識水平較低,沒有能力輔導孫輩功課,使得孫輩的學業(yè)無法得到良好的監(jiān)督。這種家庭的學生缺少了父母的監(jiān)督教育,在爺爺奶奶溺愛式的教育方式下養(yǎng)成了對學習的一種應付的態(tài)度,也影響了學生對學習的興趣,長此以往,學生自然會產(chǎn)生厭學的情緒。
2.鑰匙兒童缺交流。這些學生主要是指家長雖然自己帶孩子,但是由于工作比較繁忙,大多時候顧不上照顧孩子,孩子自己帶鑰匙,自己吃飯,自己學習。這些學生每天放學都是孤獨一人,生活上缺乏安全感,學習上很少有人和他們交流,了解他們的心聲。還有一些父母為了彌補對孩子的虧欠,認為多給點錢就好了,豈不知這樣不但解決不了問題,還會導致一些學生胡亂花錢,甚至迷戀網(wǎng)絡游戲,或者走上其他的歪路。
3.家長教育缺方法。有一部分學生的家長專職在家?guī)Ш⒆?,以孩子為中心,幾乎孩子的一言一行都在他的控制范圍之?nèi),事事包辦,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他們只要求孩子認真學習,不要浪費一分一秒的時間。豈不知這樣的教育要么教育出高分低能的孩子,要么就是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適得其反,不愿學習。還有一些家長對于孩子的期待值過高,制定了一些不切實際的目標,或者把自己沒有實現(xiàn)的夢想強加到孩子身上,一旦達不到自己的要求,就采用粗暴的教育手段對待孩子,甚至是體罰。這種做法表面看起來孩子很乖順,實際上這種做法很容易引起孩子對學習的畏懼心理,變得自卑而懦弱。
(二)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
幾乎大部分學困生的形成是因為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學習目的不明確,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上課開小差,做小動作,發(fā)呆;下課不主動完成作業(yè),沒有合理的復習計劃,甚至沉迷于網(wǎng)絡游戲。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他們自由散漫,紀律意識淡薄,班級榮譽感弱,甚至不在乎個人的榮辱與尊嚴。這些學生的不自控,不自律,不自信,不自尊直接影響了他們對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致使他們對學習產(chǎn)生一種破罐子破摔,自暴自棄的想法,長此以往,自然轉化為學困生。
(三)教師要求“一刀切”,懲罰措施簡單無效
許多學校會用成績來對教師進行量化考核,這就導致教師對學生的要求都是統(tǒng)一的,希望每個學生都齊頭并進,但是這個要求顯然是不現(xiàn)實。每個學生都有個體差異,而且我們要容許這種差異的存在,教師應該努力縮短這種差距,而不能消除??墒窃谌粘5慕虒W中,有的教師對學困生恨鐵不成鋼,一旦出錯,就會加以懲罰,而且這種懲罰簡單粗暴,無效且呈惡性循環(huán)。如讓學生把錯的題抄十遍,甚至更多。這樣的懲罰是沒有效果的,學生只會機械地完成作業(yè),不會進行深入的思考,還是會出現(xiàn)同樣的錯誤,甚至有些學生會因此對學習產(chǎn)生了厭惡與反感。
二、引導學困生走出“困境”的策略
沒有一個學生愿意成為學困生,也不是哪一個學困生是天生的,學困生的形成有其必然的因素,并且每個學困生形成的原因可能還各不相同,這就需要相關的教師深入了解學生的日常生活狀況,只有找準“病因”才能“對癥下藥”,也才能真正做到“藥到病除”。
(一)家校合力,讓學困生走出“困境”
學生要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只憑學校和教師的力量是很難完成的,主要還是要靠家長的支持與配合。只有雙方合力,學生才能盡快走出“困境”。例如,父母在外打工的,可以通過手機視頻、電話等手段與孩子交流,了解他們的學習情況,鼓勵、督促他們努力學習。家長忙于工作的,教師可以和家長們溝通,讓家長認識到孩子學習的重要性,要明白“人生最大的成功就是教育好自己的孩子”這一道理。如果實在太忙,可以在孩子放學后盡量騰出一個人去管理孩子的學習。另外,家長還要適當降低對孩子的要求。初中學生已經(jīng)有了自己的主張和見解,所以我們盡量要以“理”服人,不能稍有不順心,就對孩子加以責罵和體罰。相反,我們要及時發(fā)現(xiàn)孩子的優(yōu)點和進步,并及時給予肯定與贊揚,讓孩子樹立自信;同時還要教會孩子獨立生活,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成為一名真正的有素養(yǎng)的人。辦法總比問題多,相信只要我們家校合力,讓他們在溫馨、關愛的環(huán)境中成長,在自信、自立中學習生活,走出“困境”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二)制定目標,轉變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
學困生有時候自己也想好好學,無奈基礎太弱,跟不上老師的節(jié)奏,最終不知道該怎么學、學什么而放棄學習。所以,教師一定要和學困生心平氣和地進行交流,制定一些切合實際的目標。所謂切合實際的目標就是短期目標和中期目標,例如短期目標以一節(jié)課或者一天,一周為期限需要完成的任務;中期目標以半月或者月為期限需要完成的任務。對于學困生剛開始的要求不能太高,要讓他們感覺這個目標可以輕松達到,以便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與自信。例如記單詞,我們可以要求他們每天背5個單詞,熟讀默寫即可??此泼刻斓臄?shù)量很少,關鍵在于堅持,關鍵在于教師和家長的監(jiān)督,讓他們學會日積月累,積少成多,這樣學習自然慢慢就跟上了。另外,教師和家長還應該堅持提醒或者督促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課前預習,課上認真聽課,課后認真復習;不懂就問,大膽質(zhì)疑;做題的時候仔細讀題,先易后難……這些好的學習習慣養(yǎng)成了,學困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就激活了,自然能跟著教師的步伐前進了。
(三)改善評價機制,改變懲罰措施
由于家庭或者教育方法的不同,致使學生的基礎有好有差,能力有強有弱。學優(yōu)生幾乎是人見人愛,教師和家長的評價都能及時到位;但學困生的表揚聲相對來說就很少。其實面對學困生,我們應該給予更多的鼓勵與評價,即使他們說錯了,那教師也應該給予他們尊重,鼓勵他們認真聽課,下次爭取答對。并且對他們的要求應該稍微低一點,只要發(fā)現(xiàn)他們的閃光點,就可以進行肯定與鼓勵。例如班上有個學生,期中英語平均成績112(滿分120),她考了90多分,英語教師很不滿意。但是和這位學生交流后才知道,以前這位學生的英語沒及格過,那么這個時候英語教師就應該大加鼓勵。同時,教師還要摒棄單一枯燥的如抄寫若干遍的懲罰措施,采取多樣性的懲罰措施。例如有個學困生,記憶單詞比較吃力,其他同學全對,這個學生可能只對了一半,那么教師可以讓學生在抄寫若干遍和主動識記直至聽寫下去,二選一,相信學生都愿意主動識記。接著,教師可以和學生談心,告知學生抄寫的目的也是為了識記,只要學生能夠識記下去,不必選擇抄寫若干遍這種費力又低效的方法了。在談心中轉變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在評價中樹立學生的自信,在懲罰中感受關愛,相信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學習,學生的學習很快會取得進步的。
三、結語
學困生不是一天就形成的,學困生的轉化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家長、教師和學生的持之以恒的堅持才能實現(xiàn)。在這場拼“恒心”“耐心”“毅力”的長跑中,缺了誰的力量都是很難完成的。家長一定要做好監(jiān)督與督促工作,教師一定要做好引導與交流工作,最主要的是學生自己要轉變態(tài)度,調(diào)整心態(tài),刻苦努力,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相信在大家一起努力下,學困生最終可以走出“困境”,緊跟班級整體進度,實現(xiàn)初中義務教育的最終目標,也使學生真正成為健康成長、全面發(fā)展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郭淑金.初中英語后進生形成歸因及轉化策略的研究[J].當代教研論叢,2018(2).
[2]姚蘇芮.初中后進生管理的問題與策略研究——以邢臺市A中學為例[D].河北大學,2015.
[3]王世豪.初中階段后進生的轉化策略[J].甘肅教育,2019(15).
[4]陳永生.談初中后進生成因與轉化策略[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7(2).
[5]陳華飛.合理研究初中后進生的成因分析及相關策略[J].教育,2016(12).
[6]張麗清.初中后進生的轉化及有效策略研究[D].河北大學,2016.
[7]孫礫.初中學困生成因及轉化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15(99).
[8]周黎黎.當代初中后進生的成因分析及相關策略研究[D].蘇州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