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鳳霞
摘 要:在小學高年級語文寫作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導圖意識,培養(yǎng)學生構建思維導圖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幫助學生準確把握作文題目的立意,有效建立清晰完整的寫作知識脈絡,促進學生寫作能力得以更好地提升和發(fā)展。教師在寫作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對學生構建思維導圖意識和能力的培養(yǎng),鼓勵學生在寫作過程中運用思維導圖幫助自己更好地進行寫作訓練,并在長期作文過程中熟練掌握構建思維導圖的技巧和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年級;寫作教學;思維導圖
當前的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普遍存在著學生對于出題人意圖把握不準、寫作偏題、文章結構凌亂、內容平淡空洞等問題。小學五年級學生已經認識了2200到2500個漢字,能夠寫出簡單的紀實作文和想象作文,能夠通過寫作來達到表達自我、與人交流的目的。這一時期學生的表達欲和創(chuàng)作欲正在萌芽,教師要善于把握這一時機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和寫作能力,幫助學生學會建立思維導圖并通過思維導圖來指導自己寫作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作能力和水平,從而提升學生的整體文學素養(yǎng),促進全民素質的整體進步。針對目前我國小學語文高年級寫作教學的現狀以及思維導圖在小學高年級語文寫作教學中的有效應用,我們做出了以下幾點探究。
一、小學高年級寫作教學中的現狀
1.對于題目立意把握不準確
受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影響,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大多思維固化,缺乏創(chuàng)新,導致學生在寫作時容易千篇一律,在寫作之初沒有形成先確立作文中心思想的習慣,一味套用模板,缺少自主思考,導致寫作水平低下,并且在寫作過程中寫著寫著就容易跑題,到最后連學生自己也不知道寫了些什么。另外,立意把握不準的另外一個原因在于許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會鼓勵學生發(fā)揮想象力,卻忽視了對學生基本能力的培養(yǎng),導致學生在進行有確定題目的作文考核時無法快速準確地抓住題干,審題能力的缺乏也就導致了立意把握不好,在寫作過程中也就無法體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最后,學生寫作立意不準容易跑題還在于小學生實際生活經驗較少,缺少對生活的認知和深層次的感悟,導致寫出來的作文缺乏真情實感,大多根據作文模板疊加套用,作文空洞無味,教師平時缺乏對學生觀察生活的引導及對立意方面的鍛煉,學生忽視了對生活細節(jié)的觀察和思考,寫作的時候也就缺少了一絲靈性,導致寫出來的作文缺乏明確的主題和思想。
2.對于文章框架建立不清晰
由于小學生自身文學水平的局限性,加上學生生活閱歷的不足,導致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無法邏輯清晰地敘述一件事情的所有細節(jié)。小學生年齡尚小,閱讀量和詞匯量普遍不高,對事物的觀察也只是停留在淺顯的表面狀態(tài),在對一項事物進行描寫時無法通過自身儲存的知識來完整進行描述,因此寫作過程中時常出現邏輯混亂、框架結構不清晰的情況。由于教師平時機械化的教學方式,忽視了對寫作技巧的培養(yǎng),導致學生在寫作時無法通過細節(jié)的詳細描述來體現學生的真實情感,最終成了茶壺里的餃子——肚里有貨倒不出。對作文整體把握不足就會導致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缺乏整體的邏輯性和嚴密性,寫出來的文章顛三倒四,結構模糊。加之受現在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電視網絡以及各種視頻網站的信息轟炸,各種低俗文化不斷充斥我們的生活,學生長期接觸這些快餐式的娛樂文化,心思浮躁,缺乏必要的文學積淀,導致寫出來的作文語言淺陋粗鄙,缺乏美感,語句邏輯混亂,框架模糊。教師平時在進行寫作教學時也大多忽視了對學生構建框架方面的訓練,學生缺少了在寫作前制訂結構框架的意識,最終寫出來的作文也無法看出清晰完整的結構。
3.對于寫作內容缺乏創(chuàng)新性
由于教師教學觀念的落后和僵化,導致在進行寫作教學時大多采用公式化的教學方式,將寫作的要求像數學公式一樣要求學生牢記下來,在寫作的過程中要求學生嚴格按照公式來,全班寫出來的作文像流水線上的產品一樣千篇一律,毫無新意。其次由于學生生活環(huán)境比較單純,無法接觸不同的環(huán)境和不同層次的人群,在寫作時只能選取自己較為熟悉的家庭和學校兩方面,可供寫作的素材充滿了局限性。由于繁重的課業(yè)負擔,學校通常會取消實踐活動,學生也因此失去了積累寫作素材和生活經驗的機會,無法通過不同的社會環(huán)境來激發(fā)自身的寫作靈感,創(chuàng)新意識得不到培養(yǎng),缺乏對生活的觀察和感悟,寫作時缺乏自主意識,機械照搬寫作公式,最終導致思維模式僵化,創(chuàng)新意識不足,無法寫出充滿新意的作文。
二、思維導圖運用于小學高年級寫作教學的有效性
1.有助于學生明確寫作意圖
思維導圖是一種發(fā)散性的思維方式和學習策略,在寫作教學中建立思維導圖有助于學生快速準確地確立寫作意圖。學生在日常學習中將學過的各類寫作意圖有序聯(lián)系起來,并通過各種素材之間的聯(lián)系不斷產生新的想法,讓學生在寫作時能迅速調動已有的知識庫進行篩選,挑選出與當前題目匹配度最高的寫作意圖,同時由于思維導圖的發(fā)散性和各種素材之間的相互關聯(lián),學生還能在確立意圖之后,通過這種聯(lián)系將與之相關的所有寫作素材全部調配出來進行有機組合,讓自己的文章內容充實豐富。例如進行寫作教學《鯨魚》時,教師可安排學生寫一篇小動物的作文,學生通過思維導圖可快速確立寫作意圖為“我喜歡的動物”,同時通過思維導圖的發(fā)散性可迅速聯(lián)想這個動物是什么,有什么特征,和動物之間發(fā)生的故事,動物在東西方有何寓意,性情是怎樣的,有什么用處,可以學習動物的什么精神,通過這種一連串的發(fā)散思維,寫作的意圖已經非常清晰明了,接下來的寫作都能緊緊圍繞這個主題展開,寫作的效率和質量都能得到有效提升。
2.幫助建立完整的寫作框架
思維導圖的構建是首先確立一個中心點,之后圍繞這個中心點不斷向外輻射,通過一系列的頭腦風暴將整個事件的前因后果邏輯清晰地羅列出來,達到追本溯源的目的。利用思維導圖的這種特性來幫助學生建立寫作的基本框架,能夠保證學生在寫作時擁有更加嚴密的邏輯性和更加清晰的寫作框架,幫助學生寫出更加高質量的作文。例如在練習寫作《我的心愛之物》時,通過思維導圖學生可快速確立寫作框架,首先確立中心點為心愛之物,其次延伸為植物、動物、玩具、禮物四大類,植物繼續(xù)延伸為花草樹木,動物延伸至鳥獸蟲魚,玩具延伸至毛絨、電動、益智,禮物延伸為朋友或是親人送的,發(fā)散之后又聚攏為喜愛物品的原因,是如何得到心愛之物的,和心愛物品之間發(fā)生的故事,心愛之物都有哪些特征,結尾點題,表達對心愛之物的喜愛之情。通過這種思維導圖幫助確立寫作框架的方式能幫助學生迅速梳理出清晰的寫作脈絡,搭建完整的寫作框架,以后寫出來的文章也能結構清晰,邏輯嚴密,言之有物,避免了內容的邏輯混亂,空洞無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