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利瓊
摘 要:對于一個國家而言,法律既是約束人們日常生活的武器,又是維護國家和諧穩(wěn)定發(fā)展的重要工具。而道德觀念作為人們必須掌握的基本素養(yǎng),只有做到法律與道德雙管齊下才能夠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促進社會的和諧安全、促進國家的穩(wěn)健發(fā)展。在我國的教育體系中,小學階段的道德與法治教學不但可以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法制意識,還可以促進學生道德素養(yǎng)的良好培養(yǎng)。因此,對于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而言,一定要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觀念,真正做到將道德觀念融入到學生的生活之中,將法律意識滲透至學生之中,以此來不斷提高小學道德與法治的生活化教學水平。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小學生;教學方向
1 時刻注重與現實生活的有效結合
從現實要求出發(fā),在對相關理論進行講解當中要與學生生活實際相聯系,借助生活實際的列舉對其情感起到激發(fā)作用,使思想認識能夠深化,學習探究興趣能夠得到提高,將科學有效的教學效果突顯出來,這對實現教學目標具有促進作用。在對具體的教學活動組織當中教師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生活,借助典型案例對教學指導活動加以實施,在對情感進行激發(fā)的基礎上促進學生對社會動態(tài)進行更好的把握。教學中教師要密切考慮到學生的實際生活,分享在此階段不良情緒下導致的不良影響的案例,對學生生活情況做出指導,讓學生分享在青春期這個階段把控情緒的情況。討論分析完成后教師對情緒方面的課程內容做出講解,在情感控制上使其產生共鳴,在積極的引導下使其認識到情緒調控的重要作用,熟悉了解掌控情緒的方法,這樣既提高了學習效果,思想認識水平也能夠得到深化。
2 徹底打破傳統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的關系,為生活化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小學生的思維比較活躍,但是自覺性較差,生活經驗有限,所以要結合低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在能夠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發(fā)展能力基礎上提高綜合素質。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特點出發(fā),對課堂教學進行優(yōu)化,讓學生從自身來體驗道德情感,增加課堂教學的生活化。所以,教師要與學生之間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以確保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在教學過程中,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給學生學習的空間和主動權,多與學生交流,加強和學生之間的有效互動,要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待問題,尊重學生的想法,不斷鼓勵學生敢于創(chuàng)新的想法。引導和幫助學生克服困難,提高自我,確保學生的綜合發(fā)展。除此之外,師生之間的有效協作,還有助于教學活動的高校開展,便于教師開展生活化教學,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進一步培養(yǎng)和加強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
3 積極應用多媒體信息技術,不斷提高生活化教學水平
傳統的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教材,大多注重學生思想品德的培養(yǎng)。而在新時期的今天,通過對現實情況的調查了解可知,僅培養(yǎng)學生品德是不夠,還必須加強學生法制意識的培養(yǎng),使之與法律的約束力量、底線意識與道德的感化力量、提升精神有機結合,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知、情、意、行品質的形成,有效正確的踐行能力。而關于法律板塊的教學,教師不能直接授予,必須采取貼近學生、貼近生活的多樣化教學方式,加強法律知識在學生生活中的滲透。而在這過程中,多媒體無疑是最好的輔助工具,可以將學生身邊的關于道與法的事件呈現在課堂上來。這樣的直觀再現,不但可以讓學生感受到道德與法治知識的實用性和工具性,還可以加強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使學生具備基本的法律意識。
4 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具有生活化特點的情景
除了以上提到的幾點之外,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還可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構建一個具有生活化特點的情景,讓學生在情景之中通過親身體驗、感同身受、互相交流等方式來更好地理解相關知識點,并結合教學內容形成積極正確的觀念意識,最終實現將道德觀念融入到學生的生活之中,將法律意識滲透至學生的意識之中。例如,教學“規(guī)則在哪里”這一節(jié)知識時,教師就可以在課堂上營造一個戶外場景,布置好斑馬線、紅綠燈等,讓學生在這樣的情景之中了解生活中常見的一些規(guī)則;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通過扮演生活情景劇的形式來讓學生們自己判斷應該如何看待這種行為,說一說自己的建議。最后師生一起總結生活中的規(guī)則,并且約定小學生應該遵守的規(guī)則,讓學生學會做一個遵守紀律的好孩子。
5 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要想實現教學水平的提升、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相關知識點,教師必須注重知識點與生活因素的融合,拉近二者之間的關系。因此,小學道德與法治的任課教師既要做到時刻注重與現實生活的有效結合、徹底打破傳統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的關系,還要積極應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具有生活化特點的情景。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提高小學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教學質量,節(jié)省更多的課堂時間,才能真正做到將道德觀念融入到學生的生活之中,將法律意識滲透至學生的意識之中。
參考文獻:
[1] 周思穎.小學道德與法治融入傳統文化的創(chuàng)新教學策略[J].新課程,2018(31):303-303.
[2] 陸玲.基于主題活動視角下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效果的研究[J].小學教學研究,2019(12):63-65.
[3] 張俊梅.讓活動為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注入生機和活力——例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活動設計[J].好家長,20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