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秀云
摘 要:小學語文是中國教育學科的基礎,是中國人對母語的基本掌握。對于語文的學習自始至終都離不開積累,對文化的積累,對歷史的積累,對古詩詞的積累。語文發(fā)展至今是古中國文化的積淀。基于此,探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
語文的學習不論是任何階段都是極其重要的,語文是囊括了歷史、政治各類文科類的基礎科目。從對基本的古詩詞和基礎文章閱讀的掌握,到最后可通讀的文言文,這一系列都是文學的基礎,語文的根基,包括數(shù)學、物理等理科學科也需要語文的分析理解能力。語文的核心在于積累和應用。將書本知識帶入自己的思維意識中才可被稱為文人。
一、積累應用、深入理解
積累對于語文科目的學習是重中之重,想要學習好語文就必須要有正確的思維邏輯、正確的“三觀”以及文學的基本素養(yǎng)。小學生的語文學習正是基礎,這也是學生第一次接觸語文這一科目,六年級的學生相較于低年級剛接觸語文學科的學生來說,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積累,此時的教學需要帶領學生更深入地挖掘語文知識,培養(yǎng)其思維能力[1]。例如:人教版語文中的《少年閏土》這一篇課文。作者對少年閏土和中年閏土的描寫所體現(xiàn)出的社會時局以及百姓在動蕩的社會中逐漸被世故化的心態(tài)。讓沒有太多人生經(jīng)歷的學生來理解,便是,少年時的閏土意氣風發(fā),中年時的閏土圓滑世故。學生看待文章的思路過于簡單,教師需要指導學生去挖掘文章內的深刻含義,比如,少年時閏土的活潑,意氣風發(fā)和中年時閏土的樣子相對比可以體現(xiàn)出,閏土多年來被生活所磨礪的艱辛,逐漸丟失了以往意氣風發(fā)的樣子,也預示著讓如今的學生學會珍惜現(xiàn)在的美好生活。教師需要對一系列內容進行嚴格的剖析,這都是培養(yǎng)學生理解能力的重要手段。
二、團結合作、深刻記憶
對于學習有一樣東西是不可或缺的,那就是團結合作。獨木不成林,教師可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協(xié)作能力,讓學生對語文基礎知識互相學習、相互記憶。教師可選擇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在課堂中對每一個小組進行考察,可以選擇讓學生自行討論,每個學生講出自己的想法,最后由小組組長進行統(tǒng)計和總結。例如在講解《懷念母親》這一篇課文之前,先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讀,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會對課文有整體認識,在課堂上的聽課效率會更高。這樣既能鍛煉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也能讓學生增進同學之間的友誼,并且也可對各組的結論進行比較,但要杜絕比拼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教師需及時告知和指導學生不可有過強的好勝心。雖然好勝心可以讓一名學生變得更加優(yōu)秀,但要杜絕學生把學習當作比賽比拼的思維出現(xiàn),教師需指導學生,知識的學習是為自己,不是為了任何人,更不是為了和其他人競爭。教師也可定時對學生進行簡單的抽查,對于語文知識的掌握,抽查教師也可采用小組的形式。每一個小組的成員由小組組長來進行檢查,小組組長由大組組長檢查,大組組長由課代表檢查,課代表由教師親自檢查。采用此種分支型的檢查方式來加深學生對語文知識的記憶。
三、每周一記、習慣自然
教師可給學生布置周記,讓學生將每一周的學習情況和這一周心里的想法都記錄在周記上。教師在檢查周記時不可粗心大意,完成任務式地檢查,需要認真去觀察學生所寫的內容[2]。有的時候一個人的心理狀況以及家庭情況甚至其語言組織能力、知識理解能力都可在周記文章中顯示出來。對于小學六年級的學生來說,已經(jīng)接觸了寫作練習,所以周記的形式也是對于寫作能力的鍛煉。教師也可通過學生的字跡看出學生的性格以及對待此門課程的態(tài)度是否端正。成績都是次要的,是否有端正的學習態(tài)度是最為重要的。尤其是對于小學生而言,更重要的不是知識的學習,更多的是習慣的養(yǎng)成,教師應在此期間多注重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當習慣成自然時,學生的語文能力自然會上升。對于教師而言,其實大多數(shù)頭疼的并非是知識的傳授,而是紀律以及學生課堂注意力的集中。雖然六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不太會出現(xiàn)上課嘰嘰喳喳、打打鬧鬧的現(xiàn)象,但難免會注意力不集中,利用周記這種形式也能讓學生不斷回顧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而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此外,教師也需要公平對待每一個學生,不論是成績好的還是成績差的,尊重學生、愛護學生,尊重學生其實也是尊重自己。
四、結束語
小學語文的教學更多的是需要教師的耐心,對學生多一些耐心,將課堂從以往乏味的講課中脫離出來,用豐富有趣且有紀律性的方式來培養(yǎng)學生。讓學生帶領學生,教學的主體理應是學生而并非教師。對此,教師還需要用心培養(yǎng),針對每個學生制定適合此學生的教學方式。多觀察、多關心學生,對成績好的學生不過多器重,對成績差的學生也不歧視,保持一碗水端平,這樣才能真正提升學生的成績。
參考文獻:
[1]趙琴.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語文課內外,2018(18):70.
[2]李翼丹.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探究[J].語文課內外,2018(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