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曉玲 張祥磊
摘要:互聯(lián)網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加快了現代化教育的進程,也為資源庫的建設與應用提供了必要的技術基礎與平臺。在新冠病毒疫情的背景下,在線教學模式得到了大量的關注和應用,并產生線上與線下教學逐漸融合的趨勢。其中,基于小規(guī)模限制性在線課程(SPOC)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成為教學模式研究和改革的熱點。本文以《旗袍設計與制作》課程為例,以“智慧職教”“職教云平臺”“釘釘”等軟件進行教學實踐,探究本教學模式的優(yōu)勢和仍存在的問題,為SPOC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研究提供提供理論與實踐基礎。
關鍵詞:線上線下融合;SPOC;混合式教學;旗袍設計與制作
中圖分類號:TU-4;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23-0211-02?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3.145
一、前言
隨著互聯(lián)網技術與現代教育的逐漸融合,為線上教學提供了成熟的技術基礎與廣闊的發(fā)展平臺。今年初,教育部下發(fā)了2020年春季學期延遲開學的通知,并進行了相應的部署。由此,教學從線下搬到了線上,使得線上互聯(lián)網授課得到了井噴式的發(fā)展。傳統(tǒng)教學與數字化教學有機整合的混合教學模式被廣泛的運用,基于小規(guī)模限制性在線課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POC)的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可。然而,目前對于SPOC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研究仍處于探索階段,尤其結合藝術類課程的教學實踐仍未見報道。因此,本文通過《旗袍設計與制作》的課程教學中,探索SPOC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優(yōu)勢及存在的問題。
二、SPOC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
SPOC是Dave Cormier與Bryan Alexander教授繼慕課(MOOC)后提出的新型教學模式,是一種小規(guī)模限制性在線課程,有機融合了傳統(tǒng)面對面課堂教學與MOOC的優(yōu)點,充分利用在線視頻與課堂教學,進行反轉課堂教學。在課堂實踐過程中,逐漸衍生出了一種全新的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學模式,通過線上線下教學相結合的方式,可充分利用線上優(yōu)質的教學資源,有效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三、教學技術平臺基礎
在2019年,廣東輕工職業(yè)技術學院國家職業(yè)教育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yè)教學資源庫成功立項。該教學平臺在已穩(wěn)健運行2年,并獲得了眾多兄弟院校的參與。其中,該平臺在2020.02-2020.04短短60天內,取得了非常靚麗的成績單,最新數據如下:新增各類用戶數45224人,每日最高日志量達423650,累計注冊用戶超過71000人,新增教師數2872人,微課396門,日均日志量200000個,MOOC共10門,SPOC個性課程1238門,服務全國各類院校近1000所,如圖1所示。本人作為該資源庫的后臺技術團隊,參與了一年的后臺管理工作,具有較熟練智慧職教資源庫的運作,有利于課程的開展與平臺的技術支持。
通過該教學平臺和資源庫,學生的學習環(huán)境從學校轉移到了家庭,而教學環(huán)境也從線下班級教學轉變?yōu)樘摂M的視頻教學模式。如何有效的使用現代教育技術,是這次課程的難點。經過國家資源庫技術小組的討論與反復測試,推薦使用“智慧職教云+釘釘直播”為主,如圖2所示,并結合其他在線教學手段為輔的SPOC線上線下教學模式,在全面為“停課不停學”提供了基礎。
四、SPOC在《旗袍設計與制作》中的實施
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學模式,使用“智慧職教云+ 釘釘直播”軟件教學。在“工學商”項目制教學、“課程思政”與“新冠疫情”背景下,該課程結合省博物館項目制課程,以學習成果為導向(OBE)項目制三步走課程教學,與思政育人為導向文化三步走課程教學模式。該模式分為以下教學環(huán)節(jié):
1.??? 學情判斷。教師應根據智慧職教課前調查進行學生的學情判斷。特別注重在學生在家的網絡平臺搭建:移動終端設備(學生)、PC客戶端(學生)、移動互聯(lián)網、教學服務器及教學平臺選用。教師在課前進行在線測試,包括學生的網絡情況及移動終端是否能夠有效收到發(fā)布信息、教學互動、教學視頻、教學討論、課后作業(yè)、課程評價等。此外,需對學生做學前學情診斷,判斷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更好的把握課程在SPOC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運用。根據學情判斷,《旗袍設計與制作》課程設計秉承“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根據學情判斷確定教學的重點與難點,特別在課程資源的準備上,尤其注重錄制微課視頻的設計與質量。
2.??? 課前自學環(huán)節(jié)。為了讓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必須將課前學習資源上傳到《旗袍設計與制作》網絡課程平臺,并通過智慧職教發(fā)布課前預習通知。學生接到預習通知后,根據課程推送的項目制任務,下載電子課本、教師錄制的微課程、教學動畫等信息化教學資源進行自主學習,拓展了學習的時間與空間。
3.??? 課中互動環(huán)節(jié)。教師依據學生課前自學的個性化數據分析,找出旗袍課程的難點與重點,在線上課堂開展重難點講解、在線互動、小組討論,克服教學難點,鞏固教學重點。利用智慧職教教學軟件進行新任務書的下發(fā),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具體的工作情景,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結合平面黑板繪圖、人臺教具真實假縫、3D Marvelous Designer軟件虛擬呈現,實施新任務作業(yè)。教師針對提問學生進行屏幕控制,一對一手把手指導,實現差異化教學,并利用教師編寫的Excel+VBA課堂打分程序,進行課堂實訓即時考核。通過創(chuàng)設的情景讓學生參與小組競賽,勝出組進行真實情景示范演練,最后由教師總結并布置課后作業(yè)。
4.??? 課后強化環(huán)節(jié)。根據不同的學情,推送不同難度的項目制任務與拓展資源,供學生個性拓展學習。學生通過網絡課程平臺完成課后作業(yè)和單元測試,并對感興趣的問題進行提問。教師聯(lián)系資源庫平臺中的典型企業(yè)專家進行遠程答疑,并通過收集企業(yè)的咨詢,拓展學生的職業(yè)能力。SPOC小眾化和限制性準入的特點助于提升學生學習參與度和互動性,強調賦予學生更加個性化、完整、深度的學習體驗,如圖3所示。
5.??? 教學評價環(huán)節(jié)。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智慧職教進行遵循全面、客觀、方便和動態(tài)的原則,評價學習發(fā)生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真實反應學生與教師的互動情況、教學質量、科學選取指標和設定權重,從而客觀給出學生的平時成績。學生也能真實看到每節(jié)課的個人課程情況,及時調整自身學習狀態(tài),形成綜合評價體系。
五、教學成效
《旗袍設計與制作》課程通過任務驅動、情景式教學法融合等一系列信息化、數字化手段,在項目制工作情景中進行旗袍“虛擬”與“真實”結構樣板訓練,是旗袍項目制設計虛實結合的一體化教學課堂。綜合運用多種線上網絡平臺、虛擬仿真、信息化與數字化教學手段將知識動態(tài)化,突出了教學重點,化解了教學難點,做到疫情期間停課不停學,有效達成了教學效果與教學目標。
六、課程基于SPOC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優(yōu)點和不足
基于課程實踐,本文總結通過SPOC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在《旗袍設計與制作》教學中的優(yōu)勢:第一,在旗袍的理論教學與軟件教學上達到比線下教學更好的教學效果。第二,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有效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第三,提高了教師運用互聯(lián)網進行網絡授課的能力,豐富和提升了教師的教學手段和技能。
通過SPOC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在《旗袍設計與制作》教學中的不足:第一,教師的教學微課制作水平和動畫制作的質量不高。第二,在旗袍制作方面,教師能夠利用軟件錄制優(yōu)質視頻達到教的過程,然而在旗袍實訓制作方面,由于學生沒有縫紉機等設備,學生只能應用手工縫紉旗袍的方式代替機器縫紉的方式進行旗袍制作。第三,智慧職教教學平臺在三方評價體系,特別是企業(yè)投票存在不足;“釘釘”在小組討論、師生互動上無法滿足教學需求,需要后期改進。
七、結語
SPOC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在教學條件足夠的校園環(huán)境中,學習成效較好。但居家學習的《旗袍設計與制作》實訓課程,仍然有一定的局限性,未來仍需在課程實踐中不斷完善。目前,在平臺教學上仍需多方努力,在技術上得以更好的支持,以改善和滿足教學需求。本文基于SPOC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實踐和總結,將為SPOC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以及高職的教學改革提供具體案例和實踐依據。
作者簡介:賴曉玲(1987-),女,廣東河源人,碩士,專業(yè)教師初級,畢業(yè)于廣東工業(yè)大學,就職于廣東輕工職業(yè)技術學院,研究方向:服裝與服飾設計;張祥磊(1979-),男,山東巨野人,碩士,講師,畢業(yè)于天津工業(yè)大學,廣東輕工職業(yè)技術學院,研究方向:服裝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