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大鋒
摘 要:互動式教學作為一種有效克服傳統(tǒng)“填鴨式”教學弊端的新型教學模式,受到廣大一線教師的重視。文章淺析了在初中語文課堂上開展互動式教學需要注意的關鍵點,并結合文章作者的實際教學經驗,提出了三點提高初中語文課堂互動式教學效果的策略。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互動式教學;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33.34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20-06-05 文章編號:1674-120X(2020)24-0059-02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教育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近年來,初中教育事業(yè)越發(fā)人性化,教育方式歷經多次改革后也變得非常多樣,在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等方面都呈現(xiàn)出了嶄新的面貌。課堂是教育教學的主陣地,為了讓課堂教學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許多教師都投入到對課堂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中,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其中,互動式教學作為一種能夠極大提高學生主體地位、增強學生主觀能動性的教學方式,受到廣大師生的一致好評。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鼓勵自主閱讀、自由表達,充分激發(fā)他們的問題意識和進取精神,關注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教育家錢夢龍?zhí)岢觥爸黧w·主導”論,在《語文導讀法的理論構想和基本課式》一文中認為:語文教學中“學生為主體,教師為指導”,教師在課堂上的主要工作將不再是向學生“奉送”知識,而是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知識,為學生自己達到認識和發(fā)展的目標提供幫助;教師的“導”是教師的領導作用,只能通過因勢利導來實現(xiàn),教師的“善導”又促進著學生的“善學”,最后形成教學相長、師生共進的良性循環(huán),“教學,是師生之間的雙向活動,教和學始終是互相依存、互為條件、相互制約的”。這種理論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就是新型的教學模式——“互動式教學”。下文就結合實際教學經驗,談談如何優(yōu)化初中語文互動式教學。
一、初中語文課堂上開展互動教學的關鍵點
(一)在互動前,保證學生有足夠的自主學習時間
教師在開展師生互動前要將這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和一些關鍵問題列出來,讓學生先自主學習一段時間。自主學習與互動學習并不矛盾,反而是相輔相成的,互動是思想間的碰撞,自己先有思想才能與他人碰撞,在信息不對等的條件下討論是毫無意義的。此外,學生在按照教師要求的目標自主學習的過程中,不僅會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思考,還能自己發(fā)現(xiàn)一些問題。學生間也可以就學習過程中的一些問題開展小范圍的互動,交換彼此的意見;在之后的師生互動中也能給教師提供更加具體的反饋,利于教師掌握課堂動向。
例如,《葉圣陶先生二三事》是一篇2 000字左右的課文,對七年級的學生來說篇幅有點長,在教讀課文時,教師先給學生5分鐘時間速讀,思考課文從哪些方面來回憶葉圣陶先生的品德?回憶了作者與葉圣陶先生交往的幾件事?通過速讀,學生了解了課文脈絡,為課堂上的師生雙向互動打好了基礎。因此,在開展互動前,保證學生有足夠的自主學習時間,并給學生一個明確的目標、讓學生自主學習是非常重要的,這是開展良好課堂互動的基礎。
(二)在小組合作學習后,組織學生進行成果展示
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常見的互動教學形式。在小組學習過后,教師一定要留給學生一定的時間,讓他們能夠展示自己小組的研究成果。
例如,在教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教師先給學生提出了幾個問題:“根據文章標題的提示,課文寫了少年魯迅的哪些生活?作者寫百草園的無窮樂趣,依次回憶了百草園的哪些生活片段?作者又回憶三味書屋的哪些讀書生活片段?在百草園里的我與在三味書屋生活的我有不同嗎?”……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之后進行小組討論,在學生討論完之后,讓每個小組選出一名代表,將自己小組整理好的討論結果,到講臺上講給其他同學聽或用展板形式展示說明。在展示的環(huán)節(jié)中,所展示的小組為自己的努力成果得到認可而充滿自信,別的聽講的學生也都摩拳擦掌地想要向大家展示自己小組的成果,每名學生都充分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先展示學生的總結方式,后教師再進行評點。這樣,教師也能更好地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對調整課堂教學的側重點也有著很好的幫助作用。
二、提高初中語文課堂互動效果的策略
(一)巧妙地運用教學游戲,活躍課堂氣氛
教學常常只呈現(xiàn)出一個固定的形式,即教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下面聽,之后便是大量的練習題。而語文這門學科的學習則更加枯燥,大多數學生只能死記硬背,并不能對學習的內容有所理解,學習的效果也大打折扣。如今,教學游戲的出現(xiàn),改變了傳統(tǒng)課堂的枯燥無味,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讓學生真正地去理解與掌握知識。
例如,在《孔乙己》的教學中,教師先帶領學生對課文進行一個粗略地學習,隨后組織學生表演一個小話劇。在表演過程中,學生將角色形象帶入課堂,孔乙己窮苦潦倒的外貌、滿口“之乎者也”迂腐的語言、可笑的動作深深吸引了學生,課堂氣氛異?;钴S。在學生捧腹大笑后,教師提問:“造成孔乙己悲慘命運的原因是什么?”并引導學生對這問題進行探討,學生踴躍發(fā)言,不少學生的回答是“封建科舉制度造成的”,教師接著說:“確實是這樣,還有其他原因嗎?”有學生說:“沒有人去幫助他、關心他。”教師說:“是的,那人情麻木、世態(tài)冷漠的社會環(huán)境造成了孔乙己的悲劇命運。還有其他原因嗎?學生說:“有,是孔乙己自己好吃懶做造成的?!苯處熣f:“對,同學們同意這個看法嗎?”這樣的師生互動,可以使學生對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有著更深入的了解,同時也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杜絕“照本宣科”,多元化開展互動
“照本宣科”是教學中最忌諱的形式,只簡單地對照課本將知識內容毫不解釋地念給學生聽,隨后便要求學生背誦,這不僅不利于學生理解記憶,還會極大地打擊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多加上一些自己的理解或者對文章背景故事的介紹等,將一些晦澀的知識分解成學生能夠理解的內容。
例如,《出師表》是一篇很多學生都覺得難懂的文言文,在對正文內容進行教學前,教師可以先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示此文的創(chuàng)作背景,讓學生了解一些有關諸葛亮、劉備的故事,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并激勵學生要努力學習,不能當“扶不起的阿斗”。此外,教師還可以定期開展活動(如古詩朗誦會、背誦比賽等),給學生營造出一個濃厚的語文學習氛圍,在幫助學生開拓視野的同時,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記憶。
師生互動中,不僅可以采用教師提問、學生舉手回答的方式;還可以進行指答、搶答、輪流作答、齊答、重復答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腦子動起來,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提高課堂效率。
(三)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及時認可和鼓勵
初中生正處于心理趨于成熟的階段,對自尊心和榮譽感非常重視,他們渴望得到認同,害怕被批評。如果教師能夠給予學生足夠的肯定和鼓勵,就能幫助學生一直保持激昂的學習熱情,尤其是能夠有效地幫助一些后進生重建自信心。每個學生的身上都有著閃光點,我們要能夠發(fā)現(xiàn)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并進行肯定與鼓勵。
例如,《變色龍》一文中,奧楚蔑洛夫在處理“狗咬人”案件中先后六次斷案,態(tài)度五次變化,在這多次變化的現(xiàn)象下掩蓋著沙皇軍警諂上欺下的本質。為了使學生理解主人公奧楚蔑洛夫“變”的過程,筆者用一條直線和一條波浪線來演示表述。當時有一個學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認為奧楚蔑洛夫在處理“狗咬人”案件中態(tài)度五次變化的波峰浪谷應是有變化的,而不是等距離的,振幅應是變化的。因為當奧楚蔑洛夫得知那狗的主人是將軍哥哥時,他想巴結諂媚的心情應是更急切的,波浪線頻率應是加快加大。其他學生聽后也紛紛贊同。筆者對這名學生的這種意見表示贊同,當即進行肯定與表揚,并讓這名學生來黑板上修改圖示,表述線條修改的理由。這名學生的行為激發(fā)了其他學生的課堂思考,許多學生紛紛提出不同的修改意見,探討課文內容、說自己的看法、指正他人的看法,課堂上立時掀起千層浪,氣氛熱烈,生生、師生互動達到高潮,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精神,提高了教學效果,優(yōu)化了課堂教學互動,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對后進生,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提出一些他們能力范圍內的問題,抓住表揚他們的機會,甚至可以安排一些較為簡單的任務,讓學生去完成。教師以和緩的語氣、平等的態(tài)度與他們交流,在學生出色完成任務后,及時表揚,就能夠讓學生感到自己得到了認同,并變得信心滿滿,增強后進生對語文,乃至對自身能力的自信心。
互動教學模式作為近年來興起的一種新型教學方法,是貼合我國教育改革目標的。其一改傳統(tǒng)“填鴨式”教學的弊病,得到了越來越多一線教師的重視。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在課堂上思想互相碰撞能夠有效地提高知識傳輸的效率和質量,還能讓師生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學生之間的關系更加團結。
教育家于漪極為重視互動教學,在《語文教學要講求綜合效益》中指出:“教師和學生一起參與教學活動,既引導學生的學,又從學生的學中得到啟發(fā),驗證課前設計的正誤,收到教學相長的效果。使課堂氣氛活躍,學習環(huán)境優(yōu)化?!蔽覀冏鳛槌踔姓Z文教師,要及時反思自己在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認真去傾聽學生的心聲,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通過游戲讓課堂變得“活”起來,將死板的知識與實踐結合。教師及時地進行反思總結,改進教學方法、優(yōu)化互動式教學模式,多去發(fā)現(xiàn)并鼓勵學生的進步,努力為我國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奉獻出自己的一分力量。
參考文獻:
[1]錢夢龍.錢夢龍與導讀藝術[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
[2]趙志宏.初中語文互動式教學模式的構建[J].甘肅教育,2019(5):82.
[3]王海蓉.實施少教多學策略,構建語文互動課堂[J].學周刊,2018(29):106-107.
[4]肖 虹.創(chuàng)新初中語文互動教學的綜合性策略[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8(8):59-60.
[5]于 漪.于漪語文教育論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