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環(huán)
摘 要:隨著語文教學改革的逐步深入,群文閱讀已經(jīng)成為眾多語文教師開展閱讀教學實踐活動的首選。作為一種能快速提升閱讀數(shù)量和質(zhì)量的閱讀教學模式,它的應(yīng)用可以讓語文老師在相同的時間內(nèi)指導學生閱讀一定數(shù)量相互關(guān)聯(lián)的文章,實施群文閱讀可以有效地整合學生的閱讀層次,讓他們可以在一定的時間內(nèi)大量閱讀這些相似的文章,不僅加深了他們的印象、提高了他們閱讀的速度,而且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老師的指導下獲得更多的閱讀體驗,對豐富他們的閱讀經(jīng)歷、提高綜合分析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都有很大的幫助。而群文閱讀,就是閱讀教學改革的方案之一,并在實際應(yīng)用中受到了廣泛的好評。群文閱讀以其獨特的形式有效地促進了學生閱讀量和閱讀能力的提高,使得小學語文教學的作用得以充分發(fā)揮。本文就通過教學現(xiàn)狀的分析,提出一些關(guān)于實施群文教學的具體措施,希望對廣大教師有所幫助。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
群文閱讀,就是閱讀教學改革的方案之一,并在實際應(yīng)用中受到了廣泛的好評。群文閱讀以其獨特的形式有效地促進了學生閱讀量和閱讀能力的提高,使得小學語文教學的作用得以充分發(fā)揮。小學階段的教學大多都是為學生以后的學習打基礎(chǔ),更加重視學生基礎(chǔ)能力的掌握,語文教學也不例外。而閱讀作為學生獲取語文知識的最為基本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生知識學習的上限,這也是閱讀教學重要地位的來源。在新課改的浪潮中,閱讀教學已經(jīng)到了不得不變的地步,而群文閱讀就是其中一條光明的道路。群文閱讀是一種圍繞著一個或多個議題選擇一組文章,而后進行閱讀的方法,這種方法能夠擺脫課本的限制,為學生帶來更多的閱讀內(nèi)容;而良好的選擇也會讓學生能夠在不同文章的對比中獲得更加深化的認知。
一、把握文章相關(guān)性,合理構(gòu)成文章體系
想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落實好群文閱讀,教師首先要在文章的選擇上下功夫,明確教學目的,保證所選擇的文章具有統(tǒng)一性。群文閱讀并不是簡單的文章堆砌,而是有條理有規(guī)則的文章體系構(gòu)建,其強調(diào)的所選擇文章組之間的整體性。然而一些教師在教學時沒有認識到這一點,只是簡單地將文章進行了堆積,這不僅無法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還平白讓學生增加了學習負擔,影響到了學生的理解程度。因此,教師在選擇文章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到文章之間的相關(guān)性,讓群文閱讀的效果真正發(fā)揮出來。
比如,在《烏鴉喝水》這篇文章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在選擇文章時就要注意到它們之間的共同性?!稙貘f喝水》是一篇寓言故事,旨在讓學生明白遇到問題要學會動腦筋的道理。因此,教師就可以抓住這一點,找來《狐假虎威》、《坐井觀天》等其他的寓言故事來讓學生一起學習。這樣一來,由于文章的相關(guān)性,學生學習起來并不會有額外的困難,反而會在同類文章的比較中學到更多的道理,認識到寓言故事的一些特點。
二、明確教學目的性,增強學生閱讀收獲
想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落實好群文閱讀,教師還要明確教學的目的性,并從這一點出發(fā)進行教學。群文閱讀所提倡的文章組是建立在某一特質(zhì)的統(tǒng)一的基礎(chǔ)上的,而這種特質(zhì)則取決于教師想要讓學生在閱讀中領(lǐng)悟什么,也就是教學的目的性。通過文章的閱讀,教師想要培養(yǎng)的究竟是學生對這一類文章文風的把握,還是學生對事物的某一種的描寫方法的了解呢?只有事先明確了目的,選擇出來的文章之間才能起到良好的相互促進的效應(yīng),也才能真正發(fā)揮出群文閱讀的優(yōu)勢。
比如,在《對韻歌》這篇文章的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明確教學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認識更多的文字,并初步對文字的韻律形成認識。因此,教師就可以挑選一些關(guān)于韻律的啟蒙書籍,比如《聲律啟蒙》、《笠翁對韻》等。通過讓學生對這些文章進行對比閱讀,學生就能夠發(fā)現(xiàn)這些文章之間的共同點在于他們都有著一種獨特的韻律,這時教師再結(jié)合拼音的知識,就能有效地加強學生的閱讀收獲,從而使得學生獲得更加深刻的認識。
三、舉辦學生交流會,促進學生互相啟發(fā)
想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落實好群文閱讀,教師也要舉辦一些學生讀后感交流會,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能夠從群文閱讀中獲得更多的收獲。群文閱讀的模式使得學生閱讀了更多的文章,同時也有了更多的想法。然而,由于學生的能力問題,這樣的文章認知往往是不全面的;而文章的數(shù)量也使得教師不可能一篇一篇地進行詳細講解,那會耗費教師大量的精力。因此,教師可以在進行群文閱讀后舉行一個讀后感交流會,讓學生們說一說自己從閱讀中得到的收獲。這樣一來,學生們在交流中也就了解了其他學生的獨特看法,再經(jīng)過教師的綜合就能夠形成比較完善的文章認知。
比如,在《項鏈》這篇文章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就可以找來一些其他的描寫景物的文章,比如《我愛家鄉(xiāng)的梁野山》、《小花園的四季》等,來讓學生進行閱讀。而在閱讀完成之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交流一下各自的感想。有的學生說《項鏈》中將腳印比作大海的項鏈讓人印象深刻,讓他學會了比喻的手法;而有的學生則說《我愛家鄉(xiāng)的梁野山》這篇文章中使用了對比的手法來寫梁野山的靜,讓他受到了啟發(fā)。通過交流,學生的閱讀收獲就更加全面且深刻了。
綜上所述,教師想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落實好群文閱讀,首先要把握好所選文章之間的相關(guān)性;其次要明確教學的目的;最后還要通過交流會的形式讓學生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參考文獻:
[1]王菊香. 論“群文閱讀”教學模式優(yōu)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J]. 學周刊,2019(23):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