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入方
[摘 要]目前,農村小學語文教師課堂教學提問存在著不足,分析其具體原因,通過觀課、議課、同課異構等為行為手段進行探究后得出對策:教師要注重增添提問環(huán)節(jié)的趣味性,注重將提問和實際相結合,注重把控提問環(huán)節(jié)的頻率,要以文眼為突破口設置中心問題,以問題為中心探索有效教學策略。只有這樣才能讓語文課堂教學更高效。
[關鍵詞]語文課堂;有效提問;農村小學
[中圖分類號] G623.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0)34-0047-03
縱觀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提問方面,存在著不容忽視的問題。比如,學生對教師所提的問題不感興趣;不明白教師的意思;學生缺乏自信,害怕答錯;問題太難,學生不會回答;學生不想動腦思考;教師在課堂上的提問枯燥、可有可無;教師過多地進行提問和講解,形式單一;教師提問的語言過于乏味,缺乏吸引力。課堂中這種低效提問、無效提問的現(xiàn)象無法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使得課堂教與學的氛圍不夠活躍,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
分析其原因:一是學生覺得教師對于每篇課文的提問都差不多,沒意思。學生希望教師提的問題有趣味性、新穎、富于變化,少用 “分析”“概括”“總結”等這些枯燥無味的字眼。二是教師設計問題時沒能很好地結合生活實際,問題過于抽象,讓學生不能更好地理解其含義。三是教師沒能很好地對問題的引入頻率進行把控,使學生在課堂上容易出現(xiàn)疲勞現(xiàn)象。四是有些教師沒有針對中心問題進行設計,認為問題提得越多,越能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越能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越有利于達到教學目標。因此,一上課教師就提出了很多的問題,剝奪了學生獨自思考的空間和能力,讓學生失去了閱讀品味文章的時間,這種灌輸式的提問形式,失去了其教學作用和價值。
在新課改理念下,教師的導學要依靠提問來完成,課堂的有效提問是教學過程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對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提升創(chuàng)新思維發(fā)揮著積極作用。20世紀90年代崔允漷教授提出了有效教學理念:關注學生的進步和發(fā)展;關注教師的教學效益;更多地關注可測性;教師應具備一定的反思意識和有效教學的策略。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注重課堂中的有效提問,通過提問來提升語文教學的效益。
一、注重增添提問環(huán)節(jié)的趣味性
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個體差異,關注學生的學習現(xiàn)狀,注重學生的個性需求,設計出真正符合學生學習能力和適應他們個性發(fā)展的問題,在課堂教學中運用提問激起學生的積極思維,營造出趣味性強,活躍性高的課堂氛圍,讓學生能夠真正領略到語文學習的魅力。
例如,在教學《爬山虎的腳》時,教師可以先在多媒體教學設備上出示爬山虎的全景圖, 使學生對爬山虎的特點形成初步認知,然后帶領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生會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主動去閱讀課文。讀后,教師便可以引入提問環(huán)節(jié)。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爬山虎的腳是什么樣的嗎?請找出有關的語句讀一讀。
師:誰能把你所知道的爬山虎的特點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生1 :老師,爬山虎的腳顏色是……
生2 :老師,我來分享爬山虎的腳的模樣……
師:謝謝你們的分享??衫蠋熛胫琅郎交⑹窃趺匆荒_接一腳,一步接一步往上爬的,誰愿意分享?
(學生紛紛回答并討論)
師:是的,爬山虎之所以能像小壁虎一樣輕易地爬上高高的墻頭,而且不懼風吹雨打,那是因為它有腳呀。此時,你想用什么語言贊一贊它?
生3:爬山虎太厲害了!
生4:爬山虎真不簡單!
生5:哇!爬山虎神一樣的存在!
(教師順勢以“厲害”“不簡單”“ 神一樣的存在”等詞深入引導)
師:爬山虎的腳為什么是神一樣的存在?用什么法子才能了解這“神一樣的存在”的爬山虎的腳?
生6:實地考察。
生7:查找課外資料。
生8:讀課文,了解作者觀察和描寫的方法……
師:說得好!你們也是“神一樣的存在”!下面就請你們按所說的方法去讀課文吧。
教師向學生展示爬山虎往高處爬的視頻,圖文并茂的教學形式營造出了趣味性很強的課堂氛圍。學生興致勃勃地讀書、畫線、標注,教師也與學生一起研讀。學生不斷地有所發(fā)現(xiàn),教師于是鼓勵他們大膽與同學交流看法,并進一步引導他們把握重點語句,在有效的提問中強化對課文的理解。
在上述案例中,教師針對學生好奇心和好勝心強的心理特點,在問題設計環(huán)節(jié)中向學生提出一些新穎的、富有吸引力的問題,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課堂教學在提問中不斷推進。
二、注重提問和實際相結合
隨著素質教育理念深入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師們深深認識到語文教學離不開實際生活。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合理地設計提問環(huán)節(jié),在遵循學生的理解能力的基礎上將抽象的問題變得具體生動,讓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問題的含義,不斷發(fā)展學習思維。
例如,教學《難忘的一課》,教學目標是引導學生抓住文章的主線,感受文中所表達的臺灣人民熱愛祖國的強烈感情和深厚的民族精神。因此,教師在問題設計時就應當注重聯(lián)系當時的歷史背影,啟發(fā)學生的積極思維,使學生在思索中不斷獲得新知。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的后半段提出問題。
師:日本為什么不讓臺灣人學習漢語?
師:你覺得他們的陰謀詭計會得逞嗎?
師:你是從哪里感受到的?
這樣提問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把握文中的情感和價值觀。教師在設計問題時注重和實際相結合,讓問題滿足學生的精神需求,能使提問環(huán)節(jié)變得更有價值和意義。
三、注重把控提問環(huán)節(jié)的頻率
西方學者德加默曾提出:“提問得好即教得好?!毙W語文教師要想將提問的有效性在課堂中發(fā)揮到極致,在提問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上就要注重對引入頻率的把控,特別是在低年級,提問環(huán)節(jié)作為一種輔助性的教學形式,能夠在學生精神疲勞時幫助他們把注意力轉移到課堂學習中來,從而更好地推動課堂教學的深入開展。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當注重在課前、課中、課后不定期地引入提問環(huán)節(jié),以此來保障語文課堂教學的高效開展。
例如,在教學《小壁虎借尾巴》時,教師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中巧妙創(chuàng)設了問題情境,讓學生置身于對問題的思考中,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
(課件出示一則謎語)
師:小朋友,你們猜猜這是什么動物?
生1:壁虎。
師:你見過壁虎嗎?你知道它長什么樣子?
生2:長得像變色龍。
生3:長得像鱷魚。
生4:長得像四腳蛇。
(課件出示壁虎的圖片和簡介以及課題)
師:看了課文題目,你有什么想問的嗎?
生5:小壁虎為什么借尾巴?
生6:小壁虎的尾巴為什么斷了?
生7:尾巴有什么用?
生8:小壁虎向誰借尾巴?
提問是為教學服務的,課堂中的有效提問就是教師利用所創(chuàng)設的問題情境來激起學生主動地思維、積極地思考。這樣的訓練能直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達到語文課堂教學的高效。
學生有著豐富而細膩的思想,他們經常會產生一些想法或困惑。自制能力較弱的學生,恨不得一吐為快。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對于學生的各種質疑要及時地給予鼓勵,并正確地進行引導,用親切、贊賞的言行讓學生產生強烈的發(fā)言欲望,進而使其積極主動地參與思維活動。 教師通過對提問環(huán)節(jié)頻率的把控,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地將其與課堂教學緊密結合起來,能夠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四、以文眼為突破口設置中心問題
文眼是什么?文眼就是文章中至關重要的東西,它可以是幾個字,也可以是幾個詞,還可以是一兩個句子。盡管文眼只是那么一兩個句子、幾個字、幾個詞,但它卻是作者構思的結晶,是文章的血與肉、精與髓。它好似一扇窗,讓人能夠一下子洞察作者的情感、明了文章的內涵。教學中,教師的提問如果能以文眼為突破口,拋出問題,相信這個問題一定能揪住學生的心,使之情不自禁地去思考,去學習。
以《花潮》為例:上課伊始,教師借助視頻向學生展示了洶涌澎湃的潮水,讓學生通過聽其聲、觀其景,去談談對“潮”的體會與感受。
師:看完了這個視頻,現(xiàn)在你想用怎樣的一個詞語來贊嘆這潮水?
(學生說,教師板書)
師:下面讓我們一起再來欣賞另一種美景。(出示花潮) 看著這迷人的花,你又有什么感受?
師:聽潮水那山崩地裂的聲音,看潮水那洶涌澎湃的氣勢,你一定已經被震撼。今天我們就帶著潮水的震撼一起走進“花潮”吧?。ò鍟n題)這“花”與“潮”有著怎樣一種微妙的關系呢?
(帶著“花”與“潮”的關系的疑問, “什么地方的海棠花像潮水”的問題也順勢而出,學生帶著問題自由讀課文)
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要善于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教師要以學生的獨立思考為基礎去培養(yǎng)他們的批判精神。在《花潮》一課的教學伊始,教師以觀看磅礴的浪潮為切口,在引領學生欣賞完迷人的花潮之后,讓學生談感受。這樣設計,學生腦海里便自然而然地產生了質疑:“這‘花與‘潮有著怎樣一種微妙的關系呢?為什么兩種毫無關聯(lián)的事物之間會產生美麗的交集?”這一質疑在學生的腦海中靈光一閃,他們的學習興趣也隨之被調動。隨著“什么地方的海棠花像潮水”這一中心問題的順勢提出,學生的思維被點燃了,潛在的問題意識也相應被激活,他們已按捺不住想要馬上揭曉謎底。這種積極的求知欲使他們明白:為什么花如潮,人如潮,心也似潮,不都皆因花如潮嗎?
五、以問題為中心探索有效教學策略
多年的教學經驗告訴我,只有通過有效提問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而有效提問最有效的模式便是以問題為中心,將知識技能整合到實際生活中,讓學生更好地學習。 以我校一節(jié)五年級教師的教研課《比金錢更重要 》為例。
(復習引入,提出本節(jié)課所要解決的問題)
師: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認識了“我”,也認識了綠色小車的車主。現(xiàn)在誰再來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呢?
(學生講述)
師:太不可思議了,是什么東西讓車主感謝“我”?
師:一張毫不起眼的、小小的紙條竟起到了如此神奇的作用。面對“我”留下的這張小紙條,你有什么看法與想法?請和同學一起分享你的觀點。
師:你從哪些地方感受到紙條代表著誠實和信任?對此你又有怎樣的感悟?
師:這是一張代表著誠實與信任的小小紙條,它比金錢更重要,它又給車主帶來了什么呢?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真誠感動)
師:如果你是車主,當你看到“我”留下的這一張小小的紙條時,你的第一反應會是什么?
(怎樣想?怎樣做?怎樣說?)
小結:誠實和信任就這樣通過一張小小的紙條在“我”與車主間傳遞。這紙條是人世間最寶貴的東西,因為它讓“我”知道了誠實、信任比金錢更重要。
師:談談你對車主說的最后一句話的感受。
語文課堂如何開展有效教學?以問題為中心,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策略。以問題為中心,教師須巧妙地將所設計的問題內化為完整的學習任務,引導學生主動地介入、積極地動手,這樣學生的思維就會產生質的轉變。這樣,在不知不覺中,問題也就轉化成了學生的能力,轉化成了學生感興趣的學習內容。
綜上所述,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提問環(huán)節(jié)的有效設計,還需要教師的不斷努力。教師要積極轉變教學模式,啟迪學生的學習智慧,推動農村小學語文教育教學改革的穩(wěn)步發(fā)展。
[ 參 考 文 獻 ]
[1] 溫東蕓.淺談課堂有效提問對學生的學習成效的影響[J].新一代(下半月),2010(2).
[2] 張莉.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提問研究[D].揚州:揚州大學,2015.
[3] 周秀麗.小學語文課堂教師有效提問的策略研究[J].新課程(小學),2016(11).
(責編 劉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