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超
【摘 要】本文以“堅持國家利益至上”教學為例,論述“政治認同”價值引領的高中政治主題式教學策略:立足教材,向生活延展,整合政治認同資源;根據教材思維邏輯,切合時代和學情,提煉政治教學主題;契合主題,選擇鮮活的情境素材,創(chuàng)設主題教學情境;細化分解主題,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優(yōu)化主題教學活動;結合主題寫信,開展實踐活動,組織課后課程實踐。
【關鍵詞】高中政治 政治認同 主題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0)26-0143-03
新課程改革指向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將培養(yǎng)學生關鍵能力和品質等作為學科教學的基本任務。政治認同作為政治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之一,它直接體現出學生對社會主義制度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是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靈魂。這就需要高中政治主題式教學堅持“政治認同”價值引領,引導學生圍繞有意義的主題展開學習,發(fā)揮主題在政治學習中的統(tǒng)攝作用,將學生“政治認同”素養(yǎng)培養(yǎng)落實到政治教學過程中。高中政治主題式教學中堅持“政治認同”,既需要尊重主題式教學的一般特點,又應堅持“政治認同”價值導向。本文以“堅持國家利益至高無上”教學為例,闡述“政治認同”價值引領的高中政治主題式教學實踐和策略選擇。
一、立足教材,向生活延展,整合政治認同資源
高中政治主題式教學中堅持“政治認同”價值引領,需要強化資源意識,根據“政治認同”價值訴求,挖掘、收集并整合政治認同資源,從而使政治主題式教學內容從單一化走向豐富,使政治認同能夠在主題式教學中得到落實。一般來說,政治認同資源的來源主要有以下渠道:一是立足教材。教材是政治主題式教學中政治認同資源的主要來源,也是實施政治教學的載體。教師要將政治認同資源挖掘的立足點放在教材上,深入解讀教材,把握教材的知識體系,從而提煉出政治認同資源。二是向生活延展。生活是政治主題式教學中政治認同資源的活水源泉,這就需要教師進一步拓寬資源視野,放眼生活,從現實生活中挖掘具有時代感、典型性的政治認同資源,從而形成立體化的政治教學資源,落實“政治認同”素養(yǎng)。
“堅持國家利益至上”一課,從教材編排來看,主要借助實例來闡述決定國際關系的重要因素是國家利益,并引導學生了解國際關系的內容和形式,最后闡明我國在國際關系中要堅決維護國家利益。因此,本課從政治理論角度分析,是培養(yǎng)學生“政治認同”的重要內容;從本節(jié)課內容分析,主題相對集中,緊扣“國家利益”大主題,便于實施主題式教學。
鑒于本課教材編排特點,政治認同資源的挖掘既立足教材,又進行適度的延展。第一板塊“國際交往剪影”和第二板塊“決定國際關系的因素”提供的資源采取保留的做法,并在堅持教材板塊資源為主的基礎上,結合近兩年的時事資源進行適度拓展,從而引導學生較為全面地了解我國在國際交往中的影響力,并深化學生對“決定國際關系的因素”認識,以達到增強學生政治認同的目的。教材第三框“堅定地維護我國的利益”資源可以采用簡略處理的方法,著重結合當前領土問題、國家統(tǒng)一問題和中美關系等熱門話題進行有效的資源拓展,從而借助富有時代感的資源,突出政治認同價值引領。
二、根據教材思維邏輯,切合時代和學情,提煉政治教學主題
高中政治主題式教學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借助有意義的主題引領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活動,從而使碎片化的知識得以系統(tǒng)化,使學生通過系統(tǒng)化的學習增強政治認同感。這就需要教師根據高中政治主題式教學的需要,合理地提煉出適切的政治教學主題,使主題式教學得以順利地進行,并落實政治認同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如何提煉主題,需要根據教材的知識和邏輯框架,并切合時代和學情實際。
(一)根據教材思維邏輯提煉主題
教材是政治教學的載體,教材編排時一般會體現出鮮明的邏輯思維,這就需要教師深入解讀教材知識的邏輯。“堅持國家利益至上”一課,主要分為三個板塊,分別是“國際交往剪影”“決定國際關系的因素”“堅定地維護我國的利益”,教材的思維邏輯是什么呢?教師可以從國際視野入手,先運用感性材料引出話題,再從感性的材料中提煉政治理論,引導學生了解國際交往的內容和形式、國家間合作和沖突的決定性因素,最后從國際進入國內,從實踐層面提出維護我國國家利益。從這一思維邏輯分析,教師可以提煉出兩個關鍵性詞匯:國際交往、國家利益。
(二)切合時代和學情提煉主題
信息化時代,高中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廣泛,更加喜歡關注新奇的事物。因此,教師在提煉政治教學主題時要切合時代,利用具有一定影響力的話題激發(fā)學生參與主題式學習的興趣。在提煉出“國際交往”和“國家利益”兩個核心詞匯的基礎上,教師可以提煉出“國際交往和國家利益”主題,引導學生圍繞“國際關系”“國家利益”“國際關系和國家利益之間的關系”三個層面展開學習。這樣不僅抓住了本課教學的重點,而且也使主題式教學內容更加集中,使政治知識和理論基于主題的統(tǒng)攝之下,學生通過系統(tǒng)性學習,將在政治理論指引下進一步增強維護國家利益的決心,培養(yǎng)學生政治認同素養(yǎng)。
三、契合主題,選擇鮮活的情境素材,創(chuàng)設主題教學情境
主題式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要打破傳統(tǒng)思維束縛,形成開放式教學理念,將多種教學方法有機融合起來,從而使多種教學方法的優(yōu)勢得以聚合,擴大主題式教學實際效果,有效落實政治認同素養(yǎng)培養(yǎng)。主題式教學與情境教學法的融合就是一個較好的途徑,在實施主題式教學時教師可創(chuàng)設與主題相關的情境,利用情境直觀、感性等優(yōu)勢,將學生快速地吸引到主題式教學中。創(chuàng)設主題式教學情境,首先要契合主題,其次要選擇鮮活的情境素材。
(一)契合主題創(chuàng)設情境
情境創(chuàng)設是實施政治主題式教學的一種手段,從本質上來說,是一種輔助方法,要體現出工具性。因此,情境要服務于主題式教學的需要,始終保持與主題的高度黏合度?!皥猿謬依嬷辽稀币徽n提煉的主題是“國際關系和國家利益”,如果再進行濃縮可以具化到“國”,因此,情境的創(chuàng)設要緊扣“國家”這一話題,最好能夠涵蓋主題所體現出的三層思維邏輯,即“國際關系”“國家利益”“國際關系和國家利益之間的關系”,這樣,創(chuàng)設的情境就能夠達到預期的效果。
(二)選擇鮮活的情境素材
主題式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離不開情境素材,什么樣的素材才能更好地提高情境感染力和作用,這就需要教師基于中學生喜歡新鮮的事物這一認知特點,選擇鮮活的、富有時代氣息、生活氣息的素材,從而提高情境素材的黏合度?!皥猿謬依嬷辽稀币徽n情境素材的選擇可以從中美一直以來的貿易戰(zhàn)取材,引導學生探究中美之間貿易戰(zhàn)沖突背后的原因,從而使學生了解到國家利益對國際關系的影響;也可以從新冠肺炎疫情取材,分析西方一些國家攻擊他國的深層原因等,引導學生圍繞主題進行深入的探究學習。
四、細化分解主題,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優(yōu)化主題教學活動
“政治認同”價值引領下,政治主題式教學要通過有效的教學活動才能得以實現。因此,教師應根據主題和知識體系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完成對主題的分解,并借助形式多樣的活動來實現。只有對主題進行細化分解,才能將政治教學推向深入;只有設計多樣化的活動,才能激發(fā)學生參與熱情。
(一)主題的細化分解
細化分解主題是基于教學內容的思維邏輯,引導學生在子主題的引領下由表及內、由淺入深,再借助子主題的聚合達到主題式教學的最終目標?!皥猿謬依嬷辽稀敝黝}式教學主要圍繞“中美貿易戰(zhàn)”話題開展主題教學,圍繞這一話題,可以設計以下四個子主題:子主題一,中美貿易戰(zhàn)之現象;子主題二,中美貿易戰(zhàn)之原因;子主題三,中美貿易戰(zhàn)對錯之辯;子主題四,中美貿易戰(zhàn)之中國態(tài)度。圍繞子主題一,引導學生在貿易戰(zhàn)現象過程中了解國際關系內容和形式,從現象進行理論建構;圍繞子主題二,引導學生在探尋貿易戰(zhàn)原因的過程中認識到影響國際關系的重要因素是國家利益;圍繞子主題三,引導學生確立正確的“國際關系和國家利益觀”,避免片面性認識;圍繞子主題四,引導學生運用政治理論指導實踐。在子主題聚合過程中,培育學生政治認同。
(二)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
政治主題式教學活動形式直接體現出教師教學智慧,也關系到主題式教學的實效性,單一化的教學活動形式容易引起學生學習疲勞,多樣化的活動則帶給學生不同的體驗,從而激發(fā)學生積極的學習熱情?!皥猿謬依嬷粮邿o上”圍繞四個子主題可以采取差異化的活動形式。
圍繞子主題一“中美貿易戰(zhàn)之現象”,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收集資料,按照時間主線采用思維導圖的形式直觀地展示中美貿易之爭,感受中美關系的復雜性,通過數據使學生獲得系統(tǒng)性認識,并增強學生感性認識。
圍繞子主題二“中美貿易戰(zhàn)之原因”,教師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引導學生廣泛地收集數據,并開展角色扮演活動,在小組合作的基礎上各個小組指派一人結合小組學習成果,模仿外交部發(fā)言人答記者問的形式探尋中美貿易戰(zhàn)之原因,從理論層面建構國際關系和國家利益之間的關系,由于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容易激發(fā)學生參與熱情。
圍繞子主題三“中美貿易戰(zhàn)對錯之辯”,教師采用辯論賽的形式,將學生分為中國、美國兩方,分別闡述兩國的立場。通過辯論,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政治觀念,美國維護國家利益沒有錯,但是美國在維護自身利益時侵害中國利益的做法是不當的,國際關系的形成要以追求“互惠共贏”的國家利益立場,并集合辯論,探討黨中央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遠見。
圍繞子主題四“中美貿易戰(zhàn)之中國態(tài)度”,教師結合演講比賽活動,讓學生圍繞這一子主題撰寫簡短的演講稿,并在演講稿中運用本課所學理論闡述中國態(tài)度和中國立場,堅定學生維護國家利益的決心,培育學生政治認同感。結合演講比賽,教師還可以有機地融入“獻計策”的任務要求,將如何捍衛(wèi)國際利益作為演講的一個重要內容。形式多樣的活動,較好地達成了子主題活動任務,也實現對總主題的有力支持。
五、結合主題寫信,開展實踐活動,組織課后課程實踐
“政治認同”價值引領下,高中政治主題式教學要基于理論向實踐轉變的需要,組織學生利用課后時間開展相應的課程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實踐活動實現政治認同感的內化,并指導學生實踐,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政治立場,并用實際行動踐行“政治認同”。課后實踐活動的形式比較多,在組織課后實踐活動時要充分考慮可行性,便于學生操作,同時又達到課程實踐的目的。鑒于高中階段學生課后學習時間有限,適宜采用書面化的實踐活動形式,可以采用寫信、調查報告等形式。
(一)結合主題寫信,引導學生進行系統(tǒng)建構
主題式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寫信的方式,對所學的知識、政治理論等進行梳理,尋找它們之間的邏輯,從而借助書面表達的形式進行理論層面的沉淀,但是又不局限于理論建構,應基于理論和實踐結合的視角開展活動。
“堅持國家利益至上”一課,可以結合主題式教學組織學生課后寫一封信,題目為“致美國總統(tǒng)的一封信”,要求學生在信中運用本課所學的政治理論,就中美貿易戰(zhàn)、中美關系改善兩大話題提出自己的看法。對于“中美貿易戰(zhàn)”,既要闡明中國立場,又要指出當前美國在維護國家利益中出現的偏差;圍繞“中美關系改善”,表達中國政府和人民的態(tài)度,希望在尊重彼此國家利益的前提下建立良好的國際關系,基于中美人民的共同訴求,提出改善中美關系的一些做法。
(二)開展實踐活動,實現對主題式教學的有效延展
學生通過實踐活動,不僅可以內化政治理論,而且密切聯系實際,可以形成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思路,培養(yǎng)運用政治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將“政治認同”素養(yǎng)培養(yǎng)落實到行動中。實踐活動可分為課后實踐活動和網絡實踐活動。
課后實踐活動的開展可以與學生社團、興趣小組有機結合起來,利用學生組織的優(yōu)勢,擴大主題式教學的影響力?!皥猿謬依嬷辽稀币徽n的主題式教學可以結合文藝社團,組織學生圍繞主題教學內容編寫政治課本劇,使文藝社團活動和時事政治活動有機結合,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結合,擴大“政治認同感”。
信息化時代,教育環(huán)境被重構,高中政治教師要轉變學科教學思維,合理地運用互聯網優(yōu)勢,引導學生開展網絡探討活動?!皥猿謬依嬷辽稀币徽n教學,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廣泛地收集信息數據,引導學生開展更加深入的探討,克服課堂時間不足。同時,網絡交流活動也能夠引發(fā)廣大范圍的交互,擴大主題教學效果。
總之,高中政治主題式教學需要堅持“政治認同”價值引領,發(fā)揮主題式教學在培養(yǎng)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中的優(yōu)勢。高中政治主題式教學是一門教育藝術,需要深化實踐探索,付諸教師匠心,做到常教常新。
【參考文獻】
[1]孫一鳴.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育研究——以主題式教學為視角[D].揚州:揚州大學,2018.
[2]莫娟霞.高中政治課培育學生政治認同素養(yǎng)的教學策略[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9(11).
[3]包 鐸.基于政治認同素養(yǎng)培育的高中政治課堂研究[J].教書育人,2019(8).
[4]吳鵬飛.基于以“主題式”教學策略破解高中政治教學“碎片化”的思考[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6(11).
【作者簡介】丁 超(1977— ),男,漢族,本科,中學一級教師,現就職于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qū)第三高級中學。
(責編 劉 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