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世勇
摘要:改變學生單純進行記憶和模仿的學習方式,并積極組織動手實踐活動,可以為學生提供認識的來源,不斷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和提升。有鑒于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注重為學生組織動手實踐活動,并要利用有效的策略指導學生進行動手實踐,以此可以達到有效教學的目的。
關鍵詞:小學數學;動手實踐;有效性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轉變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并利用動手實踐活動進行數學教學,讓學生親自進行實踐,主動發(fā)現數學知識的規(guī)律,構建比較全面的數學知識網絡,可以增強學生進行數學學習的信心,不斷促進高效小學數學教學課堂的構建。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積極為學生組織有效的動手實踐活動,以此可以讓學生深入領會數學知識的真諦,不斷促進學生數學綜合水平的提升。下面,我將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感悟,對動手實踐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性進行一番闡述和說明。
一、創(chuàng)設適宜情境,激活學生實踐興趣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結合教材當中的具體內容,為學生創(chuàng)設適宜的教學情境,可以激活學生進行動手實踐的興趣,從而能夠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動手實踐,不斷加深學生對教材知識的認知。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地為學生創(chuàng)設適宜情境,以此可以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不斷提高學生進行動手實踐的動力。
例如,以“乘法分配律”為例,通過簡筆畫家庭人物形象,把a、b、C三個字母假定為家庭中三個成員,即我、爸爸和媽媽,乘號代表愛,加號表示和。一家之中,以我為中心,愛著爸媽,也就是說我愛爸爸和我愛媽媽。同時,爸媽也是愛著我的。即aⅹ(b+c)=ab+ac的等式。愛是相互給予,同是也不要偏心,都要愛爸媽,不能只愛其中一人,否則我們得到的愛思路、觀察比較、總結規(guī)律等層次進行的。學習這部分教學內容有利于提高學就是不完整。如果要比爸媽給我的愛誰多一點,就用多的減少的,把多的看成b,少的看成c,即我們相互得到的愛就是aⅹ(b-c)=ab-ac。這主要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比較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時,學好乘法分配律是學生以后進行簡便計算的前提和依據,對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根據數學課程的基本性質與目的,我擬定了如下教學目標:1.從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出發(fā),通過觀察、類比、歸納、驗證、運用等方法深化和豐富對乘法分配律的認識。2.滲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認識事物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獨立自主、主動探索、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數學的應用意識。在講述本節(jié)課的有關知識時,并讓學生結合此次實踐的過程,最后,我讓學生利用自己獲取的知識,計算了不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以此不斷提高了學生的運用能力。這樣,教師通過為學生創(chuàng)設適宜情境,高度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發(fā)散了學生的思維,不斷提高了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yǎng)。
二、適當進行引導,增強學生操作信心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讓學生進行有目的的動手操作,可以幫助學生牢牢掌握教材當中的理論知識,不斷增強學生進行動手操作的信心。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適當對學生進行引導,以此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時間的利用率,不斷促進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提升。
例如,以“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為例,在講述本節(jié)課的有關知識時,我先向學生提出了以下問題:將一個長方體或者正方體的紙盒展開是什么形狀的呢?應該怎樣對長方體或者正方體進行展開呢?并對學生進行了引導,讓學生沿著長方體或者正方體的棱進行了展開。然后,我讓學生分別用“上”“下”“前”“后”“左”“右”表明了六個面,并讓學生思考了以下問題:1.哪些面的面積相等呢?2.每個面的長和寬與長方體的長、寬、高有什么關系呢?以此引導學生總結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公式,不斷降低了學生掌握教材重難點知識的難度。這樣,教師通過適當對學生進行引導,為學生指明了探究的方向,取得了極大的教學收益。
三、注重實踐互動,提高動手實踐效率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指導學生進行實踐合作互動,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彼此得到的實踐結果,可以讓學生全面掌握教材當中的理論知識,不斷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效率。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積極讓學生進行實踐互動,以此拉近學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之間進行學習互補,從而能夠實現讓學生共同進步的目標。
例如,以“三角形的特性”為例,在講述本節(jié)課的有關知識時,我先為學生組織了利用長度不同的木棍擺三角形的活動,并讓學生觀察了彼此擺三角形的結果,看了看彼此是否成功擺出了三角形。然后,我讓小組學生對不同木棍的長度進行了測量,并讓小組學生結合測量的結果,說了說自己的發(fā)現。之后,我讓全班學生一起進行了討論,并讓學生總結了有關數學規(guī)律,以此使學生掌握了三角形三邊的關系。最后,我指導學生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識,解決了課堂練習題,并讓學生結合自己對教材知識的掌握情況,在課下進行了有重點的復習,以此使學生深入消化了自己掌握的理論知識,獲得了小學數學教學的極大成功。這樣,教師通過讓學生進行實踐互動,形成了良好的教學氛圍,提高了學生的實踐積極性。
綜上所述,動手實踐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學習方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發(fā)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教師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之時,需要意識到動手實踐的重要性,并要通過創(chuàng)設適宜情境,激活學生實踐興趣;適當進行引導,增強學生的操作信心;注重實踐互動,提高動手實踐效率等途徑,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動手實踐教學,從而不斷促進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彭洪. 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動手實踐的有效性研究[J]. 魅力中國,2016,000(039):155-155.
[2]李萍. 關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動手實踐操作的有效性探究[J]. 中華少年,2017: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