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松華
摘 要:在新課標的指導下,在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下,數學知識的學習不僅是課堂教學的目標,它更大的作用是服務于生活。因此,要求教師的教學過程和教學方式不能一刀切,要相實而用、適時而動。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新理念;數學教學;實效性
新課標指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獲得不同的發(fā)展?!边@樣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卻飽含了意味深長的哲理。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努力做一位有心人,仔細體會,用心感受,大膽嘗試,才能為自己的付出獲取點滴收獲。
一、改變觀念,把握好教與學的主次
傳統(tǒng)的數學教學就是在不斷地練習中進行。而在新課程中則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新課標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因此,新課程對學生和教師的地位再次進行了強調,明確指出渴求知識的主人是學生。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一定要把課堂的主體地位還給學生,充分體現出教師的引導和組織作用,并在教與學中建立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學習和掌握知識。學生毫無顧忌地表達著自己的切實想法,不斷增加自覺參與的欲望。并且新課程要求我們,對數學知識的學習不僅僅是認識那些枯燥的阿拉伯數字和奇形怪狀的符號字母,它仍有著豐富的內涵。所以,數學不僅僅是一門教學科目,同時也是生活中的一個部分的體現,它與生活息息相關。
二、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境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掌握知識和獲取技能的主要原因是良好的情境?!薄读x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在課程實施建議中也明確指出:“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弊鳛楝F階段的數學教師,知識探究的途徑就是為學生設計學習情境,提供全面、清晰的相關信息,引導學生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境中,自己開動腦筋進行學習,掌握知識。因此,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境一定要貼近學生的思維和生活實際。脫離了生活實際,學生無法了解到數學知識的真正內涵,這樣生活情境的創(chuàng)設將形同虛設。如教學統(tǒng)計時,如果教師套用課文中“北京市某十字路口車輛的流量”情境圖進行教學,對于鄉(xiāng)村的孩子來說就不貼合實際。若讓學生用不同的方式統(tǒng)計明天早上7:00—7:10(按不同年級)進入校門口學生的數量,從而再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匯報,這樣既讓學生參與了生活實際,又讓學生對相關的知識獲得了一定的理解,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解決問題的妙招之一:數形相結合
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曾說:“數缺形時少直觀,形少數時難入微,數形結合百般好,隔離分家萬事休?!边@句話真正體現了數與形結合在教學活動中的重要性。如果教師在教學中有意識、巧妙地運用數、形之間的聯(lián)系,幫助學生逐步樹立起數形相結合的學習觀念,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如在教學六年級“分數應用題”時,如果老師只用嘴講解的話,學生就很難理解:“在××基礎上增加或者減少幾分之幾”這樣的關系,如果根據題意畫出了一段線段圖來幫助學生理解、分析,學生解答的思路就會更加清晰,學生也會更加豁然開朗,很快地解答出這類題型。
四、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實現教學內容生活化、學習方式自主化、教學過程活動化
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要體現數學源于生活又要應用于生活的特色,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感受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增進對數學的理解,增強學習和運用數學的信心?!睌祵W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發(fā)現的知識,它也時刻伴隨著我們的生活。如在教學一年級的“圖形的認識”時,我們就可以讓學生舉出在生活中見到過的各種物體。如在教“垂直與平行”時,就要求學生用兩支鉛筆擺在桌面上,通過具體的操作后說出你的想法和擺的過程。這樣既把抽象的知識搬到生活中來了,同時還讓學生在活動中學到知識,在討論和交流中得出了結論,更有利于學生自己探索并識記知識。
五、建立師生互動關系,注意及時、有效地給予學生評價和鼓勵
和諧的課堂氣氛是奠定學生在教育教學中生動活潑、積極主動發(fā)展的基礎,也是學生愉快學習,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實現知識創(chuàng)新的重要條件。在課堂上,教師要對學生給予積極的強化,如點頭、微笑、重復和闡述學生的正確答案等等,并說一些鼓勵的話。切記不要嘲笑和諷刺回答錯誤的學生,這樣就容易挫傷學生的積極性。教師可以對學生說“你已有進步了,誰能幫助他補充一下”等言語。數學課堂上恰如其分地表揚和鼓勵可以給學生帶去更大的積極性,而且使學生探索知識的欲望更加強烈。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勇于探索的創(chuàng)新意識得到激活,從而促進教與學緊密地結合在一起。
六、用“父母心”呵護每個學生
老師雖不是學生的父母,但勝似父母。組成班級的最小單位就是每一個學生,有了個體的存在,才有了群體,有了群體的存在,才有了班級。每一個孩子都會影響一個班級。教師不要對班上的后進生或殘疾孩子置之不理,甚至歧視,這樣會讓他們喪失學習的動力。他們都是我們的孩子,有時會做錯事,作為孩子的“父母”,我們不能一味地指責,要多角度去了解具體情況,然后適時用語言去教育、用行動去感化孩子們。相信在長年累月的呵護下,我們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總之,我們要想讓自己的課堂有成效,就必須多角度去了解、認識學生,從實際出發(fā),合理運用各種教學工具和教學方式為學生服務,讓學生在課堂中學到更多的知識,才能使課堂教學有更大的成效,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育人質量。
參考文獻:
陳大偉.有效教學的理念與實踐[M].天津教育出版社,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