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曙
[摘要]由于我國當代青少年對于網絡微視頻內容的興趣愛好越來越濃厚,所以很多教學研究人員設想將微視頻傳播技術與傳統(tǒng)教學內容相融合的新型教學策略。針對這一設想,提出了基于微視頻的中專信息技術教學策略探析。中專信息技術教學工作者通過課前制作課堂演示微視頻,課堂中組織學生以小組討論的形式觀看微視頻以及應用微視頻傳播技術制定學生課后觀看作業(yè),這三個教學策略實現(xiàn)了微視頻內容與中專信息技術教學工作的融合,為提高中專信息技術教學質量提供了理論支持。
[關鍵詞]微視頻;中專;信息技術;教學策略
所謂微視頻,可以定義為影視節(jié)選、記錄節(jié)選、自制小視頻或者微電影等題材的時長不超過20分鐘的所有視頻資源的集合"。微視頻具有時間短、內容精、文件小、技術簡易等特點,可通過手機、平板電腦、數碼攝影機等多種設備攝錄或播放,因此深受新時代青少年的喜愛。自從可汗學院、TED等教學網站的出現(xiàn),我國很多教學工作者開始意識到微視頻在教學工作中的使用價值。許多大中小學的教學工作者參考教學網站內容,結合課堂教學的需求制定其專屬的教學策略,從而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效率。針對中專學生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應作為當前教學工作者的重點研究內容。本文以中專信息技術教學課堂為例,展示微視頻在其課堂,上的具體應用策略。
一、制作課堂演示微視頻
制作課堂演示視頻是將微視頻應用到中專信息技術教學課堂的第一步,也是整個課堂教學過程的核心環(huán)節(jié),需要授課教師在課前準備環(huán)節(jié)中完成;其具體的制作流程如下:首先,教學工作者需要研讀教材大綱中的思路以及編寫意圖。了解教材中上下結構的呈現(xiàn)方式從而做到真正意義上的掌握教材。其次根據所負責區(qū)域學生的具體情況以及其所在地區(qū)具有的傳統(tǒng)文化特點,而擬定適宜的信息技術教學內容,從而提高中專學生們對于該學科的熱愛程度以及領悟能力。然后通過增、刪、換、合和立的方式針對其教學內容,篩選出合適的課堂視頻內容。其中增是指補充教材中沒有涉及的最新發(fā)展動態(tài)或先進操作方法;刪是指將教材內容中已經不再應用于現(xiàn)代生活或生產中的落后技術刪除掉,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換是將不符合中專學生理解能力的教學方法,替換掉,利用應用簡單系統(tǒng)的視頻演示方法,取代傳統(tǒng)課本中負責的編程算法,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合是指將教材中不同知識點或不同學科的內容,根據教學需要結合在一起,從而得到課堂表達的豐富度;立則是突破傳統(tǒng)的學科內容,對其教學內容進行重組,從而讓中專信息技術教學實現(xiàn)創(chuàng)新型。最后將這些篩選出具有文字、圖像、聲音多種方式相融合的視頻資源與教學大綱以及課堂時間的要求相結合,通過剪輯與合并的方式,制作成具有動靜結合圖文并茂特點的課堂演示微視頻,應用于課堂教學的演示視頻。如圖1所示。
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獲得多種感官刺激,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整個教學過程變得活躍和高效。
二、建立課堂小組學習模式
在教學工作者完成了課堂演示微視頻的制作之后,則需要合理的途徑將其應用到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從而提高其課堂教學的質量”。對于信息技術這一注重實質性學科來說,針對演示教學微視頻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課堂,上建立小組學習模式,其具體應用流程為:教學工作者需要根據其課堂人數,將其學生分為5-8人為一個學習小組的學習模式。如圖2所示。
需要以類化遷移理論為基礎,結合信息技術課堂的教學特色為每個小組安排一個課堂視頻演示中的問題,并給予其小組成員一定的思考時間,爭取讓小組成員自主解決這一問題。然后進入小組交流階段,在此過程中小組成員要弄清問題的產生原因,并且找出解決問題的知識線索,從而設計、整理以及討論出解決問題的相關方法。之后在每組中選擇一個發(fā)言代表,展示組內的問題討論結果,在此過程中教學工作人員需要重點考慮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了解學生針對該視頻的理解情況,從而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問題解決思路。在小組展示結束后,教學工作人員需要針對學生的展示結果進行總結與概括,從而有效地糾正學生觀看課堂演示微視頻中存在的理解誤區(qū)。
三、制定課后觀看作業(yè)
對于不具有健全學習能力的未成年人來說,制定課后作業(yè)是培養(yǎng)其自我學習能力以及保證其真正掌握一門學科的全部教學內容的唯一途徑"。因此需要教學工作者以新型微視頻資料作為作業(yè)的形式,要求學生定時定量地進行觀看并寫下觀后感,從而吸引并督促其學生按時完成作業(yè)。制定微視頻資料觀看作業(yè),其具體工作流程分為三部分:首先教師需要借鑒網絡平臺內的視頻講解課程,針對其學生的理解能力節(jié)選出適宜其自主觀看的教學內容,并將其制成微視頻的形式。所制作課后視頻的要求應具有短、快、精三個基本特點。短是為了讓學生在觀看過程中可以集中注意力;快和精則是為了讓學生盡快尋找到自己所需了解的內容,從而節(jié)約時間,提高其課后學習效率。要避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迷航,使微視頻課程的學習措施具有較大的推廣應用價值。然后為學生布置好課后觀看微視頻的具體時間,并制定平臺打卡制度,讓學生必須按時完成作業(yè),并且及時針對其視頻內容撰寫觀后感。最后教學工作者必須收集所有學生的觀后感,并對其內容進行分析,從而了解學生課后作業(yè)的完成情況以及針對視頻內容的掌握情況。
結語
本文通過將當下熱門的微視頻傳播途徑,引入到中專信息技術教學環(huán)節(jié)中,使微視頻傳播技術與教學過程融為一體,從而在教師教和學生學兩個環(huán)節(jié)中充分展示出其使用價值,進而有效提升中專課堂教學的工作質量。目前我國中專學生的學習能力普遍偏低,導致了其課堂教學效率大幅度下滑,甚至時常出現(xiàn)無法完成教學要求的可怕現(xiàn)象。通過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微視頻教學資源引入到我國中專學生的教學課堂中,不僅可以提高中專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教學質量,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打破教學工作者以往重復性的教學指導工作,從而提高教學工作者的工作熱情。
參考文獻:
[1]杜智濤,張丹丹,付宏,李輝.新媒體環(huán)境下微學習研究熱點領域與前沿探析[J].現(xiàn)代情報,2019,39(04):166-177.
[2]張曉順,沙原,于海波.他山之玉:美國高中核心素養(yǎng)教學實踐探析——基于對芝加哥D128區(qū)利伯蒂維爾高中的深度考察[J].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2020,36(04):77-81.
[3]孟凡謀.網絡背景下的微課與翻轉課堂相結合的教學方法應用于生理學的效果探析[J].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2019,16(15):119-120.
[4]陳光林.基于最近發(fā)展區(qū)構建高三深度復習樣態(tài)以兩節(jié)同課異構的地理公開課為例[J].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2018,2(03);115-116.
[5]畢傳學,江合佩.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情境探究教學實踐與反思——以“重要的有機物專題復習”為例[J].化學教與學,2018(05):32-36+25.
[6]管梓邑.互聯(lián)網+背景下高職語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構建策略探析[J].教育現(xiàn)代化,20196(54)169-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