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惠芳
摘 要:近年來隨著校園事故頻發(fā),師德師風的建設成為了現階段教育事業(yè)長足發(fā)展的重中之重。所謂師德指的是教師具備的基本的道德素養(yǎng),而所謂師風指的是教師這個行業(yè)的風尚風氣。如何讓教師在保證道德素養(yǎng)的基礎上,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成為了小學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的重要方向。本文從小學教師師德師風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入手,探討小學教師師德師風建設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小學教師;師德師風;有效途徑
一、小學階段是的是風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觀念不新
隨著教育信息化與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教師更加深刻的意識到教師的根本任務是教書育人,一個教師的師德好壞決定了讀書育人的質量。但現階段仍舊有很多教師,打著對學生好的旗號,沿襲傳統(tǒng)的管理方式,用老一套的說教,強迫學生必須服從教師的安排,穿新鞋走老路,缺乏開拓精神和創(chuàng)新精神。教師的觀念落后,直接影響到了當前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綜合形勢。
(二)作風不實
有很多人說小學教師是“最廢”的職業(yè),這主要說的是游戲的教師敬業(yè)意識和奉獻精神不強。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取得一點成就,就止步不前,安于現狀,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教師作風不實,往往會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質量。比如教師本應該不斷積累教學經驗,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但是實際上教師只是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覺到枯燥乏味。
(三)服務意識不強
在小學階段依舊有很多教師對待學校交代的事情裝聾作啞,對周圍同事的工作不愿意配合,甚至對前來了解學生情況的家長態(tài)度差,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不愿意接受周圍同學上級領導以及學生家長的建議和意見。這種三不合作的方式,會極大的影響著一個學校的師德師風建設。
(四)思想覺悟不高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越來越多的教師受到當今社會上流行的不正之風和拜金主義的影響,在工作的過程中不講奉獻,貪圖索取。甚至出現一些教師,為了一己私利,做出一些損害學生,或者學生家長利益的事情。
(五)能力不強
很多小學教師認為自己已經有了鐵飯碗,高枕無憂,所以在教學過程中缺乏終身學習的理念,在教學過程中忽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照本宣科。不注重提高自己的教學科研水平,反而是將自己的時間精力耗費在一些娛樂事情上。
(六)缺乏自律
在小學階段領導層可以明顯的發(fā)現,有些教師在工作的過程中紀律松散,自由主義泛濫。在工作的過程中,只要自由不要紀律,缺乏作為教師最起碼的職業(yè)道德意識。在出了教室之后不注重自己的言行舉止,甚至有一些教師在私下胡搞亂來。
小學階段,師德師風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問題一方面直接損害了教師整體隊伍的形象,另一方面又嚴重的影響了教育事業(yè)的健康發(fā)展。所以在小學階段,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成為了建設文明小學的關鍵。
二、加強小學教師師德師風建設的有效途徑
(一)愛心是基礎
愛是所有情感的基礎,而小學教育根植于愛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愛,那師德師風的建設將會變得無從談起。在小學階段,學生對教師存在一定的敬畏心理,教師首先要收起嚴肅,刻板的傳統(tǒng)印象,用微笑與柔和溫暖小學生的心。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學生看成是自己的子女,或者是將學生看成是自己的朋友,一方面以身作則,時刻用誨人不倦的獻身精神和嚴慈相濟的情感教育,關心學生的成長,引導學生朝著正確的方向發(fā)展。另一方面,以朋友或者是家長的身份,深入了解學生不同階段的心理問題,關心學生的健康成長,發(fā)掘學生的閃光點,培養(yǎng)學生全面成才。我們班一個離異家庭的孩子,她從小獨自跟著父親生活,由于父親販毒、吸毒導致被抓。當天派出所的民警找到我,說這個孩子今晚無家可歸,我二話不說,把孩子接回自己的家中,無微不至地照顧她的生活起居,直到她爺爺從外省趕過來我才放心讓她回家。
只有教師用愛心去感化學生,才能跟學生建立起更加良好的關系,才能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打好堅實的基礎。
(二)養(yǎng)成終生學習的習慣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教育事業(yè)的不斷進步,終身學習不僅是學生的責任,更是教師必須要養(yǎng)成的一個好習慣。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播者和創(chuàng)造者,教師本人是否勤奮好學,勤于探索,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切身利益。現階段小學教師必須要養(yǎng)成終生學習的習慣,不斷用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不斷借鑒國內外先進的教學經驗,才能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根據學生的反應,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與教學手段。此外,學習是教師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基石。小學教師不僅要精于業(yè)務,還必須去的方式去管理學生,所以終身學習才顯得尤為重要。教師在精通業(yè)務的同時,做好了學生的管理工作,就能夠從根本上提高教書育人的本領和實際的教學質量。
(三)敢于創(chuàng)新
創(chuàng)新是新時期的代名詞,教育歸根結底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教師從事的工作既是不斷鉆研的創(chuàng)造性工作,又是必須要具備創(chuàng)新精神的藝術性工作。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之所以能夠有被津津樂道的地方,就是因為他能夠在平凡的教學過程當中探索教育的真諦,追求事業(yè)的卓越。
在小學階段前要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教師必須要意識到,一方面只有以求真務實的態(tài)度踏踏實實地教書育人,真誠的為學生學生家長服務才能切實地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另一方面就是必須要以嚴肅的態(tài)度思考問題,積極吸收國內外先進的教學經驗,積極投身于教育改革,以學生實際為本,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新能力。只有教師在小學教學的過程中,求真務實,敢于創(chuàng)新,才能夠切實提高小學教學的水準,將美好的教育理想變成一種現實。
(四)甘于奉獻
教師是辛勤的園丁,用愛心灌溉每一個學生;教師同時也是燃燒的蠟燭,將自己的青春奉獻給了教育。社會給予教師高度的尊重,教師應當承擔起一個園丁,傳道受業(yè)的責任,將自己的青春奉獻給校園,奉獻給莘莘學子。隨著我國教育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偏遠地區(qū)一線的中小學教師,更應該接過時代的接力棒,將自己的所有精力,奉獻給教育事業(yè)。
知識改變命運,這句話放在任何時候都是不過時的。只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甘于奉獻,才能不斷為學生輸送養(yǎng)分,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中,茁壯成長。在平凡的環(huán)境中,長成參天大樹,成就偉大。
三、總結
想要在小學階段建設良好的師德師風,需要教師不斷更新自信的觀念,用愛心去感化學生,需要教師不斷鉆研教育事業(yè)養(yǎng)成終身學習的好習慣。需要教師在不斷總結的基礎上,接受新的知識經驗,敢于創(chuàng)新。需要教師以學生為本,敢于奉獻。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在教學過程中真正的做到以身作則,為人師表。
參考文獻
[1]鄧鎮(zhèn)毅.加強小學教師師德師風建設的途徑分析[J].教育現代化,2018,5(51):282-283.
[2]劉艷霞.扎實而有效地推進師德師風建設的有效策略研究[J].學周刊,2019(01):149-150.
(作者單位:源城區(qū)東埔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