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師提問作為一種教學策略,對課堂教學產(chǎn)生著重要的影響。學生批判性思維作為英語學科基本素養(yǎng)的重要內(nèi)容,在學生綜合化發(fā)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有效的教師提問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還能促進學生批判性思維和能力的發(fā)展。因此,本文基于教師提問的有效性視角來探討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yǎng),以期為中小學英語課堂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鑒和思路。
◆關鍵詞:教師提問;英語教學;批判性思維
教師教學活動中,提問是教師組織課堂教學的最直接且能幫助學生獲取新知識的必要手段,是聯(lián)系師生和學習材料的紐帶和橋梁。提問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和積極性,更能幫助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zhì)。然而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忽視了提問的真正意義和作用。大部分教師不會精心的去設計問題,沒有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進行層層遞進式的導入,類型單一,主要以低認知類型的問題為主,同時忽略了追問的價值。因此,導致學生的思考時間太少,師生之間的交流呆板機械,甚至出現(xiàn)與教學目標偏離的情況。這樣不僅失去了提問的最初目的,也不利于學生思維品質(zhì)的培養(yǎng)。所以,針對以上現(xiàn)狀,本文主要探討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的有效提問如何促進學生批判性思維的發(fā)展。
1教師有效提問的策略
關于教師有效提問這個話題,國內(nèi)外學者都做了很多研究,通過梳理文獻并結合目前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筆者提出以下幾種有效的提問策略:
1.1課前教師要鉆研閱讀文本,精心設計問題
在課前,教師要認真閱讀并理解文本信息,挖掘文本隱藏的深層次涵義,并根據(jù)學情提煉出有效問題。在問題的設計中,要合理考慮提問的數(shù)量,注意提問類型的比例,并且明確在不同階段應提什么樣的問題去激發(fā)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1.2課中教師要合理使用提問技巧,保證提問有效的進行
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有效落實自己預設的問題。首先,盡量做到每位學生被提問的機會是均等的,不能差別太大;其次,針對不同水平的學生,提問的類型要有所變化,充分調(diào)動各個層次學生的積極性;再次,把控等待的時間,合理的時間節(jié)點能讓學生充分的思考問題;最后,要有適當?shù)淖穯?,這樣能引發(fā)學生思維之間的碰撞,并且教師要給予及時有效的反饋。
1.3課后教師要認真反思,不斷提升提問水平
每次教師上完課之后,都要進行課堂反思,不僅需要判斷課前預設的問題是否達成了教學目標,以及有哪些問題最終起到了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思維的作用,還要反思在問題的落實過程中與學生的互動如何、指令是否明確、追問是否合理等其他方面的情況。
2教師有效提問對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yǎng)
關于教師如何采用有效的提問策略來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思維,本文以筆者以滬教牛津版八年級下冊Unit 5 Save the endangered animals閱讀課為例,探討教師應該如何落實有效的提問策略促進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2.1問題設計
這是一篇關于大熊貓的文章,學生需要通過閱讀了解大熊貓的分布、外形、飲食習慣、發(fā)展前景等信息,掌握說明文的特點和寫作方法,并最后學會如何保護大熊貓等瀕危動物。本節(jié)課的主要教學目標有:①學生通過思維導圖能夠掌握文章結構,并運用思維導圖去介紹一種動物;②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與討論來提高批判性思維能力;③學生通過學習這篇文章能更深入的了解大熊貓的現(xiàn)狀并且知道如何保護大熊貓等瀕危動物。為了實現(xiàn)本堂課的教學目標,依據(jù)布魯姆(1956)提出的提問類型,本節(jié)課共預設了22個問題,其中在讀前預設了低認知問題5個,高認知問題2個;在閱讀中這一環(huán)節(jié)預設了低認知問題5個,高認知問題3個;在讀后環(huán)節(jié)預設低認知問題3個和高認知問題4個;根據(jù)德菲爾報告中提出的關于批判性思維6種核心技能的分類方式,本節(jié)課的提問中涉及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問題共有9個。
2.2具體實施
在讀前活動中,筆者借助展示有關熊貓的照片和視頻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欲望,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拋出以下問題進行話題導入:“What is this?”“Do you like it?”“Why or why not?”“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pandas?”等,之后通過提出“What will be talked about in the passage?”這一問題引導學生快速瀏覽文章的圖片和標題對文章的內(nèi)容進行預測。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學生通過圖片和視頻更加清晰直觀的了解大熊貓,以及推測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等問題,能夠很好地鍛煉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使學生能夠具有強烈的求知欲和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
在閱讀中的環(huán)節(jié),首先,筆者提出 “Whats the writing style of the passage?”“What do we know about them?”等問題,目的是讓學生能夠了解這篇文章是以什么樣的方式并且從哪些方面去介紹大熊貓的,并留有5分鐘的時間讓學生快速閱讀文本信息,根據(jù)自己的理解作答;其次,為了使學生深入了解大熊貓的具體信息,給學生10分鐘的時間,讓他們借助思維導圖,并通過小組合作呈現(xiàn)出文本中提到的信息,最后每組派一位代表做全班展示。讓學生了解文本內(nèi)容之后,筆者通過深入挖掘文本,提煉出“Why do pandas live longer in the zoo than in the wild?”“Why do pandas have black patches around their eyes?”這兩個問題給學生10分鐘的時間進行小組討論,讓學生通過判斷、分析和推理等手段來探討大熊貓的特點。在閱讀中的這一系列活動,學生通過多角度、辯證地分析問題,不僅幫助學生建立了學習的信心,習得了語言知識技能,而且很好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在讀后的環(huán)節(jié),為了讓學生從多角度去認識大熊貓,并且了解如何介紹一種動物,筆者提出“How do we introduce an animal?”等問題,給學生5分鐘思考并表達自己的觀點。之后再針對文本內(nèi)容進行升華,通過提出“Why are there more endangered animals nowadays?”“What can we do to help them?”這兩個問題讓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最后,通過提出“Can you retell the passage in your own words?”“What will be filled in the following blanks?”等問題對所學內(nèi)容進行總結。在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得到了極大的施展,教師的許多問題都打開了學生的思維,拓寬了學生的視野,讓學生能夠充分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并通過理性的思考對問題進行客觀地分析、推理及評價。
2.3課后反思
總的來說,課前預設的提問在教學實施環(huán)節(jié)中都進行了有效地落實,問題的可操作性較強,層次遞進也比較明顯,符合學生的生理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課堂氣氛活躍,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互動輕松頻繁,學生能較深層次的把握文本信息,教學目標也能一一實現(xiàn)。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第一,問題指令不夠明確。一些同學聽到問題后不理解教師的提問意圖,出現(xiàn)了發(fā)呆、不知所措的情況;第二,引導過程欠缺。教師提問時不能有效的給予學生幫助,致使學生走彎路或者走錯路,以至于不能正確的看到隱藏在文本背后的信息;第三,難度設置不夠合理。因為每位學生的學習情況是不同的,對于稍微弱一點的學生來說,個別問題難度太大,他們反應起來非常吃力,所以最后和老師的互動就不那么積極;第四,追問力度不夠。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師的追問力度不夠,導致對有些問題沒有一個深層次的探討,學生在思想上也沒有一個很好的升華。
3結語
教師提問不僅是一種必不可少的教學手段,更是一門教學藝術。所以,在以后的教育教學中,教師一定要認真對待提問的意義和價值,積極地學習教師提問的相關理論知識,不斷完善自身的實踐,時刻反思存在的問題,優(yōu)化提問的方法,更好地發(fā)揮課堂有效提問的作用,促進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發(fā)展,這樣才能更好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落實學科素養(yǎng),從而加快我國中小學教師教育改革的步伐。
參考文獻
[1]杜靜,趙艷芳.中小學教師課堂提問策略探究——基于課堂的觀察與反思[J].教育探索,2016(04):20-23.
[2]黃叢叢.高中英語教師有效提問與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yǎng)[J].英語廣場,2019(05):162-163.
[3]馬琳.關于英語教師課堂提問的幾點思考[J].現(xiàn)代交際,2019(12):200-201.
[4]吳筱明.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課堂提問的研究[J].教學與管理,2013(06):73-75.
作者簡介
秦童(1995—),女,漢族,陜西銅川人,陜西師范大學學科教學(英語)專業(yè)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