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力木格/通遼職業(yè)學院
慕課在2008年被正式提出,而且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在教學中對慕課的應用也十分廣泛,從小學至大學,慕課的應用十分廣泛。慕課教學模式擺脫了課堂的限制,可以在網上進行,進而顛覆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與此同時微課也被廣泛應用于教學之中,起到了重要的輔助作用,推動了教學信息化的發(fā)展。將慕課與微課結合開展教學,能夠充分發(fā)揮二者的優(yōu)勢,對教學起到更加有效的作用。
我國教育部明確規(guī)定,要加強對網絡技術與信息技術的應用,積極開發(fā)與整合各類優(yōu)質教學資源,利用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來推動教學質量的提升。在教育部門的鼓勵與支持下,廣大教師積極探尋信息化教學改革的新方向。在此背景下,慕課與微課逐漸進入了人們的視野,并且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我國主要的慕課平臺有上海高校課程中心、好大學在線、愛課程以及優(yōu)課聯(lián)盟等。在慕課之中,主要的講師大多都來自高校的著名教師,這使得慕課的品質得到保證,并且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式更加貼合實際。慕課在課程體系上更加符合學生的學習需求,同時也在不斷優(yōu)化課程體系,帶給學生更佳的學習體驗。經過這些年的不斷發(fā)展與完善,慕課自身更加完善,形式也更加靈活多樣。慕課的課程周期通常都為4-16周左右,而且有的課程的學習時間比較靈活和自由。慕課的課程組織結構比較嚴密,包括授課視頻、各方面的練習、討論以及考核等,因此慕課的組織結構相對比較完善。慕課不僅可以供在校學生學習,而且可以為任何想要學習的人群提供幫助。但是慕課的制作成本相對較高,甚至可以高達數百萬人民幣。慕課雖然能夠帶給學習者較好的學習體驗,但是由于慕課網站課程的完成率相對較低,因此難以通過慕課完成整門課程的學習。
對于微課而言,其發(fā)展經過與慕課基本相同,微課在2011年被正式提出,并最初在中小學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后來逐漸擴展到高等教育課堂之中。我國教育部組織了多次的微課教學比賽,吸引了大量的教師與學生參與其中,有力的推動了微課的發(fā)展,使微課在高等教育中的應用更加廣泛,并且取得了十分顯著的效果。微課教學視頻通常都會在10分鐘左右,微課主要包括學習資源以及教學視頻等,通常微課不具備考核功能。微課的制作相對簡單,并且制作成本較低,制作微課主要會消耗授課教師的人力成本。微課雖然也能帶給學習者良好的學習體驗,但是微課不能進行獨立教學,應用微課需要與傳統(tǒng)課堂相結合才能發(fā)揮其作用。
在教學中應用慕課或者應用微課,都能對教學起到有效的輔助作用,但是究竟是微課更加高效,還是慕課更加適合,需要廣大教育工作者經過不斷的實踐探究來進行驗證。但是將慕課與微課結合應用,所取得的效果比較更加顯著。
應用慕課與微課的混合教學模式,首先需要教師選取適合的學習資源供學生學習,同時學生要將學習情況反饋給教師,教師負責匯總分析學生反饋的內容,然后結合實際情況設計更具針對性的面授教學環(huán)節(jié)。其次,在面授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以解析重點、難點內容為主,并且組織學生展開討論,引導學生積極反饋學習情況,最后對教學過程與教學效果等進行總結。整個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需要進行高效的互動,這樣才能保證教學的順利開展。在完成面授課程之后,學生可以直接下載授課視頻,然后應用授課視頻進行復習,進一步鞏固學習成果。在此過程中,學生可以利用課程中心平臺,將自己學習過程中遇到的疑問向教師尋求幫助,教師可以通過課程平臺給予學生指導和解答。最后,教師結合教學內容,安排相應的測試,通過測試來考查學生的學習效果,并將考查結果納入期終成績評定。這一環(huán)節(jié)屬于可選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要合理安排。這種教學模式相較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具有多方面的優(yōu)勢,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對慕課與微課的應用,使信息化資源的作用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同時,通過課程中心平臺,增加了師生的互動,并且提升了互動的高效性。這種混合教學模式更加注重預習與復習環(huán)節(jié),進而實現了碎片化學習,有助于學生加深對相關知識的理解與記憶。在這種混合教學模式下,教師的角色發(fā)生了轉變,轉變?yōu)閷?,負責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更能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慕課與微課混合教學模式是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重大突破,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發(fā)現更多的學生愿意選擇通過慕課進行預習,并且認為這種預習方式并不會增加學習負擔。慕課與微課混合教學模式能夠更好的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這是因為這種模式的互動性更強,教學更具針對性,同時教學方式也更加新穎,學生可以就相關知識進行重復學習,直至完全掌握相關知識為止。應用慕課與微課混合教學模式,不能忽視教師的作用,教師需要給予學生有效的指導,幫助學生答疑解惑,提升教學效果,因此,教師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在教學中對微課的應用,首先要向學生布置學習任務單,在任務單中包含著學習指南、具體的學習任務以及相關學習資源的鏈接。在學習任務單的指導下,學生可以更好的應用微課進行學習。而微課視頻的長度通常都會在10分鐘左右,以重點和難點知識的講解為主。在學生完成微課學習后,可以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測試,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最后,要對微課教學的效果進行評估。除此之外,還可以引導學生應用微課進行預習,可以先讓學生在微課網上進行實名注冊,然后讓學生就相關視頻進行學習,并且在完成測試之后點擊確認。最后通過微課評價系統(tǒng)對學生進行評分。對微課的應用,能夠提升學生預習與復習的效果,同時實現了碎片化學習,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消化與吸收相關知識。同時應用微課進行學習,其方式更加靈活,能夠使學生產生更大的興趣。微課雖然具有以上優(yōu)勢,但是由于微課時間較短,難以對知識點講透、講全,需要教師在面授課堂中進行補充教學,而且面授課堂為大課堂,教師需要面對的學生數量較多,因此師生之間的互動十分有限。再加之部分學生參與互動的積極性不高,以此往往只會有少數學生會與教師進行互動,提出自己學習過程中的疑問,這顯然會給教學帶來不利影響。對于慕課而言,其優(yōu)勢在于課程更加系統(tǒng)化,能夠給與教學更加有力的支持,同時慕課可以通過網絡免費獲取,并且還具有良好的互動性,能夠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但是慕課的課程范圍以及課程進度等方面往往會與傳統(tǒng)課堂不符,并且難以進行調整。對于微課而言,其優(yōu)勢體現在微課的制作相對簡單,面授教師可以結合教學需求自行制作微課,這樣能夠保證微課與傳統(tǒng)課堂具有較高的契合度。微課通常都會與面授課堂相結合,這樣一來,教師能夠更加有效的為學生答疑解惑,有助于提升教學效果。但微課自身的互動性較差,同時沒有教學團隊的支持,只能通過面授教師的經驗與能力制作微課,同時制作微課會耗費教師大量的時間與精力。而將慕課與微課結合進行教學,則能夠充分發(fā)揮二者的優(yōu)勢,改善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不僅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而且能夠擴展學習的深度與廣度。
慕課與微課混合應用教學模式,是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在應用過程中,要結合教學的實際需求,合理選擇教學資源,解決混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充分發(fā)揮慕課與微課的教學輔助作用,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