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宗合
【摘要】新時代下小學語文教學課程要求擴大學生的閱讀量,提升學生的閱讀思維能力,在部編版語文教材中還增加了相應的衍生課文供學生閱讀,這體現(xiàn)了對學生閱讀質量的重視。群文閱讀教學逐漸開始成為小學語文教學的一種新模式,不僅讓學生在閱讀量上有了提升,拓寬了他們的知識面,還使小學生的綜合閱讀能力得到提升,語言基礎得以鞏固。
【關鍵詞】群文閱讀;小學語文教學;群文閱讀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7485(2020)32-0084-02
Make Reading Wonderful Because of"Group Text"
——Discussion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Group Text Reading i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Ma Drinking Water Primary School,Education Management Center,Huangqiao Town,Pingchuan District,Baiyin City,Gansu Province,China)HUANG Zonghe
【Abstract】In the new era,the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curriculum requires enlarging studentsreading and en‐hancing studentsreading thinking ability.Corresponding derivative texts have also been added to the partially compiledChinese textbooks for students to read,which reflects the importance of studentsreading quality.Group reading teaching has gradually become a new mode of Chinese teaching in elementary schools,which not only improves students'reading volume and broadens their knowledge,but also improves their comprehensive reading ability and consolidates their lan‐guage foundation.
【Keywords】Group text reading;Chinese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s;Effectiveness of group reading
一、群文閱讀教學的概念
群文閱讀教學是指教師和學生圍繞一定的議題結合多文本進行探討學習。群文閱讀具有結構性和整體性,它體現(xiàn)為以議題為中心,選取多個文本、多篇內容,多種形式有機結合,由教科書上的課文發(fā)散,一篇引多篇的集體建構。教師和學生共同對內容相連的文章進行分析品讀,共同討論,分享對文章的理解,從而完成教學目標,提升小學生的閱讀量。在群文閱讀的過程中,會應用對比閱讀等思考方式,有助于發(fā)散學生的思維,使他們更深入地理解教學議題,真正讀懂文章內容,體會語言在不同情境下的運用,感受語言的魅力,促進學生對語文這門學科的熱愛。
二、群文閱讀教學的特征
(一)針對性
群文閱讀所選文章一定是圍繞教學目標議題展開,多篇文章間具有關聯(lián)性,聯(lián)結點就是教學大綱要求學生掌握的知識點,這一目標明確、具體。教師在設置議題時就是為了實現(xiàn)具體的教學目標,它符合課程要求,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在豐富學生閱讀量的同時,也
能高效達到教學目標。
(二)開放性
群文閱讀使教與學不再拘泥于課本,閱讀內容可以是小學語文部編版教材中提供的拓展閱讀,也可以是由教師根據教學主題選擇的文章。教師和學生的思維也不僅僅局限于課本,而是結合多篇主旨大意類似的文章比較學習和思考。
(三)主導性
在多篇閱讀的背景下,閱讀量會有所增加,教師會給學生一定的自由閱讀時間,先讓學生自己思考文章大意,再由教師和學生一起探討,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得到充分發(fā)散,對文章的理解比單篇閱讀時更加深入,教師和學生間的互動也增加了。
三、群文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群文閱讀教學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模式,但在實際運用中,不管是學生還是教師都應該掌握群文閱讀的基本規(guī)律,靈活處理。
(一)有針對性地設置議題
在進行多篇閱讀時,很容易漫無目的地泛讀,導致課堂拖沓,反而效率不高。所以要想讓群文閱讀的優(yōu)勢發(fā)揮出來,教師在設置議題環(huán)節(jié)起到了關鍵作用,所設置議題應遵循一定的原則,首先要符合部編版教材課程目標的要求,即貼合課文,部編版教材中每一單元的課文并沒有給出特定的主題,需要教師在備課時認真閱讀,結合小學生現(xiàn)階段的理解能力、學習情況以及與生活的聯(lián)系總結出合適的議題。其次在跟緊教學目標的基礎上有所拓展,激發(fā)學生的發(fā)散式思維,在學生能接受的閱讀字數(shù)范圍以及原有議題基礎上選擇多文本教學,不盲目選文,旨在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言素養(yǎng),用巧妙的議題引領學生閱讀。
(二)轉變教學觀念
當下的小學語文教學還是側重于單篇閱讀,教師可能覺得小學語文教學比較容易,教師講、學生聽就行了,忽略了更重要的問題——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和語言素養(yǎng)是從小培養(yǎng)的,互聯(lián)網環(huán)境下小學生玩手機已經很常見,課外自主閱讀得不到保證,此時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中提供拓展閱讀的途徑,保證學生有一定的閱讀量,量變引起質變,從長遠來看,小學生的語言素養(yǎng)一定會有所提高,這對于教學來說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
(三)結合寫作訓練
小學語文教學不僅是學文章這樣一個輸入的過程,還有寫小作文這樣的輸出環(huán)節(jié),有輸入就要有輸出,學生的語言水平才會真正內化。在多篇閱讀的過程中學生會接觸到大量句子、故事等素材內容,思維得到豐富,語言素養(yǎng)得到提升,最終體現(xiàn)在學生寫的作文上。因此教師有必要關注語言表達訓練,在群文閱讀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進行素材積累。
四、結語
群文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是提升小學生閱讀量和閱讀素養(yǎng)的重要方法,由于群文閱讀賦予教師更多的自主選擇性,因此在具體運用中教師要靈活調整教學策略、講求方式方法。作為課堂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要合理設計議題,及時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并適當調整,在達到基本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實現(xiàn)閱讀素養(yǎng)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王敏.小學群文閱讀教學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6.[2]郝麗敏.基于部編版教材的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9.
(責編 張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