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秋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小學數學教材所涉及的習題形式也變得豐富多樣,由于小學低年級學生年齡普遍較低,針對數學習題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較差,因此在實際解題時,學生往往出現錯誤審題的現象,從而導致學生實際解題答案與標準答案存在偏差?;诖?,本文針對小學數學低年級學生審題能力的培養(yǎng)途徑展開簡要的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小學數學;低年級學生;審題能力;培養(yǎng)途徑;探討
引言
小學生的數學做題效率往往與學生的審題能力和分析能力息息相關,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實際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應充分認識到培養(yǎng)學生審題能力的重要性,學生的審題能力一直貫穿著學生數學學習的始終,提升學生數學審題能力,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數學學習效率,幫助學生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從而滿足新課改所提出的教學標準和學生的實際數學學習需求。
一、小學數學低年級學生審題能力的培養(yǎng)途徑探討
(一)重點關注題目中的關鍵詞
在小學生日常練習或考試的過程中,經常會因為審題失誤出現丟分的情況,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解題問題,大致可以總結為兩個原因,首先學生對于題目的理解存在偏差,其次學生并沒有在日常的數學學習過程中養(yǎng)成良好的審題習慣。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實際的數學教學過程中,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對數學題目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只有學生充分明白了題目內容,才能為接下來的數學解題奠定好基礎,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從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出發(fā),讓學生大聲的朗讀數學題目,保證學生可以通順地朗讀題目中的句子。數學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朗讀情況,指導學生進行默讀,從而保證學生讀題的準確性。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在學生讀題的過程中,有意識的指導學生圈出題目中的關鍵詞和關鍵字,這樣學生就可以在審題的過程中,深入研究題目中的關鍵詞和關鍵字,從而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題目提供的條件,提高小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效率[1]。例如在學習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加與減(一)》時,小學數學教師可以為學生進行示范,大聲朗讀教材上的數學例題,如教師說:“樹上原有5個蘋果,摔了2個,還剩幾個蘋果?”教師在讀完課本上的例題后,幫助學生篩選題目中的關鍵詞和關鍵字。例如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題目中的“原有5個”、“摔了2個”、“還?!钡汝P鍵字眼用筆圈出來,幫助學生有效解題,通過課堂實踐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審題意識。教師在簡單的示范后,可以適當在班級內進行練習,如教師說:“下面請同學們認真聽老師接下來讀的例題,并在書上圈出例題中的關鍵詞和關鍵字。原有5塊蛋糕,小老鼠搬走了2塊,還剩幾塊?”教師可針對學生的理解情況,進一步追問:“題目中的關鍵字有哪些?”學生通過深入的思考研究,就會積極踴躍的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如學生說:“有‘原有5塊、‘搬走2塊、‘還剩?!毙W數學教師通過與學生之間的有效互動,不僅培養(yǎng)、拓寬了學生的數學思維,活躍了小學數學課堂學習氛圍,而且提高了學生的審題意識,提高了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2]。
(二)幫助學生從問題中找到有效信息
針對小學生數學審題能力的培養(yǎng),小學數學教師應全面提高學生對于數學題目的觀察能力,讓學生準確理解數學題目,低年級的數學教材的例題多數以圖片和文字相互結合的形式為學生進行直觀的展現,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應逐步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幫助學生樹立審題意識,篩選題目中的有效信息,從而為接下來分析和解答題目做好準備。由于學生的年齡普遍較低,對事物的認知能力有限,從而導致學生只能被一些表面的現象所吸引,卻不能通過現象去探究實用信息。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要幫助學生排除無效信息,幫助學生透過現象看到問題的本質,讓學生把解題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題目中的有效信息上,小學數學教師可以通過教學語言為學生指明重要信息的方向,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讓學生從多個角度去理解數學題目,從而在題目中捕捉到重要的有效信息[3]。
(三)幫助學生養(yǎng)成反復檢查的習慣
檢查是對題目重新審視的過程,是幫助學生提高審題效率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在當下的小學數學教育過程中,大多數學生和教師忽視了反復檢查的重要性,導致學生在實際的檢查過程中出現形式化的現象。針對這一教學現象,小學數學教師應給予高度重視,幫助學生養(yǎng)成反復檢查的良好習慣,為學生今后的數學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和保障。小學數學教師應在學生做完數學練習題后,有效的指導學生進行反復檢查,除了解題過程中的計算結果和計算過程,還應認真檢查數學公式的運用是否規(guī)范合理。小學數學教師應引導學生利用反向思維將題目中的未知條件假想為已知條件,驗證已知條件是否符合題目,從而完成反向驗證的審題目標。小學數學教師應努力把小學數學知識將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結合,通過生活中的真實數學問題驗證,幫助學生養(yǎng)成反復檢查的良好習慣,從而提升小學生數學學習效率。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師應充分認識到培養(yǎng)學生審題能力的重要性,在實際的數學教學過程中,結合學生的實際性格特點和個性特征,為學生制定個性化的教學方案,幫助學生在題目中捕捉有效信息,養(yǎng)成反復檢查的學習習慣,潛移默化的培養(yǎng)學生的審題意識,從而在達到數學預期教學目標的同時,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質量。
參考文獻:
[1]梁荷.培養(yǎng)小學生數學審題能力的實踐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6.
[2]溫曉青.小學低年級數學生活化教學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6.
[3]張薩.小學低年級數學游戲教學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