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德育教育是教學活動中一項重要的構成部分,是落實立德樹人教學目標的一項重要舉措,能夠有效地推動學生全面健康的成長。教師在新時期這一大背景下,開展德育教學活動,做好學生的教育、引導工作,注重提升其品質。教師在開展德育教學活動時,更新德育教學的理念,拓寬教育渠道,創(chuàng)新德育內容,關注學生自身的思想品德教育,能夠使學生提升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為社會培養(yǎng)出更多的高素質綜合人才。
關鍵詞:德育教育;新時期;初中;創(chuàng)新
前言
初中的班主任進行德育教育的水平,能夠直接的影響到學生未來的發(fā)展。教師在開展初中階段的教學活動時,將德育教育列為重點內容,能夠推動學生在生活與學習中更好的發(fā)展。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認知水平低,思想不成熟的階段,容易受一些不良思想的引導,進而走向叛逆和彎路。面對這一情況,班主任應進行德育教育,對學生進行科學的引導,使學生能夠形成積極、健康的價值理念,推動自身健康發(fā)展。
一、創(chuàng)新教法,更新教學策略
在新時期這一大背景下,社會在進步和發(fā)展,使得教學工作也發(fā)生了一定的變化。教師在進行初中階段的教學活動時,應順應時代潮流的變化,不斷變革和更新,創(chuàng)新教法,更新教學策略,能夠有效的提升教學實效性,使學生更好地開展學習活動,進行健康成長。教師在開展初中階段德育教學活動時,采用以往的教學模式,容易導致教學目標難以實現,教學效果難以提升。面對這一情況,教師應創(chuàng)新教法,更新教學策略,確保德育教學活動能夠滿足學生的發(fā)展需求,進而進行全面成長。教師在開展德育教育活動時,應不斷研究和探索符合學生發(fā)展的教學策略,結合初中學生的特點與興趣,更新教學策略,找到適合的教學模式,制定出相應的教學措施,促使德育工作能夠發(fā)揮自身的效果,使學生能夠健康成長。教師在開展德育教學活動時,創(chuàng)新教法,更新教學策略,可以融入一些學生的日常生活元素,激發(fā)學生探索德育知識的興趣,使學生積極融入到德育知識探索中,提升自身的德育素養(yǎng),進行全面發(fā)展。教師在新時期這一大背景下,開展德育教學活動,結合學生具體情況,為學生構建適宜情境,創(chuàng)新教法,更新教學策略,能夠使學生真正的融入到德育知識學習中,受到品質熏陶,進而樹立正確三觀,提升自身的德育素養(yǎng),進行全面成長[1]。
二、拓寬教學渠道,構建德育教學的體系
在新時期這一大背景下,教師開展初中階段德育教學活動,僅僅依靠自身一個人,很難真正的落實和開展德育教育。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可以拓寬教學渠道,構建德育教學的體系,聯合社會與家長共同開展德育教育,形成三方教育,為學生構建良好積極的成長和學習環(huán)境,使學生能夠開展有效的德育學習活動,提升自身的德育素養(yǎng),形成健全人格。教師在開展初中階段的德育教學活動時,拓寬教學渠道,構建德育教學的體系,聯合社會與家長,能夠更好地推動教學活動的開展,打造高質量的教學課堂,使學生融入到德育知識探索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和熏陶,提升自身的德育素質,形成健全人格[2]。
三、挖掘新素材,引入社會熱點
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大多數的教師只關注學生的成績,使學生的思想品德和心理健康等內容受到了忽視,未能開展真正對于教育。面對這一情況,在新時期這一背景下,初中教師開展德育教學活動,應挖掘新素材,引入社會熱點,進一步激發(fā)學生探索德育知識的興趣,使學生能夠積極地融入到德育知識探索中,提升自身的德育素養(yǎng),形成健全人格,進行全面成長。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中,形式主義經常出現,很難開展真正的德育教育,使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受到了一定的壓抑和影響,導致教學效果不佳。因此,教師在開展德育教育活動時,應抓住時代熱點,選擇一些具有針對性和代表性的內容,作為德育教學的素材,注入新內容,使德育課堂變得更加有趣更加有活力,進而推動德育教育的開展。教師在開展德育教學活動時,結合時代脈搏,引入熱點話題,以社會熱點為案例,探索德育內容,能夠使學生做出正確的選擇和判斷。教師在開展德育教學活動時,挖掘新素材,引入社會熱點,能夠進一步激發(fā)學生探索德育知識的興趣,使學生開展有效的學習活動,提升自身的德育素養(yǎng),進行全面發(fā)展。例如,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一些電影、電視片段,帶領學生探索德育內容。如:《悲傷逆流成河》這一電影,就是反映校園暴力的。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觀看電影,通過電影進行德育知識的探索,使學生受到一定的積極影響,形成正確三觀,進行健康成長[3]。
四、聯系實際生活,加強實踐推動內化
德育教學的目的,不是為了能夠開展高質量的課堂活動,而是為了提升初中學生的道德水平,進而實現德育內化。因此,可以說德育內化才是對于教育的目標。但根據現階段的教學情況看,德育教學活動只是浮于表面,甚至出現了本末倒置,外爍內空的現象。面對這一情況,在新時期背景下,初中教師開展德育活動,應聯系實際生活,加強實踐,推動內化,使學生能夠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進行自我提升,開展有效的德育知識學習活動,提升自身的德育素養(yǎng),形成健全人格。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多去參加一些社會活動,開展實踐活動,促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德育習慣,在實踐過程中,收獲幸福感和成就感,推動德育知識的內化,提升自身的責任感,強化自身的行為和思想,形成良好的品質,進行健康全面成長[4]。
五、總結
德育教育活動,是教學獲得的關鍵與基礎。同時,也是班主任開展班級管理的一項內容。教師開展德育教育,能夠影響到初中生今后的工作與學習。因此,教師應創(chuàng)新教學策略,拓寬教學渠道,激發(fā)學生探索德育知識的熱情,為學生構建良好、健康的德育環(huán)境,不斷的融入社會熱點,挖掘新教材,使德育活動與現實生活進行有效聯系,不斷的提升德育水平,將德育教育列為重點的教學內容,進而推動學生綜合全面成長。
參考文獻:
[1]穆曉敏.淺談新時期初中班主任工作的創(chuàng)新管理[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7,(9):15-15.
[2]柳興民,柳士恭.淺談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8,(2):103-105.
[3]董向梅.淺談新時期初中班主任管理中的問題與應對策略[J].教育觀察(下半月),2017,6(4):53-54.
[4]楊惠蘭.淺談新時期班主任德育工作策略[J].都市家教月刊,2017,(10):153-153.
作者簡介:劉常國(1972.9.30)男,1993.7月參加工作,現新泰市岳家莊鄉(xiāng)中心學校任教,漢族,專科,中學一級教師,中學語文教師,班主任,研究方向是中學語文教育和班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