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珍妮
摘 要?在低年齡段小學語文的教育教學當中,如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語文學習積極性,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老師最關心的問題。本文從現(xiàn)階段的小學語文課堂入手,著重分析低年齡段小學語文寫話訓練的意義,再結合小學語文教育的發(fā)展方向,提出加入寫話訓練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寫話訓練;能力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20)32-0077-02
小學時期,孩子們處于價值觀和認知的學習階段,進行良好的寫話訓練學習,能為今后的發(fā)展奠定基礎。把寫話訓練引入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能夠打破固有的課程模式,為校園生活增加光彩、豐富認識、活躍思維,進一步彌補學校教學中的不足。
一、低年齡段小學語文寫話訓練的現(xiàn)狀
(一)老師對寫話訓練的認識不足。在低年齡段的語文教學中,老師的教學重點放在了對字的學習把握上,從一年級開始,老師教授學生拼音及認字,二到三年級教授學生具體的朗讀和對字的實際應用,希望學生為以后的語文知識能力提升打下基礎。所以在低年齡段的語文課堂規(guī)劃上,老師著重于對字的學習,而忽視了實際的寫話訓練課程。老師缺乏對寫話的重視程度,認為學生應該具備基礎的語文知識才能投入到寫作,導致大部分低年齡段的學生不具備寫話能力。
(二)寫話訓練模式單一。當學生到四年級的時候,在小學語文的課堂上開展了寫話培訓課程,但在教學模式上存在著單一化的問題。小學語文寫話培訓是一項系統(tǒng)化的學習理論,并非單一的進行寫作與對話練習。在語文課堂中,許多老師采用讓學生造句的方式進行寫話練習,沒有凸顯出訓練的優(yōu)點。寫話培訓注重用書面語言來表達自身的想法,促使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與書面寫作能力得到協(xié)調發(fā)展。
(三)寫話訓練的教學條件有限。因為我國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學生的學習壓力在不斷的增大,只有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與成績,才能進入到更好的學習環(huán)境中去,為未來的良好發(fā)展提供先決條件。在小學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學習內(nèi)容及壓力相對于高年級較少,但是在課余學習中還需要進行各種的補習來提高自身綜合素養(yǎng)。所以要想有效的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水平,就要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學習時間。學校應該為學生提供專門的寫話培訓課程,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與環(huán)境,在教學設備和教育資源上提供支持,促進寫話課堂的不斷完善。
二、低年齡段小學語文寫話訓練的意義
寫話訓練教育既是一種教學模式,又是一種教學理念。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寫話訓練模式,充分發(fā)揮語文學科的能動性,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認知能力。第一,構建完善的語文教育體系。固有的授課模式單一且枯燥,無法引起學生的注意,阻礙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第二,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寫話訓練教育能夠活躍氛圍,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使學生在輕松、自由、快樂的環(huán)境中進行語文學習。第三,維護師生間的關系,促進溝通與交流。教師通過寫話訓練教學,形成價值觀念,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使老師更好地向學生傳授知識。第四,增加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老師運用語文知識和專業(yè)素養(yǎng),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教學,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完成教學目標。第五,增強學生的語文知識水平和寫作能力。豐富了語文課堂的教學內(nèi)容,學生親身感受表達真實想法。
三、寫話訓練在低年齡段小學語文中的應用模式
(一)多媒體教學與寫話培訓。低年齡段的學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很難精準地把握課堂上的要點,對理論知識不敏感。傳統(tǒng)的寫話培訓只是向學生們展示圖畫,然后根據(jù)老師的問題進行語句的練習與寫作。一方面無法體現(xiàn)出課堂的趣味性,沒有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效率低下。另一方面,這種教學模式較為刻板單一,沒有凸顯出寫話培訓的靈活性與機動性,無法豐富學生的認識,提高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與表達能力。因此在進行寫話培訓的時候,應該結合多媒體的教學方法,選取有趣的圖片或視頻,運用豐富多彩的動畫,加強學生對課堂的參與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在傳統(tǒng)的語文寫作當中,學生根據(jù)四格漫畫進行寫話培訓。但是故事與故事之間銜接不恰當,留有許多的空白。例如,在“小馬過河”這一節(jié)寫作課上,教師則可采用多媒體的教學方式。小馬先后向小松鼠和大象詢問了小河的深淺,面對不同的回答他產(chǎn)生了疑惑。最后他決定親自去體驗,一躍跳入河中順利地渡過了小河。最后他發(fā)表了感悟,面對一件事情的時候,只有自己親身去體驗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采用多媒體的方式,可以使圖片變成動畫,讓課程內(nèi)容更加靈動起來,使同學們身臨其境的感受動畫的魅力,從而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感情。
(二)繪畫與寫話培訓。小學生在表達個人情感的時候,相對于復雜的文字,更喜歡用繪畫的形式。繪畫作為一種情感表達方式,能夠提升孩子的綜合能力,培養(yǎng)孩子的專注力與創(chuàng)造力。孩子們通過繪畫的模式來表達內(nèi)心的情感,抒發(fā)自己的感悟。例如,本次寫話課堂的主題為“我的一家”,老師沒有直接要求學生們?nèi)ニ伎歼@個問題,而是讓孩子們開動想象力,用畫筆去描繪出自己的一家,用畫畫的方式完成這個主題。接著老師讓孩子們對自己的畫進行描述,學生們都踴躍的發(fā)言,向其他人展示自己的畫作,描述自己的一家人。通過繪畫的方式加強小學生的寫話培訓,能使枯燥的寫作課程躍然于畫紙上,加深學生的參與度,把學生對繪畫的濃厚興趣逐漸轉移到寫話培訓上,讓學生真情實感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塑造出一個個靈活生動的形象。
(三)以說代寫與續(xù)寫。寫作問題是小學語文教育中的難點,許多學生心中有了明確的想法,但很難落到筆頭上。尤其低年齡段學生,因為識字量比較少,書面表達能力與內(nèi)心想法無法匹配。老師應該加強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通過完善孩子的用詞方法,提高他們的對話能力,形成以寫話為主導的聽說訓練。寫話培訓不僅注重對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更加重視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在生活中與他人進行良好的溝通交流,提升綜合能力。
進行續(xù)寫練習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老師把學生們劃分為四個小組,一同為《皇帝的新裝》續(xù)寫結局。當所有的百姓都稱贊皇帝的衣服時,只有小男孩說了真話“他什么也沒穿呀!”接下來會發(fā)生什么事呢?其他的百姓又會有怎樣的反應呢?每組同學都開動腦筋,引導故事進一步發(fā)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加深了對故事的理解,發(fā)散了思維,提升了對語文知識的應用能力。
(四)課外實踐活動。親近大自然能使學生切身感受生活中的美好,真實的抒發(fā)情懷感。老師應該帶學生們“走出去”,不拘泥于課堂的教學模式,通過“真聽”“真看”,表達“真感受”。大自然的生機與活力能舒緩學生的課業(yè)壓力,放松學生的身心,提高對學習的熱情。例如,在進行“春天來了”這一課題時,老師帶領學生們?nèi)ヌご?,同學們通過觀察花草樹木的變化、人們穿著的變化、河流的變化等等,探尋春天的腳步。通過親身探尋寫下的文字更具真實性,深切表達自身情感。同時,走出去實踐能夠發(fā)現(xiàn)更多的小細節(jié),為寫話培訓增加不一樣的光彩。
綜上所述,低年齡段的寫話訓練為學生們今后的語文知識能力與技能培養(yǎng)奠定了基礎。小學語文教師應該重視這項訓練,不斷改革創(chuàng)新自己的教學模式,讓寫話訓練融入到日常的學習中去,激發(fā)學生的注意與思考,引起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自身的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1]張冠男.小學語文寫話策略淺談——以統(tǒng)編版教材為例[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20(02):41-43.
[2]陳麗.小學語文寫話教學指導策略[J].江西教育.2020(03):45.
[3]張玉明.探析小學語文低年級寫話訓練的有效方法[J].新課程導學.2019(3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