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吉平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與教育信息化的發(fā)展,基于移動終端的探究式學習成為教育教學發(fā)展的前沿趨勢,本文以互動探究式語文課堂教學為例,基于“天喻慧教云”互動平臺,引入移動終端學習設備,凸顯互動平臺和翻轉課堂融合的教學模式,并提出適時的教學建議。
【關鍵詞】移動終端;探究式學習;具身課堂;教學策略
*本文系2018年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重點課題《小學語文教學中探究式學習的指導策略的有效性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18]GHBZ040)研究成果之一。
隨著科學技術與教育信息化的發(fā)展,基于移動終端的互動探究式學習成為教育教學發(fā)展的前沿趨勢,如何在低年級語文課堂中展開有效、優(yōu)質的互動探究式學習的語文教學,是當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研究的重點。本文通過《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一課的教學,基于“天喻慧教云”互動平臺,借助移動終端———平板電腦和手機的交互性、便捷性和時效性,凸顯翻轉課堂和平臺融合的教學模式,發(fā)展學生觀察生活、辨別方向的能力,優(yōu)化課堂教學設計,踐行互動探究式課堂特色及成效,培養(yǎng)學生借助移動終端進行語文探究學習的能力。
一、建構基本移動終端的互動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二年級下冊第五組中的一篇。本組課文是圍繞自然現象,自然景觀來編排的。其中《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首文字秀麗,同時包含豐富自然知識的兒童詩,它用假設的語氣,以詩歌的形式,介紹了四種天然的指南針:太陽、北極星、大樹、積雪。這首詩歌在生動形象的語言文字中,有機地滲透自然科學知識,符合二年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是向學生進行科普教育,發(fā)展學生觀察能力的一篇有趣的課文。那么如何基于“天喻慧教云”平臺,借助移動終端,開展有效的互動探究課堂教學呢?
措施一:以“先學后教,自主高效”教學理念,融合信息化指導教學
依托“天喻慧教云”平臺設計“教學助手—課前導學”?;凇罢n前導學”可視化技術,清晰展示學習導航,在線指導學生學習;基于“課前導學”資源推送功能,教師推送自學微視頻,學生通過觀看微視頻自學辨別方向的方法,通過圖文并茂的方式自學課文,熟練上傳文字、圖片、錄音和視頻;在“家校幫—學習—作業(yè)”平臺上互相點評,實現生生互動,師生互動,把課堂內外融合,學校和家庭融合,形成有效的信息化教學環(huán)境,凸顯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和云端一體化互動課堂模式。
措施二:基于“慧教云”學習平臺在線診斷技術開展在線檢測學習
依托“天喻慧教云”平臺設計“教學助手—在線檢測”中的課后字詞檢測和課堂知識檢測。基于“慧教云—教學助手—在線檢測”教學資源推送功能,教師推送課后“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字詞檢測”和課內“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知識檢測”,學生利用智能終端完成檢測試題,提交試卷,即時鞏固并掌握課文生字詞和辨別方向的方法,實現課堂知識的有效內化和課內外融合與互動;基于“在線檢測”可視診斷學情技術,即時呈現學生答題的進度和對錯,反饋并分析學生的錯誤,教與學有機結合,及時調整與糾正。通過“在線檢測—習題分析”技術,使低年級語文課堂依據真實數據實現實證化,使老師輕松教學、學生高效學習。
措施三:基于“天喻慧教云”平臺推動互動探究學習模式
1.基于“互動課堂—作品觀摩”可視化技術,學生通過完成教師發(fā)送的課堂板書作業(yè),在平板上直接答題,即時呈現答案,教師查看作答結果,答題情況一目了然;教師通過反饋分析學生上傳的作品,針對學生的回答進行及時的講解,做到有的放矢。
2.基于“互動課堂”的即時拍照傳輸功能,學生將完成的仿寫作品拍照,并提交,教師可即時查看答題情況,利用“作品觀摩”功能,將學生的作品一一呈現,逐一講解。
3.基于“慧教云—家校幫—作業(yè)”中可點贊可評論的互動學習功能,學生上傳的課前導學作業(yè)或課后作業(yè)都可在作業(yè)欄內進行查看,教師可對學生上傳的作業(yè)進行及時的批閱,學生之間也可以互相點贊互相評論。課堂上的作業(yè)即時呈現與分享,課后作業(yè)的相互點贊評論,讓低年級語文課堂真正實現課堂內外、師生之間、生生之間高效互動。
措施四:基于智能終端轉化教學方式實現課內外融合
基于智能終端構建即時多元的互動學習平臺,讓學生之間相互學習成為可能,把課堂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學生在課前、課中和課后通過平板電腦、手機的互動應用,自主學習、互動評價,教師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診斷、評價,解決教學重難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真正實現課內外融合。如,學生在家中用平板或手機登錄“家校幫—作業(yè)”,以拍照、錄音、錄影等方式完成教師布置的“課前導學”作業(yè),教師可即時批閱,學生之間可分享互動;讓學生通過學習平臺“互動課堂”將課堂上教師布置的作業(yè)在平板上書寫或用平板拍照,并即時上傳。教師在學習平臺即時收取學生作業(yè),逐一呈現,當堂講評。
二、進行互動探究式學習課堂的設計
二年級的學生以具體的形象思維為主,在教學過程中首先根據年齡特征組織教學活動,在如今信息化技術普及的時代,學生對于利用智能終端學習的能力相應提升,利用智能終端學習的興趣也更為深厚,在云端一體化學習平臺上的交流更自由、通暢、便捷,學習效果更為顯著。為實現互動探究式學習成效,可以設計以下六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課前自主導學,互動學習
首先教師通過“慧教云”平臺,推送“課前”任務,學生通過平板、手機進行課前自主學習,觀看微課,實現信息化與語文課堂的有效融合,培養(yǎng)學生利用智能終端進行自主探究的能力。其次教師推送在線檢測試題:“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字詞檢測”,學生利用智能終端完成檢測,針對錯誤及時進行再學習,及時鞏固本課生字詞。
(二)創(chuàng)設情境,仿寫創(chuàng)作作品,拓展延伸
教師設置闖關情境,課前講述故事《熊二迷路記》,導入闖關游戲(快樂闖關、內化知識,闖關答題、在線檢測,百分闖關、拓展探究),檢測自學。各類闖關游戲既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專注力,又很好地打通了學習的障礙,為學生拓展和探究提供了平臺。仿寫作品時,首先教師提問:除課外中介紹的,大自然中你還知道哪些天然的指南針?以提問的方式,了解學生回家的自學情況。第二,布置仿寫任務———選擇喜歡的仿寫章節(jié)和辨別方向的方法,仿寫詩歌一至二節(jié),拍照上傳仿寫作品。通過學生的仿寫創(chuàng)作,培養(yǎng)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和仿寫創(chuàng)作能力。第三,教師收取并展示學生仿寫作品,觀摩作品并與學生進行交流分享。通過分享交流學生作品,鑒別作品優(yōu)劣,完善學生作品。
(三)暢談學習收獲,共享心得
教師引導學生暢談本堂課中的學習心得與收獲,通過暢談學習心得與感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鞏固學生對于課堂知識的掌握。另外,教師在“教學助手-課后作業(yè)”中布置課后作業(yè)。學生將課堂上未完成的或需修改的作品完成后,上傳至“課后作業(yè)”交流分享。通過“課后作業(yè)”進行交流分享,實現師生、生生互動,鞏固課堂知識。同時進行了課外知識延伸,拓展了學生的課外知識。
三、互動探究式課堂特色及成效
(一)課前導學,互動分享交流,實現信息化與語文課堂的有效融合
“教學助手—課前導學”讓教學目標,學習任務可視化,學生課內外都清晰地知道自己的學習任務,并且,能夠看到其它同學的學習效果,進行互動分享交流;基于“課前導學”的翻轉課堂和云端一體化互動教學模式,提高學生自主探究能力,提升學生利用智能終端進行學習的能力,實現信息化與語文課堂的有效融合,達到先學后教,自主互動的學習效果。
(二)在線檢測,有的放矢,課堂教學效果實證化
基于“在線檢測”可視診斷學情技術,即時呈現學生答題的進度和對錯,反饋并分析學生的錯誤,教與學有的放矢,及時調整與糾正。通過“在線檢測-習題分析”技術,使低年級語文課堂依據真實數據實現實證化,使老師輕松教學、學生高效學習。
(三)構建即時多元的學習平臺,真正實現家校之間、課堂內外之間的深度融合
基于智能終端構建即時多元的互動學習平臺,讓學生之間相互學習成為可能,把課堂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學生能夠在課前、課中和課后通過平板電腦、手機的互動應用,自主學習、互動評價,教師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診斷、指導、評價,解決教學重難點,真正實現課內外融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實踐證明,基于移動終端的小學語文互動探究式學習在小學低年級完全有條件展開,并實現以“教”為中心向“學”為中心的課堂模式自然轉變,培養(yǎng)學生借助移動終端進行語文探究學習的能力,實現了家校之間、課堂內外之間的深度融合。
【參考文獻】
[1]黃建軍,張璐.移動學習應用環(huán)境構建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3(7).
[2]李果.參與研究型教學模式的設計與操作[J].甘肅人民出版社,2006(11).
[3]張明.小學語文有效教學的策略構建與運用[J].學周刊,2018(27).
[4]秦煒煒.翻轉學習:課堂教學改革的新范式[J].電化教育研究,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