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瑤瑛
摘要:愛是一種偉大的力量,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只有教育有愛才能完成“傳道授業(yè)解惑”這一光榮而又偉大的任務。寬待孩子的慢慢長大,也是育人的體現(xiàn),在教育的過程里,播撒愛的種子。
關(guān)鍵詞:教育;關(guān)愛;點燃希望;傾聽
上帝給我一個任務,叫我牽一只蝸牛散步。
我不能走得太快,蝸牛已經(jīng)盡力爬,每次總是挪那么一點點。
我催它,我唬它,我責備它,
蝸牛用抱歉的眼光看著我,仿佛說:“人家已經(jīng)盡了全力!”
我拉它,我扯它,我甚至想踢它,
蝸牛受了傷,它流著汗,
喘著氣,往前爬……
——《牽一只蝸牛去散步》
偶然的機會,讀到這樣的一首詩,讓人感悟頗深。在教育事業(yè)中,后進生的教育,就如同牽著一只蝸牛散步。時常被學生氣瘋、失去耐心,但偶爾也可以看到他們美好、可愛的一面。作為老師,應放慢腳步,用愛心、耐心、寬容的等待他們慢慢成長。每個孩子都是種子,只不過每個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開始就燦爛綻放;有的花,需要漫長的等待。不要看著其他怒放了,有一些還沒有動靜就著急,相信是花都有自己的花期,細心地呵護自己的花慢慢的看著長大,陪著他沐浴陽光風雨,這何嘗不是一種幸福。相信孩子,靜等花開。也許有些種子永遠不會開花,因為他是一棵參天大樹。
一、教育從關(guān)愛開始
從孔子的“仁愛”到墨子的“兼愛”都說明了愛的重要,陶行知先生的“愛滿天下”思想更是把愛的教育發(fā)揚光大。教師對學生真摯的愛是我們感受學生、教育學生的情感魄力。愛,就像空氣一樣,它存在我們身邊的每一個角落,但常常因為尋不到蹤跡而被我們忽略。
初三上學期,小謝在一次體育課意外受傷,手部骨折,休養(yǎng)了三四個月,比同班的其他同學少了很多訓練時間。休養(yǎng)期間,到處串場,不思進取,連簡單的腿部運動也不愿意去做。結(jié)果在第二個學期開學的第一次體育模擬,以17分的成績告終。此時的他,很是低落,心存抱怨。作為班主任,不能無視他,反而鼓勵他,幫助他選擇合適并且能夠快速提分的項目——引體向上。一開始,他只能勉強夠到桿。每次訓練,監(jiān)督他,從做俯臥撐開始,再懸掛一分鐘,最后請兩位會做的同學進行技術(shù)指導。經(jīng)過一個月的練習,終于可愿意成功一個,他高興得飛奔起來,立刻向我報喜。慢慢地,成功的個數(shù)越來越多,每一次進步都會匯報,看到他體育成績一點點上來,我和幫助他的同學們也很是高興。特殊的孩子,總是會花費我們更多的時間去關(guān)愛,同時,收獲也是可喜的。
所以,師愛不是抽象空洞的理論說教,而是情動于中而形動于外。師愛,施于優(yōu)秀學生,應是錦上添花,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師愛,惠及后進生,應是雪中送炭,暖人心扉,催人奮進。讓我用盡全力撥開塵土,發(fā)現(xiàn)你,當你盡情發(fā)散屬于自己光彩的時候,我滿是泥土的雙手便更有力量。
二、教育從點燃希望開始
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知識,而是能力和方法。在教育的過程中,一個贊許的眼神,一個真誠的微笑,一句由衷的贊美會使原本脆弱的心感到無限的暖意,從而產(chǎn)生努力的動力。
剛開始,對待調(diào)皮的張同學,每次犯錯,都是直接一頓批評,結(jié)果發(fā)現(xiàn)是“屢教不改”的類型。忍無可忍之際,終究和他的父母進行面對面溝通。這才發(fā)現(xiàn),這孩子每次被老師批評,心里都是有感觸的,只是礙于控制力差,無法做出及時的改變。那天,父母說,很感謝老師并沒有放棄孩子,愿意和他們交談,給孩子一次機會。聽完這番話,甚是羞愧,父母還把孩子寫給媽媽的信給我看。于是,開始挖掘他的閃光點。原來,他的英語成績還是不錯的,其他科目,按照他自己的說法,是因為錯多了,也就不愿意嘗試了。作為數(shù)學老師,我深知感受到成功喜悅的重要性。為此,我特地整合了一些較為簡單題目給他解,上課的時候也盡量讓他在全班面前回答只需要一小下思考的題目,給予他自信。慢慢地,他會向其他同學請教數(shù)學問題,在他的周記中也表明自己要多花時間學習,少調(diào)皮。
孩子是伴隨著錯誤成長的,作為老師,我們要和孩子一起勇敢面對錯誤,并想辦法幫他改正?!叭诵宰钌羁痰脑瓌t,就是希望別人對自己加以賞識”,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曾這樣說道。夫子循循然善誘人。一個激勵的眼神,能令學生點燃自信之光,一句鼓勵的話語,能使學生產(chǎn)生前進的動力。
三、教育從傾聽開始
教育是雕塑心靈的藝術(shù),真正的教育必然是從心與心的對話開始的,而心與心的對話又是從真誠的傾聽開始的,不會做一個真誠的傾聽者,絕對成不了一個合格的教育者。
也許是因為本身是90后教師,對班級里的早戀現(xiàn)象,不會一抓就拆,嚴厲打擊,反而是坐下來,聽聽他們自己對愛情的看法。這是我接任班主任處理的第一件事情。出乎意料的是,孩子們自己都很清楚,現(xiàn)在的感情是不會有結(jié)果的,沒多長時間就會分手,大家也知道要以學習為重。他們已然不是我們心中那些無知沖動的小孩子了,有著自己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其實,也是因為那一次傾聽,同學們對我的信任感倍增。一些當面不好意思交流的同學,都愿意私下和我分享一些班級糗事,對一些班級事務提出自己的建議,班級管理趨于民主化。幾個當事人,也及時調(diào)整學習狀態(tài)。自己不小心帶手機來學校,也能夠主動交老師保管。我想,我一定是富有的,有許多名字,永遠留在了我的記憶中。雖然,我總會老去,但是,我的愛會留在他們心間。
教師樹立以人為本,以生為本的人文情懷,學生的發(fā)言是育人過程的一個必經(jīng)環(huán)節(jié)。專注地傾聽學生的發(fā)言,能從他們的發(fā)言生成、提煉出許多智慧的火花。教師要有一份執(zhí)著和冷靜,要以冷靜的頭腦,去傾聽學生的心聲,堅持不懈地進入學生心靈深處,及時地了解他們的需求,以幫助他們排憂解難。教師要善于傾聽多方面的聲音,從中仔細辨別,分出真?zhèn)?,從而做出正確的判斷。
參考文獻:
[1]顧銀花.關(guān)愛孩子從賞識教育開始[J].教育教學論壇,2014,(6):275-276.
[2]劉曉維.如何讓學生在班主任愛的陽光中健康成長[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4,(7):227-227.
[3]張文亮.前一只蝸牛去散步[M].北京:中國人民出版社,2010:1.