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琳
摘要:加強學校與家庭聯(lián)系,能增強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形成教育的合力。作者一直努力探索有效的家校合作之路,希望家校之間行動一致,信念一致,志同道合,為幼兒的健康成長共同搭建起一個精彩的舞臺。
關鍵詞:家校合作;幼兒;成長
一、深耕實干,用愛架起家校合作之橋
(一)山不過來,我就過去——主動出擊去家訪
家長雖然有與班主任交流的愿望,但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真正主動到校交流的較少,這時候需要班主任更積極、更主動一些。一是觀察,觀察幼兒家庭環(huán)境及家長的言談舉止。這些方面透露著幼兒家庭的生活習慣和文化修養(yǎng),能真實地了解幼兒家庭教育的情況,使之成為日后教育幼兒的資源。二是傾聽。傾聽不僅可以營造平等的談話氣氛,也便于我們從中捕捉信息,了解到每個幼兒、家庭的特殊之處及心理訴求。
(二)精心準備,有的放矢——開好家長會
我們的學校,每學期一般都會召開一到兩次家長會。不同的學校、不同的班級家長會的效果是不一樣的,即使是同一個班主任召開的家長會,精心準備與不精心準備的差距也是很大的,所以召開家長會前的精心準備必不可少。在開家長會之前班主任一定要考慮好這次家長會要達到什么目的?通過什么途徑、方式來實現(xiàn)目的?有沒有更好的方法?有沒有遺漏之處?甚至自己的表達方式、語氣、語態(tài)都要考慮。
在開家長會時,班主任除了要向家長傳達學校的要求,宣傳教育的理論外,還要根據(jù)不同的年級、不同的班級、不同的學情確定一兩個核心議題。
(三)“互聯(lián)網(wǎng)+”——家校合作的新途徑
隨著現(xiàn)代通訊工具的普及,通過網(wǎng)上家校平臺與家長取得聯(lián)系,共同教育幼兒,被越來越多的班主任所采用。通過實踐,我認為智慧昆山、班級博客、QQ群、微信群等,雖然功能上各自有所側重,但也大同小異。一個班級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來確定一兩種交流方式(一種為主一種為輔;或者干脆就一種,做精、做實就好),不必面面俱到,什么都有反而效果不好。
利用好自己的網(wǎng)上家校交流平臺,建立以班級為主的網(wǎng)絡空間,將與班級有關的活動照片、文字、幼兒作品、家長育子心得、教師教育心得等上傳發(fā)表,讓家長更加了解學校,同時班主任也可以了解幼兒在家的情況。
(四)家長委員會——家校合作的助推器
1.保持暢通的溝通渠道。在家委會成立之后,我們就設立班級家委會交流群。學校也設立了園級家委會的聯(lián)系群,群里不僅有家委會成員、園部領導,還有各班班主任。這樣,家長們如果有合理化的建議或想法,都可以通過家委會及時快捷地傳達給我們班主任和領導。幼兒園的教育需要得到家長們的理解和支持,家長們也需要通過溝通、交流,從而更深入地了解幼兒園的教學理念,能夠高效溝通也是實現(xiàn)家校合作的一種助力。
2.支持家委會對學前教育的監(jiān)督。兼聽則明,偏聽則暗,幼兒園與家長的目標是一致的,都是為幼兒的健康成長而努力。我們需要聽到家長們的心聲,了解家長們真實的想法。記得我們班的家委會剛組建不久,就有家長提出食品衛(wèi)生安全的考慮,希望了解食堂改造后的實際工作情況。于是我們就邀請家委會成員參觀食堂、督察食堂的臺賬、食品加工等情況,通過他們的鏡頭以及語言,把我園食堂的實際操作流程轉達給每位家長,打消家長的顧慮,重拾家園之間的信任。
3.鼓勵家長委員們給班級行動樹立正確導向。比如,我推行了一個閱讀活動,希望孩子在園讀書半小時,周末回家讀書一小時,看起來簡單,但真正落實起來就比較難,這需要家長們一同來完成。學校讀書,就要有書讀,我們實行的是幼兒園對各班配備一部分圖書,幼兒自己每學期帶五本不同的課外書,一起組成班級閱讀角。這是很科學的方法,如果所有的書都由學校來配備,書的品種就較單一、固化。部分的書由幼兒自己帶,帶自己喜歡的不同類型的書,書的來源就豐富了,書的種類就多樣了。這樣,每個班的圖書角就真正成了知識的小海洋,幼兒讀書的廣泛性體現(xiàn)出來了。這樣好的做法,需要得到家長們的理解,教師要向家長普及讀書理念,甚至要與個別家長不斷地進行解釋,如果能從家委的口中,以家長的身份向家長傳遞,或許能夠事半功倍,得到更多的理解與支持。以小見大,諸多小細節(jié)得以順利實施,大的理念才能得以實現(xiàn)。
4.全方位參與組織集體活動。每年都有很多的節(jié)日和活動,我也會和家委討論適合開展的活動內容。如在“六一”兒童節(jié)的時候,家委會成員提出能否組織一個親子慈善義賣活動,孩子們歡慶自己節(jié)日的同時,鼓勵他們獻出自己的愛心。于是家委們以參與者和策劃者的身份參與此次活動,包括活動倡議、場地布置、活動流程的設置、慈善款捐助機構的聯(lián)系等等。家委們親身參與,深切體會到教師組織活動的不易,加深了彼此間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二、深耕挖掘,用堅持成就家園合力
(一)巧用家長信息表,對家長資源進行系統(tǒng)調查研究
新生入園時家長都會填寫一張幼兒的基本信息表,我在內容的設計上稍做改動,就將家長資源從兒童父母拓展到與兒童共同生活的所有成人,包括他們的單位、職業(yè)、興趣愛好和聯(lián)系方式,就可以深入細致地對我班家長資源進行調查摸底。然后,將填好的家長資源登記表進行分類整合,并錄入計算機,形成班級家長資源庫的電子文檔。在這個資源庫中,我隨時可以找到自己想要的家長資源。
(二)實施家長助教活動,形成教育聯(lián)盟
1.開展“爸爸”進課堂活動。我園都是女教師,在開展體育運動時缺乏一些運動的精神。為彌補這一缺憾,在與班級家長溝通交流后,我們組織了“爸爸”進課堂活動,主要就是讓爸爸組織一些如籃球、足球、攀爬等體育活動。爸爸們組織的活動形式新穎、好玩、富有挑戰(zhàn)性,孩子們很感興趣。所以,此次活動立刻就向全園推廣開來,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評。
2.組織“親子閱讀”分享活動。我班已經(jīng)堅持了3年的閱讀漂流活動,讓孩子們養(yǎng)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家長的閱讀陪伴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何激發(fā)幼兒更強的閱讀興趣,學習閱讀陪伴的經(jīng)驗?我和家長一起組織策劃了“親子閱讀”分享活動.把好的閱讀陪伴經(jīng)驗分享出來,給家長互相學習交流的機會。
3.職業(yè)大揭秘。班級中的爸爸媽媽的職業(yè)各不相同,于是我讓不同職業(yè)的爸爸媽媽進班來介紹自己的職業(yè)。記得有護士媽媽,她不僅用照片錄像的形式讓幼兒了解她的工作環(huán)境,還現(xiàn)場帶來了一些小醫(yī)療器械,讓幼兒與之親密接觸。
總而言之,利用家長資源來拓寬孩子們的視野,豐富孩子們的體驗,可以達成家校合作共同服務孩子成長的目標。
參考文獻:
[1]胡茜茜.家校合作合作共贏——優(yōu)化幼兒園教育活動[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6).
(責編 吳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