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蓮 陳向中
摘要:全媒體時代的來臨豐富了人們生活、工作和學習的內容,人們可以獲取更多的信息。教育作為國家發(fā)展的基礎事業(yè),為了促進學生的綜合發(fā)展,學校和教師應將更多的內容引入到課堂上,從而促進學生的綜合發(fā)展。德育教育已經成為學校的重點教學內容,開展德育教育將有助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意識和行為習慣。全媒體也為德育教育帶來了機遇,教師可以發(fā)揮全媒體的優(yōu)勢,構建交互性的互聯(lián)網(wǎng)德育課堂。本文探討了如何在全媒體時代下開展高中德育教育。
關鍵詞:全媒體;高中;德育教育
引言
在互聯(lián)網(wǎng)、計算機、智能手機普及的時代,學生逐漸沉迷于網(wǎng)絡,這一問題的出現(xiàn)導致學生的思維觀念和行為習慣受到了影響,互聯(lián)網(wǎng)的交流形式也對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產生了一定影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引導學生合理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以及各種電子設備,幫助他們轉變自身的觀念,提高其德育綜合素質。
一、改變師生之間的交流方式,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
在全媒體時代,出現(xiàn)了許多互動交流平臺,這些平臺的出現(xiàn)將有助于教師和學生在課余時間進行交流,從而能夠優(yōu)化班級的管理模式和水平。為了提高德育教育的有效性,教師可以利用課余時間與同學們進行溝通,了解他們的內心想法,而且利用網(wǎng)絡平臺相互交流的成本較低,同學們也能暢談自己對課堂教學內容的意見。雖然部分教師會利用網(wǎng)絡與同學們溝通,但是他們往往直接和課代表、班干部或者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進行交流,忽視了部分學生的感受,這種溝通交流的方式既不利于教師將德育教育融入到課堂上,也不利于教師開展有針對性的德育教學活動[1]。為了改變這種現(xiàn)狀,教師可以和每名同學建立聯(lián)系,即形成“一對多”的交流形式,這種溝通方式也有助于保護同學們的隱私,增強其對教師的信任度,進而拉近師生間的距離并構建和諧友善的師生關系。這樣教師就可以結合每名學生的具體情況設計教學方案,將德育教育充分地融入到課堂上,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思維意識[2]。
二、挖掘全媒體中的閃光點,打造學科文化
目前同學們在閱讀各類文章時都會“點贊”、“轉發(fā)”,這也是全媒體時代所具有的獨特特征,當同學們進行“點贊”和“轉發(fā)”時就意味著他們認為這篇文章或視頻的內容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或對其內容所展現(xiàn)出的內涵產生認同感,教師就可以從這個角度出發(fā),和同學們共用一個或多個網(wǎng)絡平臺,觀察同學們對哪些類型的文章和視頻更感興趣,這樣教師就能在這些文章、視頻當中尋找到與本學科有關的文化內容,在此基礎上深入挖掘其中的正能量,并將這些正能量納入到德育教育的資源中[3]。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喜歡利用一些軟件觀看一些短視頻,其中有許多短視頻都應用了背景音樂,這些背景音樂具備不同的音樂風格,流行樂、古典樂、純音樂、民謠、爵士樂等,這些不同風格的音樂都能體現(xiàn)出不同的文化。其中民謠指的是民間流傳下來的歌謠,其中不僅有表達作曲者心情的歌曲,也有和時事政治、人民生活狀態(tài)有關的歌曲?!蹲呶骺凇肥且皇讜x陜民謠,其中有一句“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苦在心頭,這一走要去多少時候,盼你也要白了頭。”這首民謠反映了勞動人民為生活奔波的艱辛,教師就可以將這首民謠展現(xiàn)給同學們,并指導他們理解民謠的創(chuàng)作背景:當時的人民為了生計,不得不外出攬工,甚至要做一些較為危險的工作。同學們在欣賞音樂時教師就可以由作曲背景來引導同學們樹立正確的道德品質觀念:雖然目前人們的生活水平以及質量都在不斷提高,但是我們仍然不能忘記艱苦奮斗與頑強拼搏的精神,無論身處順境還是逆境,只有拼搏才能謀取更好的未來。
三、利用全媒體的信息資源,開展課堂活動
目前全媒體已經完全融入到人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當中,學生在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后也會觀看手機、電腦。為了提高同學們的道德素養(yǎng),各科任教師應發(fā)揮全媒體在教育教學中的優(yōu)勢,使同學們深入了解德育教育的內涵。以歷史學科為例,因為高中歷史教學提及到了許多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革命家、科學家等,這些著名人物身上有許多值得同學們學習的品質。因此教師可以定期開展以“分享交流,學習他人優(yōu)秀品質”為主題的活動,同學們可以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搜集歷史教材中出現(xiàn)的人物的真實事跡或是故事,將其加以整理,通過閱讀這些真實的事跡或是故事來發(fā)掘歷史人物所具備的精神品質以及人格特征。在上課前,教師可以按照學號或座位順序邀請同學們依次到講臺上講述自己查閱的人物優(yōu)秀事跡,并結合自己對上述故事的理解,談一談這些人物有哪些值得自己學習的優(yōu)秀品德品質,在日后學習生活中應如何繼承并發(fā)揚這些品德品質,以此來提高同學們的道德修養(yǎng)。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信息交流日益頻繁的時代背景下,如何發(fā)揮全媒體的優(yōu)勢,并在此基礎上開展高中德育教育成為學校和教師需要重視的一項任務。為了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教師應積極開展各項活動,借助各種網(wǎng)絡交流平臺與學生建立聯(lián)系,了解他們的實際需求,進而結合具體的情況設計教學內容,提高學生對德育教育的認同感,使他們主動參與到各項活動當中,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周花香.新媒體對高中德育教育的機遇和挑戰(zhàn)[J].課程教育研究,2017,08:78-79.
[2]宮衛(wèi)強.淺談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德育教育滲透[J].課程教育研究,2017,38:142-143.
[3]萬天亮.關于高中德育進課堂的實踐研究[A]..《教師教學能力發(fā)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七卷)[C].:,20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