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代教育心理學作為心理學應用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指導高校教育改革與創(chuàng)新具有積極的作用。本文在概述當代教育心理學的基礎上,分析了當代教育心理學在高等教育中應用的優(yōu)勢,探討了當代教育心理學在高等教育中的具體應用,并對其發(fā)展進行了展望。
關鍵詞:教育心理學;高校教育;應用
一、當代教育心理學
20世紀初,西方心理學家桑代克研究了心理學與教育的關系。他的著作《教育心理學》是第一部闡述教育與心理學關系的著作。后來,中國學者對該書進行了翻譯,形成了一套獨具特色的教育心理學體系。在教育心理學中,桑代克對心理學和任性進行了全面而詳細的闡述,總結了教育心理學的具體范疇和應用觀點。當前,教育心理學的發(fā)展具有廣闊的前景。研究的學者不僅局限于教育領域,而且涉及人文社科的諸多領域,其相關內(nèi)容也在長期的實踐探索中不斷發(fā)展。
二、應用優(yōu)勢
2.1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學習情況
測量教學過程中的各種心理現(xiàn)象、學習狀況和教學質量,揭示這些問題的本質,是當代教育心理學的基本任務之一。比如,對于不擅長閱讀的大學生,教師可以通過興趣挖掘、心理咨詢等物理手段,掌握學生的實際情況,找出問題的癥結所在。同時,可以運用教育心理學理論和研究方法,改善學生的學習習慣,從而促進大學生的身心健康。
2.2更好地預測和干預學生的行為
教育心理學在高校教育中的應用,不僅可以從心理層面對學生進行分析,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而且可以合理地預測學生未來的行為和發(fā)展,為教師的干預措施提供有效的依據(jù),達到事半功倍的目的預定的教育效果。在實踐中,我們可以運用教育心理學的理論和規(guī)律來預測學生這樣做的原因,同時也可以得到學生當前和過去行為的原因。例如,如果心理學家了解學生的智力水平、學習興趣、學習動機和學習方法,就可以預測學生在學校的表現(xiàn),從而做出正確的干預和幫助決策。
2.3為實踐教學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jù)
教育心理學的一些教學方法或原則可以應用到高校的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科教學內(nèi)容、人才培養(yǎng)目標和當前的教學環(huán)境,將這些教學原則轉化為具體的教學模式或教學手段。例如,基于鼓勵原則,教師可以通過積極反饋、控制性評價等方式和動機,為學生創(chuàng)造與教學內(nèi)容相一致的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熱情。
三、應用策略
3.1有效溝通,增強學習效率
在高校教育中,師生之間的溝通逐漸弱化,這不僅取決于學生心理年齡的變化,而且與高校教育體制有著很大的關系。正是由于師生關系的弱化,高校的教學效率才受到批評。因此,教師要提高教學效率,就必須加強與學生的溝通。有效的心理溝通是一種可行的途徑。教師不僅要了解大學生的學習需求,還要善于把握學生心理,逐步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而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助于提高學生對教師和學習的認識,調動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保證教學計劃的順利完成,從而達到預期的效果。感情是心理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從心理上看,學生遠離家庭和父母,他們渴望得到心靈上的關懷,尤其是面對挫折和困難。因此,情感投入是改善師生關系的重要途徑。
3.2鼓勵為主,開展積極正面的評價
每個人都喜歡贊美,大學生也是。因此,教師要善于把握學生的心理特點,在教育教學中盡量用積極的語言鼓勵學生,加強積極評價,減少消極評價。在教學工作中,如果教師總是對學生進行批評和批評,不僅不利于師生關系的建立,而且不利于學生學習的自信和尊嚴,從而影響大學生的身心發(fā)展。作為教育工作者,必須認清學生之間的差異,善于挖掘學生的內(nèi)在潛能,積極為學生創(chuàng)造廣闊的發(fā)展平臺。同時,要充分認識大學生的教育工作和人生價值觀,充分認識積極評價的價值和意義,課后給予更多的鼓勵,幫助學生完善自身的知識體系,幫助大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為提高大學生的健康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礎。教學質量。因此,對于一些內(nèi)向的學生來說,無論答案是否完整,觀點是否全面,都應該給予充分肯定。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該照顧好每一個學生作為一棵幼苗的雄心壯志?!睆倪@句話中,我們也可以看出積極鼓勵和積極肯定的重要性。教師不應盲目地批評學生,相信用鼓勵性的語言代替批評是有成效的。此外,大學生面臨著進入社會的壓力,容易產(chǎn)生各種心理問題。因此,教師應積極配合輔導員,有效引導輔導員消除心理問題,減輕心理壓力,提高其適應能力。對在認知、情感、意志和行為上存在心理偏差的學生,應及時進行心理調查和矯治,幫助他們克服心理障礙,更好地開展教育教學。
3.3巧用心理暗示,發(fā)揮“羅森塔爾”效應
暗示是指特定的信息以不出現(xiàn)的方式傳遞給特定的個體,使特定的個體在不知不覺中受到信息的影響,使其行為符合預期的心理現(xiàn)象。對于大學生來說,無論其學習成績好壞,積極的暗示都能促進個體的健康發(fā)展。因此,教師在進行教育時,可以用一些微妙的語言、身體或表情給學生以心理暗示,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改變過去不良的學習態(tài)度,樹立自信健康的態(tài)度。”“羅森塔爾效應”是指教師的期望效應,即通過教師的期望引導學生的發(fā)展和提升。例如,如果教師對一些學生有很高的期望,他們會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在教師的關懷下,他們會更加自信,獲得更多的學習動力。因此,在高校教育中,教師應善于給予學生合理的期望,通過巧妙的心理暗示,讓每個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懷,從而朝著教師期望的方向健康發(fā)展。
3.4完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營造健康環(huán)境
作為大學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場所,要解決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就必須開設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完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使學生掌握心理科學知識,能夠運用一定的心理調適技能。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可分為理論與實踐兩部分。理論部分主要包括與心理健康相關的知識理論;實踐部分主要包括學生的角色扮演和人際交往訓練。同時,采取情緒宣泄、自信心培養(yǎng)、自卑克服等有針對性的心理調適手段,從多方面預防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發(fā)生。此外,我們還可以開展創(chuàng)先爭優(yōu)活動,通過典型人物和行為激勵學生積極向上,為學生營造健康的成長環(huán)境,營造學習成長的樂園。
四、發(fā)展趨勢
當代教育心理學肩負著心理學與教育學相結合的重要使命,要善于運用教育心理學解決高等教育中的一系列教育問題。從以上對教育心理學理論及相關實踐應用的分析來看,我國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方向主要是教育心理學在實踐教學中的有效應用、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提高和教育心理學的多元化發(fā)展。
五、結論
總之,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須全面掌握心理學知識,在實踐中多方面探討教育心理學在實踐教學中的具體應用,以促進我國教育心理學的進一步發(fā)展。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優(yōu)化教學模式,促進高等教育多元化發(fā)展。這也是教育工作者應該也必須承擔的歷史使命和重大責任。
參考文獻:
[1]?彭鑫,燕良軾.教育心理學發(fā)展中存在的問題、原因及應對策略分析[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8,38(01):145-148.
[2]?陳冰賽.探析教育心理學在高職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戲劇之家,2017(15):157-158.
[3]?李競宇.當代教育心理學在高校教育中的發(fā)展前景[J].教育界:高等教育研究(下),2017:63.
作者簡介:鄭杰豐,男,漢,廣東汕頭,大學??圃谧x。
(作者單位:廣州城建職業(y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