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在多聲部作品教學中激發(fā)學生對多聲部作品的學習興趣,鍛煉學生的多聲部作品聆聽能力,優(yōu)化學生的多聲部曲目歌唱表現(xiàn),加強對學生綜合音樂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進而提高音樂教學效果,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關(guān)鍵詞:多聲部作品;音樂教學;小學中高年級學生;音樂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40-014?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0)48-0085-02
引? ? 言
在小學音樂教學實踐中,讓學生多接觸多聲部作品,能夠很好地鍛煉學生的聆聽能力和感受能力,是培養(yǎng)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有效方法。當學生升入中高年級后,教師應(yīng)進一步加強對多聲部作品的教學滲透,不但要讓學生懂得如何聆聽多聲部作品,而且要在多聲部作品的合唱訓練中加強對學生歌唱能力的培養(yǎng)[1]。這會讓學生的多元學科能力得到鍛煉,使學生的整體音樂素養(yǎng)逐漸得到提升,從而更好地實現(xiàn)音樂課程的多元教學目標。
一、激發(fā)學生對多聲部作品的學習興趣
基于多聲部作品展開的音樂教學中,教師應(yīng)循序漸進地開展教學訓練,讓學生逐漸適應(yīng)多聲部作品的學習要求和特點。首先,教師可以讓學生感受多聲部作品的特點,訓練學生對每個聲部的捕捉能力。這樣學生才能領(lǐng)會多聲部作品的表現(xiàn)方式和特點,從而慢慢領(lǐng)悟這類作品的感染力。當學生尚不熟悉多聲部作品的賞析時,教師可以先開展一些輕松有趣的游戲活動,幫助學生對多聲部作品建立初步認知,形成良好的整體教學開端。
很多音樂小游戲能輔助多聲部作品教學,給予學生有針對性的思維向?qū)А1热?,卡農(nóng)游戲就是一個很好的教學嘗試。這個游戲是指在一個合唱隊伍中,各聲部有規(guī)律地相互模仿,即后面的聲部按照一定的時間距離模仿前一個聲部所唱的旋律。教師可以選擇一個具體的曲目讓學生展開有針對性的訓練。比如,在學生學習了歌曲《鳥兒多美麗》后,教師可以結(jié)合這首曲目組織學生展開游戲。學生在尚不具備良好的多聲部合作能力前,很容易出現(xiàn)不同聲部之間相互影響的現(xiàn)象,如前面的聲部被后面聲部“帶跑”等。這個游戲是為了鍛煉學生的抗干擾能力,讓學生感受聲部之間協(xié)調(diào)配合、互不影響的呈現(xiàn)方式。這個游戲活動可以構(gòu)建很好的教學開端,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音樂感受力和多聲部合唱能力,還能讓學生充分感受多聲部作品學習的趣味性,使學生更加積極地投入后續(xù)的教學活動中。
二、鍛煉學生的多聲部作品聆聽能力
多聲部作品較為復雜,表現(xiàn)力也更強,這類作品的賞析需要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和技巧。教師可以由淺入深地開展教學,首先讓學生從聆聽兩聲部作品出發(fā),感受每個聲部的旋律特點,然后讓學生體會聲部疊加后產(chǎn)生的效果。這種訓練方式會帶給學生非常直觀的學習體驗,能夠很好地訓練學生的樂感,使學生慢慢積累和掌握一些聆聽、賞析多聲部作品的方法。
以《紅河谷》這首作品的教學為例,這是一首很有代表性的合唱曲目,在合唱過程中兩個聲部存在較為明顯的差別,非常適合剛剛接觸多聲部作品的學生進行賞析。教師可以先為學生播放這首作品,讓學生形成整體感受。隨后,教師分別播放兩個聲部,讓學生有更細致的聆聽體驗。待學生完全熟悉了這首作品,并能很好地區(qū)分兩個聲部后,教師再引導學生仔細聽兩個聲部疊加后的呈現(xiàn)效果,讓學生用心感受旋律之間的相互作用,體會多聲部作品的美感。最后,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學習任務(wù),讓學生在聽的過程中嘗試通過畫線的形式表達不同聲部,使學生的聆聽更加細致。這種層層推進的教學訓練過程不僅可以很好地幫助學生理解多聲部作品,還能使學生掌握這類曲目的賞析方法,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感受力和音樂素養(yǎng)。
三、優(yōu)化學生多聲部曲目歌唱表現(xiàn)
訓練學生多聲部曲目的歌唱表現(xiàn)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教學內(nèi)容,也是提升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有效方法。教師要循序漸進地開展多聲部演唱教學,讓學生逐漸適應(yīng)學習要求,并使他們體會演唱多聲部歌曲的樂趣。教師可以先選擇學生較為熟悉的歌曲,然后基于歌曲進行適當?shù)慕虒W創(chuàng)編,將歌曲劃分為兩個不同的聲部,并引導學生開始練習。剛開始時,學生可能難以適應(yīng),無法實現(xiàn)聲部之間的良好配合,而且聲部之間有明顯的互相干擾。教師可以結(jié)合學生存在的問題逐步進行指導,幫助學生克服這些困難,讓學生有更好的歌唱表現(xiàn),從而達到多聲部作品教學的綜合訓練目標。
以《小巴郎,童年的太陽》這首作品的合唱訓練為例,這首歌本身并不難,但在讓學生結(jié)合這首曲目開展合唱練習時,教師需要有針對性地選擇教學方法。教師可以先在整首歌中加入兩個單音,配以固定的音型成為第二聲部,然后將學生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學生唱主旋律,另一部分學生唱第二聲部的和聲。在此基礎(chǔ)上,教師可要求唱主旋律的學生逐漸加快節(jié)奏,然后讓第二聲部的學生跟上主旋律的節(jié)奏。學生在不斷嘗試的過程中會變得越來越嫻熟,曲目演繹的效果也會逐漸提升。這樣的教學訓練方式不僅效果十分明顯,也會讓學生體會到很多樂趣。這樣的訓練過程可以逐漸提高學生的歌曲演唱能力,并鍛煉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
四、加強對學生綜合音樂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當學生逐漸熟悉多聲部作品的學習后,教師可以逐漸嘗試轉(zhuǎn)變教學模式,適當提高訓練要求,通過循序漸進的教學方式來加強對學生綜合音樂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一方面,教師可以在學生熟悉了兩聲部曲目的合唱后加入第三或者第四個聲部,讓合唱訓練的難度進一步提升,同時提高曲目演唱整體的復雜度;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對合唱作品開展深入的賞析教學,讓學生多聆聽一些經(jīng)典曲目的合唱,在豐富學生音樂知識的同時,逐漸提升學生的整體音樂素養(yǎng),從而達到很好的綜合訓練效果。
在小學階段,很多歌曲的節(jié)奏比較簡單,旋律也比較相近,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分析歌曲,找出具有共通性的歌曲,讓不同的小組進行合唱。以《歌聲與微笑》的教學為例,教師在組織學生對這首曲目進行合唱練習時,要提醒學生注意歌詞和旋律之間的銜接,除了要在旋律上聽起來無縫銜接,還要在歌詞上展現(xiàn)出具有新意的配合方式。教師在教學中融入多樣化元素,可以使合唱訓練更加開放,從而調(diào)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充分鍛煉學生的樂感和演唱能力。這樣的背景下,多聲部作品的多元教學效果才能得到提升,學生也會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有更多收獲,他們的音樂素養(yǎng)也會得到培養(yǎng)和提升。
結(jié)? ? 語
開展多聲部作品教學時,教師要不斷優(yōu)化教學指導方法,以達到預設(shè)的教學目標,并實現(xiàn)對學生學科能力和素養(yǎng)的有效鍛煉。教師應(yīng)循序漸進地開展教學,首先可以通過一些輕松有趣的游戲活動讓學生感受多聲部作品之間的協(xié)調(diào)配合,使學生形成初步的學習印象。隨后,教師可以關(guān)注多聲部作品的賞析教學,并讓學生嘗試演唱多聲部曲目,讓學生感受這類作品的表達和呈現(xiàn)方法,使學生積累一些有效的學習體驗和心得。這種循序漸進的教學方式更加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能夠取得很好的教學訓練效果,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楊一帆. 基于多聲部的小學音樂合唱教學探究[J]. 北方音樂,2019(12):121-122.
作者簡介:周曉敏(1980.11—),女,江蘇海安人,本科學歷,中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音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