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嫻
摘 要:在分析低年段學生發(fā)展特點的基礎上,列舉了科學課堂活動中存在的三類問題:一是活動目標、要求不明確,學生在玩中玩;二是只重視結果,忽略探究過程;三是學生團隊意識薄弱,缺乏合作交流。同時,結合科學課教學實踐經驗,從課堂有效活動的設計策略和課堂有效活動的實施策略兩大方面談了如何保證低年段科學課堂活動的有效進行。
關鍵詞:低年段;科學課堂;活動策略
一、低年段科學課堂活動存在的問題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現(xiàn)在的科學課堂提倡以學生探究活動為主,教師指導為輔,目前在以低年段學生為學習主體的課堂活動中,主要存在幾大類問題。
1.活動目標與要求不明確,學生在玩中玩
與語文、數(shù)學、音樂等學科不同,小學科學學科是幾大類學科的綜合體,就內容而言,涉及物理、生物、化學、地理等,知識涵蓋面非常廣。所以相應的,科學課堂涉及的活動內容和形式也更加豐富多樣化,每節(jié)課都會有學生不常見的活動道具和實驗器材。
2.只重視結果,忽略探究過程
課本上每一課時涉及的內容都很豐富,而針對低年段的學生可以通過各種各樣有趣的課堂活動來學習課本知識。所以一些有自己專業(yè)性想法的老師往往會在一堂課中設計一系列活動,以加深學生課堂體驗,扎實學生的知識基礎。但因為小學一堂課只有35分鐘的時間,而低年段學生在理解力、行動力等方面都稍弱于高年級,所以往往無法完成這一系列“精心設計”的課堂活動。這種情況下,為了及時完成所有活動目標,往往學生的探究活動時間會被大量地壓縮。
二、提高低年段科學課堂活動有效性的策略
如果沒有行之有效的實施策略,再優(yōu)秀的活動設計也無法發(fā)揮它應有的效果。對具體活動過程中的細節(jié)考量,是決定課堂活動是否有效的重要因素。
1.合理分配任務,全員有序參與
由于實驗材料等因素限制,科學課堂上的探究活動大多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低年段學生尚未形成團隊的概念,缺乏有效的溝通經驗,所以在活動開始之前,老師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幫助小組成員進行任務分配,提前指定組內每位成員的角色和任務,如實驗記錄員負責記錄實驗數(shù)據,取材員負責拿取實驗材料,小組長負責協(xié)調組員并在活動結束后收拾清理等。明確了自己在活動中的角色任務之后,學生爭吵的次數(shù)明顯減少了,取而代之的是相互提醒和監(jiān)督,合作能力逐步提升。
2.明確活動要求,細化操作步驟
很多老師在活動過程中發(fā)現(xiàn)學生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但彼時若想讓全班暫?;顒?、幫助大家現(xiàn)場糾正錯誤,可能存在一些困難:一來學生進行探究活動中,大腦正處于興奮狀態(tài),想令其立刻中止并認真聽講,顯然效果不佳;二來一些行動迅速的小組在操作中已經犯錯,也許已造成一些失敗后果,再想補救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在活動開始前,應先明確提出活動要求,并花幾分鐘時間對活動要求加以分析解釋,幫助學生理解。如可請學生大聲朗讀活動要求,全班交流要求中應注意的事項,談談可能會出現(xiàn)的問題,防患于未然。通過交流討論引發(fā)學生思考,真正理解要求的含義。
比起中高年段學生熟練的實驗操作技巧,低年段的學生缺乏訓練,尚未形成一系列完整的實驗操作步驟,同時也受限于生活經驗的不足,他們對于很多成年人習以為常的操作步驟其實并不了解。所以在設計實驗步驟時,應盡量細化再細化,分解步驟并將每一步都表述清楚,可以用文字或圖片的形式展示給學生觀看。而對于較復雜的活動,老師可以先進行演示,再請全班同學模仿,手把手地帶領學生一步步完成;對于簡單的活動則可以鼓勵他們按照提示的步驟自己操作完成,逐漸培養(yǎng)科學習慣。
3.豐富評價內容,注重情感體驗
對于低年段的學生,老師的一聲稱贊、一個肯定的眼神,都能讓他們信心倍增,集中注意力的時間也隨之延長。在課堂活動中,合理設置評價點,從師評、他評、自評等方面增加評價的維度,使評價更為客觀、更為全面。除了口頭評價外,還可以將評價以書面畫星星的方式呈現(xiàn),或在黑板上貼小紅花的形式呈現(xiàn),等等。避免反復使用“你真棒”“你真聰明”等千篇一律的客套話,針對學生的某些特點進行具體評價,注重與學生的情感交流,如“你知道的地理小知識真多,都是從哪里學來的?”“你對這張圖片觀察得真仔細,把小細節(jié)看得清清楚楚”“你們小組團結合作,一起完成了這個任務,真棒!看看還有什么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此類課堂上的及時評價,對學生起到了現(xiàn)場的肯定與激勵作用,同時也延長了他們注意力的時間,保證課堂探究活動的持續(xù)進行。
在經歷了完整的探究活動之后,理想的活動效果有些學生的學習成果超出了活動目標,大部分剛好達到活動目標。而個別學生沒有完成活動的情況也屬正常現(xiàn)象,畢竟人與人之間是存在差異的。短短35分鐘的課堂時間,看似雁過無痕,實則是一種無形的積累。而有效的課堂探究活動,可以幫助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接觸、了解和認識科學,在活動過程中發(fā)展心智、積累經驗,這樣的科學探究活動才真正達到了科學啟蒙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史慶峰.淺議實施科學探究活動的有效策略[J].小學教學參考,2010(18).
[2]張潔云.小學科學探究活動的研究[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1(2).
[3]蔡志龍.走進科學課程 開展科學探究[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7(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